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產量是生產企業的根本任務,這是毋庸質疑的。實際生產量最大限度的接近設計生產能力,是企業生產管理者最求的目標。如何能夠實現目標這取決與原材料是否充足,設備是否正常,人員投入是否最大化,工藝安排是否合理有效。除去原材料籌備的問題,都是企業生產管理者體現工作能力和實現業績的工作目標。如果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指標,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推算出來,月實際生產量/月設計生產能力和對比上年同期月實際生產量/月設計生產能力就可以得出一個切合實際的考核數據。比如設計生產能力是460T/月,去年3月份完成420T,生產效率是91.3%.今年3月份生產440T,生產效率是95.7%提高了4.4個百分點。這就是企業生產管理者做出的需要獎勵的業績,反之是需要處分的業績。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如果企業要做大做強,生存期長,那就要保證產品的質量,沒有質量就沒有競爭力,就沒有進入市場,占領市場的保障。在產品生產過程中,企業生產管理者往往追求產量忽視了質量,導致廢品和不合格產品過多,生產成本增加,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降低。客戶不良反饋增多,企業信譽受損。質量因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營指標,甚至超過產量。所以管理者也要負起監管質量的責任。產品生產是不可能出現廢品和不合格品的。根據不同產品和工序應有不同的質量指標。比如,某種工序的某種產品廢品和不合格率不能超過當天生產量的5%,超過了就要受處分,全月都沒有超過那就要獎勵。
節約能耗
節約能耗也應該成為考核的指標。因為它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成本,在原有的成本核算的基礎上,節約了能耗,這也是管理人員履行了有效的管理實踐,應該給予鼓勵,反之浪費了成本,就要對其負責任。
主管經理所需要注意的是,指標是否能夠調動起生產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喚起他們責任意識那還要看獎罰制度是否科學可行,數據統計是否準確,統計渠道是否暢通。還需要主管經理如何合理的設置崗位,安排人員,進行數據的搜集和分析,進行各個部門的協調。應該樹立和基層管理人員相互協助,同舟共濟的思想,共同完成工作目標。不要存在官僚作風,做出片面極端的決定,失信于人。因此主管經理是領導所有工作的核心,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