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特別是高階管理者越來越感到,現在的領導不太好當了。
當大量的80后、90后逐漸成為員工的主要力量時,對這些員工的管理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是自己的管理能力下降了嗎?不是!是這些人沒有理想?更不是!結論很簡單,傳統的管理意識開始受到挑戰了,一些傳統的管理思路開始被顛覆了。
管理需要創新,因為組織在變,團隊在變,成員在變,要領導一個年輕的、富有創造性的、高智商、高學歷的團隊,不創新就難以為繼。什么是管理?什么是領導?領導力是能力還是藝術?真正起作用的領導力是硬權力還是軟權力?如何利用顯能和潛能?了解管理創新的必然趨勢:從有形管理到無形管理,從剛性管理到柔性管理,從復雜管理到簡約管理,通過對管理創新意識和領導力藝術化的培訓,可以使我們掌握在快魚吃慢魚時代的決策力,如何應用多腦并用的洞察力,培養自己的親和力和激發力,逐步形成團隊知人善任的凝聚力,最終建立自己領導范圍內自然引發的影響力。
課程通過許多歷史典故和講師本身40多年的職場經歷,有經驗,也有教訓,讓學員領悟到自己在過去的管理工作中,哪些觀念已經陳舊?哪些方法要重新學習?哪些管理知識即使一時用不上,也可以作為知識儲備。以利于改善和提高我們的管理意識和能力。
課程大綱:
第一章 管理創新的決斷力Decision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1. 打開選擇的空間
1.1 二八原則
1.2霍布森選擇
2. 縮短選擇的時間
2.1布里丹選擇
2.2課堂討論:獨木舟上的經理
3. 注重結果導向
3.1任務導向
3.2結果導向
3.3案例分析:愚公移山
4. 及時制定對策
4.1決策思路
4.2 案例分析:火燒赤壁
第二章 管理創新的洞察力Insight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1. 左腦思維與右腦思維
1.1左腦和右腦的優勢
1.2左腦和右腦的互補
1.3案例分析一:紙的厚度
1.4案例分析二:哪位女助教選針較快
2. 內腦思維與外腦思維
2.1外腦與內腦的分工
2.2斯隆告訴德魯克的三句話
3. 創新思維
3.1直線思維
3.2反向思維
3.3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3.4案例分析:彩電產業發展的啟示
第三章 管理創新的親和力Affinity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1. 認同
1.1認同是管理創新的基礎
1.2案例分析一:惠靈頓將軍
1.3 認同的先后次序
1.4案例分析二:陳毅和齊仰之
2. 溝通
2.1先有溝通,后有認同
2.2案例分析:海難
3. 調整角色,調整關系
3.1調整角色的藝術
3.2調整距離的藝術
4. 理創新需要“交易”
4.1服務與服從
4.2有界與無界
第四章 管理創新的激發力Excitingforce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1. 先激后勵。激勵互動
1.1什么是“激”?什么是“勵”?
1.2案例分析一:鯰魚效應
1.3案例分析二:威士忌效應
2. 先我后他,相互激勵
2.1激勵自我,激勵他人
2.2相互激勵,團隊激勵
3. 先心后智,心智激勵
3.1心理激勵和智力激勵
3.2潛能和顯能
3.3案例分析:羅森塔爾的期望效應
4. 先分后合,激勵有方
4.1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
4.2 個體激勵和群體激勵
4.3對牛和馬的管理差異
第五章 管理創新的凝聚力Cohesion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1. 激勵和凝聚
2. 識人和用人
2.1識人的四個方面
2.2案例分析:徐悲鴻和齊白石
3. 留人心和留人才
3.1留才的四個手段
3.2留人留心 基業長青
4. 團隊凝聚力
4.1領導人凝聚力
4.2領導團隊凝聚力
第六章 管理創新的學習力Learning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1. 用人所長
1.1用人所長,越用越長
1.2 劉邦的用人觀
2. 用人不疑
2.1信任的力量
2.2案例分析一:魏王與樂羊
2.3案例分析二:失街亭
3. 職場情商
3.1智商和情商
3.2情商的五個標志
3.3案例分析:既生亮,何生瑜
第七章 管理創新的影響力Influence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1. 管理創新的新取向
1.1硬權力與軟權力
1.2硬權力的減弱取向
2. 軟權力的特征
2.1雙向性
2.2疊加性
2.3非連續性
2.4非對稱性
第八章 管理創新的領導力Leadership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1. 領導者和領導力
1.1領導者的成長
1.2領導力的運用
2. 管理創新的領導觀
2.1由剛性到柔性
2.2由顯性到隱性
2.3由有界到無界
2.4由復雜到簡約
3. 領導與管理的區別
3.1未來與現在
3.2外部與內部
3.3工作與團隊
3.4決策與實施
3.5效果與效率
3.6變革與程序
3.7激勵與約束
3.8藝術與科學
3.9軟權與硬權
3.10個性與共性
課程時間: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