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效率提升寶典--管理組合拳
《大綱》
前 言
我們一談到管理,視乎感覺到管理很深奧,很有學問,管理是老板的事,是高層的事,跟員工沒有多少關系,員工只管執行、只管干活就行了?市場上形形色色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管理工具,管理知識,讓人眼花繚亂,使人仿佛置身于管理的迷霧中,失卻方向。
本書中,作者告訴我們,如何讓管理回歸簡單,如何從深奧抽象的管理知識這個怪圈中跳出來,從我們身邊的實際案例出發,采取層層覺知、深度剖析的思維方式,讓讀者輕松學會做管理。
本書適合對象,制造型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生產經理、PMC經理、采購經理、銷售經理、車間主任、倉庫主管等中高層管理人員,也可為管理咨詢師提供參考。
第一章 管事之法,快速應變做管理
第一節 中小企業的互動管理特點剖析
人才和制度的互動發展
模式和條件的互動發展
內容和形式的互動發展
第二節 中小企業的三態模型剖析
1、最不好的管理狀態:地攤模型
2、最好的管理狀態:交響樂模型
3、最適合的管理模式:球賽模型
4、實戰案例分享:五層覺知做計劃,頻繁排查破無明
第二章 管人之道,通過事情改變人
第一節 以人為本,以事為先
1、兩種管人模式比較:能人管理和豐田造人
2、傳統文化的管人之道:多關注事,少琢磨人
3、工作專注度決定產品價值度
先做正確的事,才能正確地做事
第二節 理順事情,改人習性
1、簡單生活,簡單管理
2、管理要目中無人,心中有事
3、人難管皆因事不管
第三節 動作組合,回歸簡單
1、管理回歸簡單,效率來源動作
2、管理組合拳的動作分解圖
第三章協調模式的推行方法和管理工具
第一節 協調模式的動作要領
1、對單控制(產品出貨單、物料采購單、生產任務單等)
2、看板控制(進度看板、欠料看板、品質看板等)
3、交接控制(上下工序交接、輪流班/換班交接、出入庫交接等)
4、日報控制(生產日報、品質日報、成本日報等)
5、協調會控制(會前準備、會中討論,會后執行)
6、稽核控制(跟蹤、檢查、通報、獎罰)
第二節 協調模式的作用
1、作用1:解決部門之間不配合問題;
2、作用2:解決產品準交率提升問題。
第三節 如何開好生產協調會
1、生產協調會的時間控制
2、生產協調會的準備
3、生產協調會的決議
4、生產異常的解決
5、會議決議的檢查和落實
6、檢查結果的獎罰
第四節 協調的管理工具
1、生產協調會會議議程
2、生產協調會流程控制卡
第五節 案例剖析:如何通過生產協調會,縮短生產周期,提升生產效率
一、企業背景
1、YZ鎖業有限公司,員工800人,年產值2億人民幣;
2、組織機構比較健全,部門人員配備比較完善;
3、老板覺得生產效率比較低,但無處下手。
二、問題把脈
“6無會議,扯皮無效”
1、無協調議程:生產協調會僅是以生產部經理收集問題為主的會議
2、分類無分析:開會時把問題提出來,再分成能解決和不能解決
3、會后無跟蹤: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就放在那里不管了
4、會議無議程:沒有具體的解決動作和實施方案
5、無責任到人:沒有具體執行人
6、時間無控制:會議開多長時間沒有約束
三、改善處方
總體思路:通過規范生產協調會流程,提高問題解決能力,提升生產效率
1、處方1、組織日生產協調會
2、處方2、組織周產銷協調會
3、處方3、會前準備控制要點
4、處方4、會議內容控制要點
