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這一股春風,吹醒了中國許多60后、70后的企業家們,“下海經商”,“商人”,“老板”,“企業家”,”慈善家“等字眼也被人們漸漸熟知。備受爭議的一代80后也最終醒悟,跟隨前輩們的步伐,有許多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更有人在實現夢想的路上止步。大多數中小企業運營到3年、2年、1年甚至幾個月就結業是太正常的事情,我們都認同的一家公司運營5年以上基本上算是活下來了,那到底是些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了的現象呢,是錢?是貨源?是渠道?......
殺手一、企業運營定位模糊,對于發展到什么樣的點只有一個概念!
許多創辦公司的老板在創辦之初對于項目的運營思路模糊不清,第一步、第二步怎么走太抽象,也就是通俗的說“沒有落地”。前輩們的成功就是靠著想到了就去做,膽子大點,怕什么,于是乎就盲目開干,不去做仔細的市場調研,國家政策如何,項目生命周期怎樣,資源如何等等。21世紀都靠團隊才能做成大事,于是花錢建團隊,完善項目(大家隨處可聽到,我們公司天天都在開會,每次開會也沒說個什么等等),這樣一下來,幾個月時間都花在怎么樣“裝扮”公司、項目上,好不容易有點眉目了,要準備走出家門的時候,才發現資金已經大大透支,怎么辦?趕快融資吧,殊不知融資又太難,大錢夠不著,小錢又看不上,就這樣一直堅持著吧,各種貸款,信用卡都用上,每天都把精力花在資金上面了,項目始終沒有實現造血功能,過了一段時間實在是沒辦法了,帶著債務從返打工的道路!我們創業型的公司運營思路完全不能和已經成熟的企業相比,它們曾經走過的路是我們看不見的,千萬不要自以為很清楚它們曾經走了哪些路,怎么樣走的等等!
殺手二、老板用人出現失誤!
現在求職者會說的太多,玩小聰明的也太多,愿做事和能做事的人太少,原因很簡單,想做事又能做事的人大多和老板們一樣去實現自己夢想去了,剩下為數不多的一部分人又吸引不了(人才是相互吸引的,各位老板們可以做下自省),那么就只有花錢買些人來陪著自己一起堅持一段時間,留下個“美好”的回憶。
殺手三、管理上出問題!
初創型公司在管理上照搬成熟型企業管理模式,現在管理模式太多太多,每種模式都有它特定的適用環境。現在工作的人群中大多是80末、90后這部分人,他們的思維和之前的有著非常大的不同,是需要進行思考的,什么樣的管理適合這部分人呢,不是今天“勵豪”分享的話題!在管理上的問題太多,但都是隨著人的不同而不同!今天的管理模式很好,說不定明天就不行了!“變”要在變之前行動!
殺手四、資源浪費
初創型的公司出現資源浪費是很常見的,比如在資金上,運營資金上大多出現在“人力成本”、“辦公成本”、“產品成本”;然后是“渠道資源”、“時間資源”、“機遇資源”、“人脈資源”等,怎樣做好資源管理是我們必修的課程之一!
殺手五、自我設限
許多企業都存在著“自我設限”,比如這樣事不能做,那樣事不能做,拒絕的理由也很客觀,這不在我們的經營范圍之內,我們沒有那么多的精力人力,做事只能盯著一件事情才能做好,那就盯著它慢慢死去吧,都沒有做出什么樣子來就設想已經做好的后話,是不是有點諷刺!拒絕了許多合作,殊不知到后來竟沒人和我們合作了,更有公司比較好玩直接在公司大門前貼上四個大字“謝絕推銷”,這跟清朝的“緊閉國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殺手六、自我滿足
公司有點起色后,就開始出現了許多享受文化,這一切都從老板自己開始,最典型的是,學著別人聘請所謂的“職業經理人”來幫著打理公司,自己就只聽他們每天的工作匯報,然后自己該干嘛干嘛去!話點到為止,能明白的自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