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企業來講,如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選擇一個正確的努力方向,對于發展,乃至于生存都至關重要。
一個企業在錯誤的方向上投入大量的資源,而無法取得預想的戰果,將極大地打擊士氣;更嚴重的現實是,由于在錯誤的方向上耗盡了企業有限的資源,企業的競爭力快速下降,甚至不小心落下懸崖,帶來生存的危機。
所以,時刻關注外部環境的競爭變化,為企業找到一個正確的定位,并不斷地建立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經營團隊的重要任務。
【要不要戰略】
然而,中國企業的現實情況是,80%到90%的公司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為什么看起來日子也都過得不錯呢?
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做生意,而極少有公司制定明確的中長期戰略,并按制定的戰略一步步取得競爭優勢而成長。
一方面,由于中國的經營環境變化依然快速,領導人的商業直覺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就顯得非常重要。
尤其在創業初期,幾乎都是憑著創業團隊的商業直覺,抓住了市場機會,在對的時間,做對了事情,獲得了生存的空間,慢慢發展壯大起來。
其本質也是正確的戰略選擇造就了企業成長的機緣,只是這種戰略選擇相對來講,靠的是商業直覺,采取的也是一種反應式的行動,并且往往是短期的,快速調整帶來的成功;
這種戰略行動不是經過系統化的評估,取舍之后的形成的,隨著環境越來越復雜,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經營的范圍越來越大,這種基于商業直覺的戰略制定、選擇已經越來越難以支持了。
所以,企業有必要進行認真的戰略思考,并根據外部的環境、競爭態勢、內部的資源等等狀況,為企業的中長期制定出合適的戰略,并依此執行,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和生存的空間。
企業競爭要獲得成功,正確的戰略取舍很重要,但是,同時戰略的執行也同樣重要。
戰略能否落地執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經營團隊對戰略的理解是否能夠達成共識。
一個好的戰略,如果只有CEO一個知道,或者只有幾個高管知道,理解或將近理解,而其他人不理解,甚至不同意,那就沒有威力。
因為,組織的資源,都散布在各個崗位上,一個經理,如果不理解公司的戰略,那么,一件關系到戰略執行的重大決策,到了他這里,他就要體現他的專業,體現他的價值,他就要審一審,他就要等一等,他就要不同意,要退回,對不對?反正什么戰略到了他這里就是行不通。
你相信嗎?一個門衛就可能破壞你的戰略。他認為他是在履行他的職責,你是來找我們總經理的?有沒有預約過?沒有,那找總經理的人多了,每天都有,我為什么放你進去,放你進去了,挨罵的是我,總經理不在,你不要進去了。
對不對?這個門衛,他才不管你是來自沃爾瑪的高級采購經理,還是哪個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或者哪個重要的渠道的經銷商或者潛在的重要供應商。
所以,他不理解戰略,你要開拓大客戶的戰略也好,你要提升產品技術也很,你要尋找更好的供應商也好,統統都有可能被破壞。
【為什么三流的公司有時候更有成長機會?】
80%-90%的公司沒有戰略,為什么還是能夠發展呢?
當然,前面說了,在公司規模比較小的時候,要應對環境也不是那么復雜,老板的商業直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選擇了正確的戰略定位。
其次,他是做生意,老板也比其他人能干,他沒有這么多的人才,下面的人才可能都是二流、三流的,不跟他啰嗦的人,不管原來資歷背景如何,也逐漸習慣于聽命行事,也就是說,你老板怎么說,我怎么做,老板不說,我也不做,不做也不會錯。
而真正自認為有點本事的,或者說有些一流的人才,都離開了。
這樣的團隊呢,反而容易形成戰略的團隊共識,那就是“老板文化”,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老板的戰略選擇正確,企業就能獲得快速的發展。
當然,所以的風險就在于老板的戰略方向上了。
而那些老板底下都是一流人才,而沒有達成戰略共識的團隊,其執行力卻有可能不如那些二流的團隊。
因為,大家都對戰略有自己的理解,甚至反對,他在具體執行的時候,就不會有承諾感,就可能不會盡全力去執行,自然,戰略績效就可能無法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
也就是說,即使是一流的團隊,如果沒有共識,可能也無法創造出一流的績效。
所以,企業到了一定的階段,企業發展必須引入一流的專業人才才能贏得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