5、處方5、會議細節控制要點
四、療效變化
1、人員不增加的情況下,人均產值提升60%;
2、人員不變,訂單增加,照樣能夠滿足出貨。
五、案例總結
1、會議程序要標準化。
2、發現問題很嚴重就列為攻關項目另外討論。
3、不要把生產協調會當成問題討論會,不限時間。
第四章備料模式的推行方法和管理工具
第一節 備料模式的動作要領
1、備料模式的概念
2、備料模式的目的
3、備料模式的操作要領之一:欠料異常的控制
4、備料模式的操作要領之二:上線前的首件確認控制
5、備料模式的操作要領之三:現場再確認控制
6、備料模式的操作要領之四:領料控制
第二節 備料模式的作用
2、反映了PMC對生產過程的服務功能
3、把生產管控從產中提到了產前
4、把異常杜絕在實際生產過程之外
第三節 備料模式的實施方法
1、套料單的下達
2、備料方式的選擇
3、備料的報欠
4、欠料的核實
第四節 備料模式的管理工具
1、套料單或物料清單(BOM)
2、物料報欠表(規格型號、訂單需數、欠數、原因說明等)
3、備料流程控制卡(準備、制約、責任)
第五節 案例剖析:如何通過五重備料排查,減少品質異常,提升生產效率
一、企業背景
HZ電器公司創建于1998年,是集咖啡機和廚房飲品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型民營科技企業,公司占地面積近30畝。員工1200名,年產值6億人民幣。
二、問題把脈
1、問題1:物料不良嚴重影響裝配車間日生產計劃的達成;
2、問題2:影響產員工士氣;
3、問題3:品質控制人員壓力很大,常規品質控制手段已無法改變現狀。
三、改善處方
總體思路:建立五重備料排查,減少異常,提升生產效率
1、處方1:月排查
2、處方2:周排查
3、處方3:實裝排查
4、處方4:預裝排查
5、處方5:首檢確認排查
四、療效變化
1、物料異常對裝配的影響次數逐步減少;
2、異常工時逐月遞減;
五、案例總結
1、重重排查,將異常杜絕在上拉之前,就能提高效率。
2、對品質歷史問題進行歸總分解,確定責任人,避免反復犯錯。
3、提前發現問題,提前制定對策,以免邊生產邊改錯。
第五章計劃模式的推行方法和管理工具
第一節 日計劃模式的概念
1、日計劃模式的重要性
2、日計劃模式的必要條件
第二節 日計劃模式的動作要領
1、動作要領1:日計劃制定的控制
2、動作要領2:日計劃的確認的控制
3、動作要領3:日計劃的下達的控制
4、動作要領4:日計劃執行過程的控制
動作要領5:日計劃執行結果的控制
第三節 日計劃模式的作用
1、通過日計劃模式發現異常,為管理改善提供方向和切入點;
2、通過日計劃模式導入,解決計劃部門的計劃不能執行的問題;
3、通過日計劃模式導入,把生產進度單位劃小,強調計劃的有效性和可執行性;
4、通過有效的日計劃達成,最終達成主計劃,提升產能和效率。
第四節 日計劃模式的實施方法
1、滾動冷凍生產計劃模式
2、卡兩頭清中間計劃模式
第五節 日計劃模式管理工具
1、每日生產派工單
2、滾動冷凍生產計劃表
3、生產計劃控制卡
第六節 案例剖析:如何建立日計劃模式,提升訂單準交貨率
一、企業介紹
LS家具公司,員工1200人,年產值3.4億。
二、問題把脈
1、問題1:訂單生產沒有統一指揮,各自為政,車間半成品堆積,交期延后;
2、問題2:訂單積壓,新的訂單無法回復交期;
3、問題3:車間生產自由安排,不配套現象嚴重;
4、問題4:生產異常多,返工率高。
三、改善處方
總體思路:通過建立計劃模式,控兩頭清中間,縮短生產周期
1、處方1:訂單匯總、清理、重新評審
2、處方2:新單評審,控制前工序
3、處方3:確定周出貨計劃
