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中國全民健心網首席專家
肖漢仕
湖南 長沙市 410081
(引用需注明)
【摘要】全民健心工程是通過各種途徑以提高全民的心理素質,促使心理健康狀態不斷優化為目標的實踐活動。其目標是提升十種心理素質:即性格修養能力、自我激勵能力、理性認知能力、調適情緒能力、應對挫折能力、自我監控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積極應變能力、自我開發能力、獲取快樂能力,并積極防治有關心理問題。在此基礎上,促使人們的心理健康逐漸優化以達到十種狀態:即性格完美、積極向上、認知合理、情緒適當、意志良好、行為適應、人際和諧、適應環境、自我實現、內心幸福這一理想狀態。心理素質方面 | 子目標要點 |
性格修養能力 | ①正確認識性格的可塑性,②了解自己性格的優劣之處,③有具體的修養目標與計劃,④掌握性格修養方法、⑤在日常活動中有意識地修養 |
自我激勵能力 | 對自己的多數行為①內心認為“應該”,②覺得“需要”,③感覺“快樂”,④內心“渴望”,⑤行為“自愿” |
理性認知能力 | ①感知符合客觀,②思維符合邏輯,③認知方式合理、④欲求具有可能、⑤應付觀念理智 |
調適情緒能力 | ①能避免激情爆發,②能恢復心理平衡,③能澄清現實真相,④能修正不合理的認知,⑤能自我改善情緒。 |
應對挫折能力 | ①行為目標合理,②能科學看待挫折,③挫折感較弱、④頑強對待挫折,⑤應對策略有效 |
自我監控能力 | ①能自我察覺不當的心理與行為傾向,②能全面權衡利弊,③能自我警省,④能調適心理,⑤能控制行為 |
人際交往能力 | ①樂群合群,②能與人正常交往,③擁有各類朋友,④能與人有效溝通,⑤能化解矛盾沖突 |
積極應變能力 | ①能正確認識新的現實,②能盡力改善不良現實,③能坦然接受現實,④能主動調適自我,⑤與時俱進。 |
自我開發能力 | ①了解自己的潛力與條件,②有合適的自我規劃,③掌握開發方法,④充分利用潛能與條件,⑤能實現追求的目標。 |
獲取快樂能力 | ①會奮斗求樂、②會化有為樂、③能知足常樂、④能助人為樂、⑤能自得其樂 |
心理問題的變化情況 | 心理健康狀態評估 |
性格變態→有些缺陷→基本正常→性格完美 | 對待自己、他人、生活、工作、學習的態度與行為習慣沒有明顯缺陷。 |
消極退縮→不求上進→依靠外力→積極向上 | 是在內在動力的推動下行動,不斷向更好的方向或更高水平發展。 |
認知經常失誤→偶爾失誤→基本正常→認知合理 | 感知如實、期望合理、思維科學、應付理智 |
經常情緒困擾→情緒失當→偶爾失當→情緒適當 | 情緒體驗的性質、強度、時間及頻率與現實大體一致,情緒表達結果利大于弊,表達方式符合身份。 |
嚴重缺乏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持性→部分缺乏→基本具備→完全具備 | 有明確目的,主動以目的調節和支配行動;迅速而合理地采取決定和執行決定;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頑強地克服困難和障礙。 |
行為經常不當→偶爾不當→基本適當→行為適應 | 行為表現與認知、情緒、意志一致;與社會角色符合;與合理的要求相適應。 |
經常人際沖突→偶爾沖突→基本正常→人際和諧 | 接納他人、能正常交往、能有效溝通、能和諧相處,人際關系正常。 |
嚴重適應不良→有點不適應→基本適應→適應良好 | 能科學認識、能盡力改造、能適當接納、能主動改善自己以適應現實的客觀要求。 |
潛能浪費→利用失當→基本利用→自我實現 | 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所擁有的各種潛能與條件,達到自己理想的狀態。 |
幸福缺失→煩惱較多→偶爾煩惱→內心幸福 | 積極的情緒為主導心境,負性的情緒體驗相對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