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現象:
現在很多企業還處在一種生產過程極端不穩定的狀況下:物料、生產過程、設備、人員、質量等異常頻發,上工序做出來下工序不去拿。我們曾經碰到過這樣一家木制品企業,木工車間做出來了,油漆車間不來拿,木工車間覺得憑什么要他們送,而油漆車間覺得木工車間不給他們送來就不關他們事,結果一放就是半個月,原因就是2個車間主管之間鬧別扭,誰也不理誰,中間也沒有哪個部門能協調。
技術部門推算出來的標準工時只算作業時間,而我們實際的生產時間,卻包括了作業時間、等待時間、交接時間等等,工人實際作業五分鐘就能做完,但是很多時候要五個小時,甚至十個小時才流下去,結果預計的時間老是做不出來。
為什么好的企業能按標準工時做計劃而我們不能? 因為他們管控到位,異常較少,人員穩定。而我們這里是人算不如天算,什么是天?就是幫我們干活的這幫人是天,他心情好就好好干,心情不好就不好好干。
二、針對措施:
一個思想:頻繁應對、快速響應;一個動作:滾動排查,前推后拉,中間清
前推就是交期分解,后拉就是對單排查,中間清就是中間靠清單計劃推動。如果做不到滾動排查、頻繁應對,這樣就能產生真正的效果。
滾動排查,頻繁應對都要落在人的身上。人的問題不解決,所有的PMC模式都是空話。我們很多企業就出現這種現象:計劃員、物控員明明知道滾動排查,也有排查動作控制卡、排查的表單,但就是查的一塌糊涂。為什么?因為他根本就不想查,排查很辛苦,如果沒人盯著,結果可想而知。
我們要靠頻繁的考核、稽核來讓計劃人員、物控人員去實施頻繁的排查動作。
這種PMC模式的重心落在檢查和獎罰(考核)上。否則PMC就會空掉:比如排查完后,發現欠料,就要追采購,而采購會說他的事,是供應商的事。最后明知欠料也無可奈何,排查能起什么作用呢?
PMC的整體實施是對企業人的整體改造。很多企業在導入PMC模式的初期,相關的表單、流程、動作控制卡、生產協調會等都有,但就是沒有業績變化,我發現都是因為沒有觸及到人。要想推行PMC,重點是通過檢查、考核將動作、責任落到人的頭上去,讓人動起來。所有的管理都需要人的改變,人不改變,什么樣的模式套上去都是一張皮,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