4、處方4:推行包裝車間工序日計劃
5、處方5:推行各車間《日清單計劃》(清尾計劃)
6、處方6:現場控制(部品標識、工序交接、看板管理)
7、處方7:對工序間、各車間部品交接進行橫向控制
8、處方8:對外發噴涂五金件欠數進行控制
9、處方9:尾數專項處理,瓶頸攻關
四、療效變化
1、3個月時間,訂單準交率從40%提升到70%;
2、人均日產量在原來的基礎上提升了40%
五、案例總結
2、從源頭控制、到日清計劃,再尾數控制,縮短生產周期:
第六章攻關模式的推行方法和管理工具
第一節 攻關模式的動作要領
1、攻關模式的動作要領:動作頻次確定
2、攻關模式的動作要領:攻關內容確定
3、攻關模式的動作要領:攻關目標確定
第二節 攻關模式的作用
1、聚焦問題
3、解決問題
第三節 攻關模式的實施方法
1、攻關點選擇的控制
2、攻關組織的控制
3、攻關數據目標的控制
4、攻關動作的控制
5、攻關過程的控制
6、攻關結果的控制
第四節 攻關模式管理工具(攻關六步曲)
1、偵查立項
2、立軍令狀
3、排兵布陣
4、攻關決戰
5、清掃戰場
慶功表彰
第五節 案例剖析:如何通過攻關模式,提升效率及產量
一、企業介紹
SH科技電子實業公司,從事開門器、充電器、逆電器、報警器等電子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員工800人左右。
二、問題把脈
1、問題1:各車間生產不均衡,特別是生產不同機型時,工效達標率差異很大。高的超過140%,低的低于50%,整體生產效率很低。
三、改善處方
總體思路:通過攻關模式,解決瓶頸問題,提升整體生產效率
1、處方1:現狀統計(統計生產工效達標率)
2、處方2:原因分析(樹立現場改善信心)
3、處方3:局部改善(針對樣板車間存在的問題進行改善)
◎設專人解決瓶頸問題
◎到現場解決工效問題
◎現場做試驗確定改善動作
◎形成會議決議并進行激勵
◎定期實施改善總結
4、處方4:全面推廣(樣板動作推廣,組裝線工效日排查和總結)
5、處方5:持續改善(推廣過程中的問題覺知和解決)
四、療效變化
機型平均工效達標率,從95.4%提升到107.2%,提升幅度達11.8%;
五、案例總結
管理在行不在知。通過各種小攻關活動,改掉管理人員不關注工效的舊習慣,用事實說明,對于管理來說,好的習慣,比高深的知識更重要。
第七章稽核模式的推行方法和管理工具
第一節 稽核模式的概念:
1、稽核模式推行的對象
2、稽核模式導入的目的
第二節 稽核模式的推行要領:
稽核活動展開方向
稽核動作的切入點
第三節 稽核模式的作用:
解決生產過程中做多做少、做好做壞沒有評估、無激勵無處罰、員工參與度和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第四節 稽核模式的實施方法
1、稽核對象的控制
◎生產協調會的稽核控制
◎對日計劃的稽核控制
◎對備料的稽核控制
◎對攻關的稽核控制
2、稽核實施的“六個不能”
◎稽核工作不能由行政管理替代
◎稽核部不能由人事部替代
◎稽核不等于執行
◎稽核不能兼職、兼管和合并
◎稽核不能重查處,輕整改
◎稽核部不能負責整改
3、稽核實施四步曲
◎稽核任務書下達
◎稽核點的設計
◎稽核的執行
◎稽核的反饋
第五節 稽核模式管理工具:
1、稽核任務書
2、稽核控制卡
3、稽核整改書
4、稽核總結表
第六節 案例剖析 如何通過建立稽核機制,提升生產效率
一、企業介紹
ZC電氣公司,主導產品有端子、塑件、針座、護套、電源插頭、線束六大系列5000余種;廣泛應用于家用電器、通訊、IT及汽車工業。
二、問題把脈
