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控制破無明
佛家認為,一切問題的根源就是無明,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破無明。
管理的禍根也在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白,糊里糊涂。只要真正了解清楚事情的真實情況,對策、方法也就出來了。我們很多管理者有一個錯覺,以為搞清楚問題只是解決問題的開始,真正要解決問題,還一定要有高明的方案。其實,所有高明的方案都隱含在“明白”二字當中。因為所有的問題都是“不明白”造成的,時時刻刻保持明白,所有的問題都無從產生。
我們的中國式精益管控法則“縱橫控制法”,就是“破無明”的有效方法:
方法1:限制選擇法。它的核心思想是約束出效率。約束員工,讓他按照你安排的去做,你就知道他在做什么,你就能對每個部門、每個工序發生的事情了如指掌。有了管理的透明度,不用檢查,你也能清清楚楚地了解你的管理對象所處的狀況。如果不約束他,他就會隨意地做,他究竟在做什么你就沒法知道,這就是“無明”。你要做出準確判斷和決策,就得反復查,這樣就會增加你的成本。所以,按計劃走是管理的第一步,放棄計劃就是放棄管理,就要落入無明,無明就是禍根。
方法2:橫向控制法。這是上下工序、前后部門互相進行的控制。因為這些部門和人員彼此緊挨著,彼此最了解:物控員來監控物料的購買,計劃員來監控生產的過程,倉管員來監控采購物料的及時到位,下工序來監控上工序的產品質量和數量。緊挨著的兩個工位實施互相監控,這樣就能破無明。這是流程管事的具體方法,也是橫向控制的核心思想,這樣控制的效果實踐證明非常好。所以,控制的效果不由控制的力度來決定,而是由對真相的了解程度來決定。
方法3,三要素控制法。三要素是指標準、制約、責任。標準怎么破無明?凡事有標準,每個人都按標準去做,這樣做出來的事情清清楚楚,當然就不存在無明。但前提是大家一定要按標準去做。ISO為什么到最后是無明?因為它雖然有標準,但由于沒有嚴格、頻繁的檢查,定標準的人對大家是不是按標準去做并不清楚,所設的標準也就成了無明。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定了標準之后強調檢查和制約的原因。
制約為什么能破無明?定了標準以后通過檢查就知道大家有沒有做,有沒有按要求做到位。執行中的“無明”當然就破掉了?;司褪菣z查,就是以制約破無明的具體方法。
責任為什么能破無明?因為有了責任,有了獎罰,大家就知道這件事情是非做不可的。否則大家以為做也可以不做也可以,無所謂,這就是無明。三要素控制法的核心不在標準不在制約,而在責任的追究。
方法4:分段控制法。分段控制法對應的動作之一是日計劃:每天要做什么?該做什么?訂單做到什么程度?完成情況怎么樣?每天都要算賬,要清清楚楚。這是直接破無明的方法。不做日計劃就不是真正能解決問題的PMC。交期分解也是分段控制法的主要動作之一:給采購、倉庫、車間等部門規定完成任務的確切時間,這就是破無明。采購日計劃以及采購管制表也屬于分段控制法的動作。一個采購管制表就能讓我們搞清楚每天物料的采購狀況,而采購日計劃能讓采購員每天明白自己必須做的事,這是提高采購準交率的主要方式。
分段控制法的這三個簡單的動作都是直接見效的破無明的方法。
方法5:數據流轉法。我們做咨詢到企業去調研,最頭痛的是沒有原始數據,沒有準交率數據,沒有合格率數據,沒有賬物卡數據,凡事憑感覺,“我覺得這個人不錯,我覺得差不多,我覺得還可以,我覺得快了……”這些感覺都是無明。數據流轉法是破無明的直接方法,因為所有的東西一變成數據就清楚了,就破無明了。就像燈一亮,黑暗就沒有了。
方法6:稽核控制法。這是破無明的最有用的方法,稽核就是抓落實。標準出來了,數據出來了,是真是假,就靠稽核控制法。企業的稽核沒有做起來,就一定會使全體人員陷入無明,因為大家講的都是假話。企業里面的計劃和稽核是我們抓的兩個核心點。
方法7:聚焦分析法。當問題、責任講不清楚的時候,我們主張停止講道理,用案例來分析,用事實來說話。搞清楚問題是誰造成的,讓真相大白。所以聚焦分析法是窺一斑見全豹的做法。我們老師在做項目時要求企業至少一個星期要開一次案例分析會,對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事論事,這是我們的風格。聚焦分析法也是破無明的有效方法。
方法8:全員主角法。全員主角法就是讓每個人都動起來。因為我們明白,只有把工人調動起來,才能解決問題。工人想出來的招數,比管理人員想出來的招數還管用。他們在生產一線,熟悉操作方面的問題,也熟悉現場的很多質量問題的成因,所以他們了解真相。到現場去調動工人,就是為了把他們的真知灼見用起來,破掉各種生產問題,破掉瓶頸問題,這就是破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