企業文化的概念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傳入我國以來,引起了企業界的重視,其作用也日益彰顯,被譽為促進企業發展的“源動力”和永保企業生機的“常青樹”,因此,很多企業都把建設特色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管理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樣,人力資源的作用也被企業所重視,“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的觀念也被企業所認同,“以人為本”的思想已成為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原則。企業文化建設和人力資源管理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如何正確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更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這里談幾點粗淺的看法,見教于專家和同仁。
一、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眾所周知,企業文化是以企業管理哲學和企業精神為核心,是凝聚企業員工的歸屬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論,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活動中,所培育形成的為廣大員工所接受的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進性與個性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同時,它又是受社會文化影響和制約的,以企業規章制度和物質現象為載體的一種經濟文化,是企業加快發展的最經濟的戰略資源。
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恰恰就是突出人本管理,把人力資源管理開發進一步系統化、層次化,形成新型的管理機制、高品位的文化氛圍和協調的分配體系,全面改善人力資本投資戰略方向,提升人力資源運行效率。所謂新型的管理機制,就是指企業堅持“任人唯賢”的選才用才理念,堅持“按勞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理念,反對“任人唯親”,反對平均主義,建立起以制度文化為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平臺,積極創建學習型組織和優秀的員工團隊,努力把人力資源提升為人才資源,形成有利于促進人才成長、有利于促進人才創新、有利于促進人才工作同企業發展相協調的工作格局。建立一套科學銜接企業文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開發體系,徹底把傳統的剛性管理轉向柔性管理,最大限度地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已成為企業加快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企業文化建設必須服務于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和發展大計
企業文化雖然不能直接為企業創造價值,但是,沒有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就沒有長久的生命力,早晚就會被市場淘汰。具有先進理念的企業文化,也必然具備了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必定注重“以人為本”。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和發展的軟的法寶,優秀的企業文化將“以人為本”的理念滲透到員工的思想和行動中,員工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地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從而是企業獲得一種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提高企業凝聚力。企業形成了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氛圍,員工主動適應創新要求,不再抵觸企業改革,而是積極配合企業的改革,有利于人力資源改革及各項制度的順利執行。
1、優秀的企業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組織氛圍,提高員工滿意度,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創造和諧、融洽的組織氛圍和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樣的條件,無疑對增加員工積極性,保持和提高員工的積極性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應加強管理者與員工的雙向交流,讓員工了解企業的大事,讓管理者了解員工的需要,增加彼此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建立良好的上下級關系。同時管理層應該團結上進,為員工樹立良好的榜樣。發揮非正式組織的積極作用,增加組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讓員工感到在本組織中工作是愉快的。
|
2、優秀的企業文化應培養員工的創新精神和適應力,為人力資源改革創造有利條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文化應該倡導創新,提倡挑戰,使員工樹立一種“勇立潮頭搏大浪”的闖勁,時刻為企業的發展和改革獻計獻策,不斷促進技術和管理的創新。營造良好的改革企業內部環境,培養員工適應和歡迎改革的觀點,不懼怕改革,不阻撓改革,而是主動參與和支持改革,這樣就有利于人力資源改革以及新制度的貫徹和執行,有利于實行競爭上崗,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人員流動機制;有利于以績效為衡量標準的薪酬制度的實行,從而實現內部分配公平,避免優秀人才流失。
3、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規范員工的日常行為,并提高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優秀的企業文化容易被員工所認同和接受,由于大家的認同,員工就會自覺的用企業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來規范和要求自己,由于企業文化和人力資源制度的交融,所以員工用企業文化來規范了自己的行為,就是在自覺遵守企業制度,有利于發揮其主人翁責任感,從而更好地為企業的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三、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必須不斷建立和完善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文化的載體和支撐,是企業文化建設和執行的可靠保障。任何形式的企業文化都離不開制度的承載和支撐,如果沒有制度的支撐,企業先進的理念就會懸在半空,將會難以貫徹實施;即使文化上倡導“以人為本”、鼓勵員工奉獻,但是,如果沒有制度來保障,那么誰奉獻誰吃虧,誰奉獻誰倒霉,員工也不是傻瓜,奉獻一次吃虧后工作可以就不會那么賣力了,而且在員工中將會造成極壞的影響。所以沒有制度做支撐,企業文化的理念也只會成為一種擺設和“花瓶”。因此我們就應該與企業經營管理建設、市場服務建設、生產管理建設一樣,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建設,為企業文化的執行提供載體和可靠保障。
1、建立健全人力資源激勵約束機制,科學管理和配置人力資源。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要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徹底打破身份界限,實行人才崗位競聘制,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讓,相形見絀者下”和“惟才是舉、惟賢是用”的運行機制,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提供支持。在選人上,要建立“賽馬機制”,樹立“能力、表現與實績重于一切”的觀念,講經驗,但不唯經驗;講文憑,但不唯文憑;真正把那些有真才實學、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放在和企業合適的崗位上,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整合配置,讓有不同專長的人才都能找到最合適的位置,為不同類型的專業人才提供人盡其才的發展空間。完善績效考核目標體系,嚴格按績用人、按績付酬,形成員工能進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的激勵約束機制。
2、加強員工教育培訓,強化企業文化灌輸,增加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現代企業非常注重對員工的培訓,培訓一般有定時培訓、強化培訓、集中培訓等。要全面加強員工的素質教育,既要提高文化素質,又要提高思想素質,尤其要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廣泛開展員工職業道德教育,規范員工行為,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要切實把職業道德教育作為提高員工隊伍素質,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不斷探索新的工作規律、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活動載體,例如拓展訓練、聯歡、旅游等,努力使員工培訓工作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扎實有效。通過培訓,為員工提供交流溝通、提高自身素質的平臺,讓員工了解企業文化的精髓,認識其重要性,培養員工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的習慣,完成個人思想狀態向企業精神狀態靠攏的過程,增加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和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度,使員工將個人的前途與企業的發展聯系在一起,使員工的個人價值得到最充分的體現,從而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