1、問題1:出貨數量經常少數不準確,客戶投訴多,經常客戶被索賠;
2、問題2:客戶投訴處理不及時,不規范,影響到企業信譽。
三、改善處方
總體思路:三階段建立、固化稽核體系,提升企業執行率,提高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
1、處方1(前期):構建稽核框架,推行基本動作
◎形成稽核標準
◎下達稽核任務
◎執行稽核檢查
◎落實稽核日志
◎定期案例分析
◎宣傳稽核戰報
2、處方2(中期):固化稽核流程,解決重點問題
◎主抓重點控制卡
◎狠抓品質管控
◎重點稽核現場6S
◎定期案例分析,全面宣導
3、處方3(后期):推行橫向控制,激勵稽核人員
◎主抓技術稽核
◎重抓品質自檢
◎實施PK獎勵
◎落實“傳幫帶”
四、療效變化
1、工作任務執行率94%以上
2、訂單準交率,從64%提升到93.8%,提升幅度29.8%;
3、人均工時效率,從39.5K/H提升到46.2K/K,提升幅度16.9%;
4、員工工資,改為計件工資后,比計時工資人均增加345.5元。
五、案例總結
無論是我們的生產任務還是攻關任務,以及制度的落實,都離不開稽核頻繁進行的跟蹤檢查。那種只要結果不管過程的管理思想是非常有害的。執行力一直都是企業管理的老大難問題,稽核就是頻繁的過程檢查,是提高執行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第八章考核模式的推行方法和管理工具
第一節 考核模式的動作要領:
1、注重PK
2、注重幫扶
3、考核要點
第二節 考核模式的作用:
解決車間、工序、員工之間沒有對比、沒有每天結案評價考核,生產效率不高的問題
第三節 考核模式的實施方法:
考核的原則和方式
◎ 考核的三重一輕原則
◎ 考核的方式:點對點、點對面
2、考核的五重控制
◎ 考核方式選擇的控制
◎ 被考核人員選擇的控制
◎ 考試指標的控制(少而精)
◎ 考核獎金額度的控制
◎ 考核獎金發放的控制
3、考核的小結
◎ 考核以關注數據、業績指標的改善為核心
◎ 考核以簡單,易于操作為原則
◎ 考核在基層以點對點為主,當天的考核當天兌現
◎ 考核在中高層以點對面為主,當月的業績與獎金掛鉤。
4、考核的點評
◎ 考核一定要集中你的目標和火力
◎ 抓力度,堅決貫徹
第四節 案例剖析:如何通過日考核,提升工序生產效率
一、企業介紹
DO公司木工白班車間員工工資日清日結方式
二、問題把脈
1、問題1:計時工資制,工資結構簡單,員工積極性不高;
問題2:生產工序復雜,計件單價不容易確定;
三、改善處方
總體思路:通過日考核模式,提升工序生產效率
1、處方1:確定方案目的
2、處方2:改革工資結構
3、處方3:確定和調整工序單價
◎以產品細分工序為單價計件單元
◎新產品單價的確定
◎改良產品單價的確定
4、處方4:改變分貨交貨方式
◎任務分配到員工
◎先難后易的分貨原則
◎當天任務當天完成
5、處方5:激勵工資改革
◎確定和實施產品難易程度系數
◎確定和實施白坯光身臺面系值標準
◎確定和實施工序員工激勵及計算方式
◎確定和實施白坯光身臺面、附件組長激勵工資
四、療效變化
1、8月份日均生產162.8塊,9月份推出的前三天,即達到日均205.6塊,提升26.3%。
2、多名員工達到233元/天,每天有34人獲超產獎,日薪達到116元以上,占車間總人數的37.8%。
五、案例總結
1、工資日清日畢
2、單價與工資匹配
3、單價在任務之外上浮。
4、班組長的收入跟品質直接掛鉤。
5、員工工資并不是簡單的計件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