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萬事萬物都在變,只有一事不變,那就是“變”,變是永恒的。時代在變,社會在變,組織在變,人在變,萬事萬物都在變。“以不變應萬變”的古老法規,在瞬間萬變的知識經濟時代已不通。如何應變?當代全球最具盛名的管理大師彼得·圣吉告訴我們:應變的根本之道在學習。只有學習才能跟上變、適應變、超越變。
從《學習的革命》到《學習型組織》,從個人學習到組織學習,一場波及全球、涉及所有組織和個人的學習已經興起。從荷蘭、新加坡政府,到AT&T、英特爾、福特、海爾等頂尖企業,都在加強學習的修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型組織。
學習是人的天性,學習是生命的源泉,學習才有觀念創新,才能重新塑造自己,才能找到生命的真意。
從新生命誕生前到出生哇哇墜地、成長上學,父母在學習如何從一開始就正確的、不惜一切代價的培養、教育孩子健康成長。學校似乎是習慣意義上的最主要的學習地點,從小學到中學,從學士到博士,近20年的學習生涯,人們在學習如何在學校里快速迎頭趕上,父母在學習如何為子女創造更理想的學習環境和條件,使他們能盡早出人頭地;工作后的困惑、壓力,迫使人們去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愿景;如何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如何打破定見,充分溝通,相互學習;如何理論聯系實際,學而后習再生智。退休后的老人,仍在孜孜以求,發揮余熱地學習。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應變,而應變的根本之道在學習。學習是一個終身過程,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
如何學?從什么地方學?華人著名企業家王永慶說:“社會就是一所大學校”。在社會這所大學里,學習求知的方法有四萬。
首在讀萬卷書。讀書用眼更要用心,用最短的時間去讀最多的書,通過各種媒體,求得新知,了解新事物。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一語道破書中之謎。書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精華寶庫,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之書富含寶藏。近幾年在華人圈中推廣的“兒童經典誦讀工程”,讓兒童在13歲以前誦讀古今中外的經典,通過接觸代表人類最高智慧結晶的經典文化,來開發兒童的高度智力、培養健全人格。通過誦讀,使人從小開始就日益變得知書達理、善良聰明、樂觀堅定、胸懷博大,為成人成材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個學習求知的方法是行萬里路,即到外面身臨其境地去觀、去思考、去研究。古人云:百聞不如一見。僅在家里不去大千世界看,往往不知道所聽所讀的東西是不是真實。況且有時候讀了錯誤的文章,聽了不正確的言論,會誤導我們走向邪路。眾多事務即使不讀書,靠走路觀看,而后認真用心去感受,也會悟出許多學問。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就是靠“讀”和“行”,達到自我啟發,不斷改變心智模式,超越自我的目的。
第三個學習求知的方法是結交萬友。孔子講三人行必有吾師焉。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結交一萬個朋友,他們每個人的言談都是自己的經驗智慧的結晶。通過交流,所有的智慧都集于一身,自己就會受用無窮。當然,交友須要選擇,俗語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成功的人在一起,你不想成功都不行!你交上明師,明師門下出高徒,名人指點一下或能受益終生。
第四個萬是做萬件事。坐而談一百,不如起而行一個。“做”事是獲得智慧最好的方法。世界上兩大工業強國日本和德國都是二次大戰的戰敗國,他們能很快恢復,就是因為他們是“知行合一、做多講少”的最好的民族。許多優秀的企業家并沒上過大學或研究生,但他們智慧過人,就是因為他們知行合一,善于做中獲得智慧。
個人學習如此重要,團隊學習更為重要。當今科技打破國界,經濟融為一體,任何個人的影響力都愈來愈小,即使身居高位的領導人也如此。而集思廣益,相濡以沫,團隊學習合作將越來越重要。21世紀最成功的組織將是學習型組織。在這樣的組織里面,每個人的潛力、智慧都會得到充分發揮,由于個人的思維與溝通合作的默契,好的習慣已經養成,團隊集體的智慧與貢獻所產生的相乘效果,遠大于個體相加之和。
學習的目的在于求“智”!學而后知;知而后習;習而后識;識而后智!學習是一個“知行合一”的過程,正如幼兒學習走路,需要不斷的跌倒爬起,不斷練習一樣。任何能力的培養、智慧的獲取,都需要不斷的練習之后,日日而行,知道道理后每日去實踐,然后轉識成智,智慧隨緣而生。常言道:“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重在力行才能把“知”變成“智”。《論語》第一句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句話的重點在于“時”和“習”,即知道以后不斷地去實踐,然后獲得實證效果,恍然大悟,心中自然產生一種奇妙的舒服感。經常按照“知”的東西去實踐,這個“知”就變成智慧了。
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昔日的文化科技強國——中國,在工業革命之后一落千丈,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士”,上層重視的只是“知”的部分,而忽視了甚至輕視了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提升個人的智慧。近代所謂日不落帝國——英國,似乎剛剛從經濟不斷滑坡的慘痛教訓中認識到“習”的重要。個人智慧的提升,“習”顯得重要;組織呢?就像樂隊演奏、舞蹈表演、團隊合唱的不斷練習一樣,組織也需要不斷的學習、練習,才能協調好人與人間的復雜而微妙的互動關系,完成個人和組織追求的共同目標,建立共同的愿景。
未來的不可知性成為學習的強大動力。面對變化,需要學習,一場學習的革命正在全球興起,個人需要學習,組織需要學習,團隊學習比個人學習重要,習比學更重要。通過學習,才能脫胎換骨,創造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