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閑聊中我曾經提過:人資的門檻很低,低到只要你想來就可以來。可以盤點下我們的周圍:有財務轉人資的,有銷售轉人資的,有IT男轉人資的,至于前臺、行政等轉人資,幾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最奇葩的是,我們單位的廚師心血來潮,也跟著一群人資考二級,很可悲的是,還順利通過了。看來,廚師也是可以轉人資的。
我郁悶地無語問蒼天,還有那個崗位不能轉人資?今天,反過來,換個思維,人資可以轉什么職業?既然說的是轉行,獵頭,培訓師,咨詢,勞務派遣等與人資相關的延伸的崗位就不討論了吧。
人資轉財務?
很多人資一直對財務耿耿于懷,認為財務的風頭竟然蓋過了人資,這還得了?那么,轉財務吧。可是財務無論學歷高低,只要有一點點意識的單位,都要求持證上崗,要求每年都經過年審。雖然平時我們常說,學歷不代表能力,證書不代表能力,但關鍵時刻,你缺了這個敲門磚,還真不行。
何況,財務與人資也不僅僅是專業的跨界,更是性格的兩極。財務要求你嚴謹,性格能收的住;人資似乎沒個主心骨,一直在學律師、財務、記者、工匠等職業的優點,要求更多元化。如果作為一個hr,看到從人資轉財務的求職簡歷,你會施舍個面試機會嗎?
人資轉IT?
曾經有一段時間,IT男是苦逼的代名詞,似乎不修邊幅,加班沒商量;也有那么一段時間,IT男又成為金領的形象代言人。周圍有從IT轉人資的,感覺挺成功的,把IT與人資有機結合,針對薪酬、培訓等模塊開發了不少小軟件,這些軟件的使用無疑改變了他的工作方式。
人資轉IT,似乎也就是想一下,無論財務還是IT,對基礎的專業知識要求都比較苛刻。想轉IT,估計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寫求職簡歷吧。
人資轉行政?
人資轉行政應該是截止目前可行性最高的,畢竟很多單位本身行政人資不分家,或者分工不明確,人資幾乎兼職了行政。這個可以轉,但似乎缺乏挑戰性啊。
有時候也可以稍微變通下,轉行董秘、總助之類的崗位,但這類崗位兩級分化嚴重,有可能只是一個綜合打雜的,也可能是個高層管理。
人資轉管理?
人資即使做到了人資總監,還是人資。但也有那么一些人中龍鳳,突破了總監的瓶頸,上升到副總的高度,眼前頓時一片開闊。所有的后勤部門都歸原人資管理。
這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轉行,但也是一次冒險。當然,不是誰都有這個冒險資格。這個轉行的受眾面很小,基本沒多少借鑒價值。
人資轉運營?
這個跨度同樣很大,似乎我現在就正在做這樣一件事。不過我之所以被認可,不是因為我人資的身份,而是因為我十幾年的財務背景,具備了比較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加上多年的同行業經驗,才有了做運營的機會。一個不懂數據分析,又缺乏行業經驗的hr,做運營的概率實在太低。
現在很多人資跳槽都很隨意,一會這樣行業一會那個行業,前期這個弊端還不明顯,先隨著職業生涯的發展,會遇到越來越嚴重的瓶頸。因為越是高層,越看重行業沉淀。
寫到這里,實在寫不下去了,于是去群里集思廣益,果然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一美女hr提出,人資可以轉銷售,畢竟人資有豐富的談話經驗,面試要談,離職要談,績效要談,晉升也要談……不過,這個談話與銷售能力能劃等號嗎?人資轉銷售,難道是想去減肥?
不許這么黑人資啊,人資轉銷售很多成功案例,人資也是個銷售高手呀 不然怎么“買賣”人口……你去看保險公司,大部分是人資轉過去的。這位還現身說法,我之前差點被忽悠過去呢。這都拿出真人真事了,看來還真可以。
不過另一位似乎對賣保險的有偏見啊,還引用他以前領導的話:一人賣保險,全家不要臉。這都什么跟什么啊。
好,終于確定了一條路。不過銷售轉人資的是見過了人家做的挺好,會揣摩人心,見風使舵啊。
人資可以轉很多崗位啊,想想hrd的要求,人資做好了,天下我有。人資每年組織活動,做策劃有深厚功力,所以人資還可以轉策劃;人資寫各種文章,加點自己的思想,可以做文案;人資可以轉公關,談判能力這么強,什么公關搞不定?腦洞要打開一點,不要自我設限。
于是又挖掘出人資的轉行方向了。人資還可以當婚禮主持,因為經常要主持活動;人資可以當編劇,因為經常要寫文章;人資可以當算命先生,因為閱人無數,可以看相……
其實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什么叫能力?招到十個人、能策劃一次員工活動、能賣出十萬元保險……這些叫能力嗎?透過現象看本質吧。
人資到底可以轉行做什么?不是因為你在人資崗位就可以轉財務轉運營轉管理轉銷售,而是你具備了轉行的能力,即具備了財務運營管理銷售等崗位需要的能力,否則談轉行只是一廂情愿。
轉行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實在在人資混不下去了,所以只能抱著樹挪死人挪活的心態,出去試試運氣了,說不定應聘到銷售崗位,正好適合他的性格,因此如魚得水呢;另一個是人資做的足夠優秀了,靜極思動,想挑戰更高的崗位,或跨行證明自己,這類人的轉行,一般都不會突兀,而是有計劃的進行。他可能在做人資的時候就給運營打雜,有會議就去旁聽,有時間就跟著跑市場,因為人資足夠優秀,看問題往往有自己的見解,等那天他將人資與運營融合了,轉行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想轉行的hr,你屬于那種情況?如果你在人資混不下去,憑什么別的行業就要被你拿來當試驗品?如果你是因為優秀而轉行,我想你應該有自己的規劃,是不會為出路擔心的。
工作已經七八年了,還不知道自己的發展方向,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別人給你的永遠只能是選擇題,最終的答案取決于你自身,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當然,想要有更多的主動選擇權,必須有更強大的能力和無可替代的價值;否則唯一的選擇就是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