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止大部分的整理術,特別是收納術。“斷舍離”是從根本上反思自己與物品的關系,對物品進行簡化、取舍,瑜伽中的行法哲學“斷行、舍行、離行”提煉成“斷舍離”,運用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不持有的生活》作者金子由紀子,主張通過“擁有少量的有用的、有品位的東西,過簡潔而快樂的生活”,書中提供了類似的見解。
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
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選擇物品的竅門,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這一點必須銘刻在心。
“斷舍離”是指: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里沒用的東西
離=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到底應該怎樣拋棄執念,讓人生變得從此清爽呢?也許以下這份名為“通向自由的26個丟棄”的清單可以幫助到你!
階段1——物質和金錢
1.丟掉視線里的“噪音”。Simple and Creative Life不要允許微小的視線阻擋物存在。
2.丟掉現在不用的東西。Beauty of Nothing與物品告別,也是同過去的自己告別。
3.丟掉“儲存”的概念。Going Minimum以利用“外部倉庫”的方式思考。
4.丟掉舍不得拿出來的習慣。Pay Forward把東西讓給更加需要的人。
5.丟掉零線包A Little Makes a Big Loss比起下定決心的大額消費,不知不覺中的小額消費更可怕
6.丟掉沖動購物。Listen to Your Soul只買從心底喜歡的東西。
7.丟掉說“隨便”的壞習慣You are What You Buy不是要節約,而是要選擇。
8.丟掉附屬品。Natural Beauty比起去選擇,不如慣用標準裝備。
9.丟掉“提高生活水平”的想法。Minimum Life Cost從金錢中解放感性的自由。
10.丟掉服裝的選項。Find Your Best Fit定好自己的“基本裝扮”。
階段2——工作方式
11.丟掉不擅長的工作。Make Your Creative Time在擅長工作中尋找創造力。
12.丟掉多重任務的思考方式。Focus On正如點茶一樣,要專注于眼前的事情。
13.丟掉過度的自信。Look at Yourself高估自己的人里面沒有成功者。
14.丟掉To Do。Inner Quest那些“要做的事”真的是“自己應該做的事”嗎?
15.丟掉對多數意見的服從。Sing for One認為可行就堅決支持。
16.丟掉定時。Your Own Pace不要去迎合周圍的安排。
17.丟掉指南。No Change,No Future束縛自己的并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18.丟掉老地圖。Trust Your Instinct堅信自己的感覺。
19.丟掉拖延的想法。Now is the Chance消沉和恐懼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20.丟掉平衡感。Be a Specialist不要期望成為一個全能的人。
階段3——自身保養
21.丟掉熬夜。Rise and Shine一日之計在于晨。
22.丟掉“低質量睡眠”。Be Hungry and Rest創造完美的睡眠環境。
23.丟掉飽腹。A Hungry Dog Hunts Bests沒有人能應付得了“吃多了”。
24.丟掉別人的意見。Be Yourself一個人走出森林。
25.丟掉污穢的語言。You are What You Say丟掉語言,一直走到精疲力竭。
26.丟掉“為了學習而學習”。Studying is Just a Tool使人心情沉重的學習毫無意義。
不持有的生活會有7種生活習慣:
無獨有偶,與山下英子有著相似理念的金子由紀子,主張通過“擁有少量的有用的、有品位的東西,過簡潔而快樂的生活”。在她的著作《不持有的生活》里,提供了另外一些能夠有效幫助你高效、簡潔生活的見解。
1.不拿。免費得到的東西,很少被人珍惜,因此往往囤積不用。“不持有”的第一步就是“不拿”,不拿免費塑料袋,以自備購物袋來代替;免費發送又用不到的贈品,也要堅持完全不拿的態度。
2.不買。沖動購物感覺痛快,但買完東西感到后悔的狀況也不少,因此只要是“沒買也無所謂”的東西,就堅持不買,讓物品登堂入室的門檻變高,這樣家中就只會出現真正喜歡、真正必要的東西。
3.不儲存。不囤積保鮮膜和衛生紙這類消耗品,也許大減價時買了一堆,像占了便宜,卻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浪費。一旦停止囤積,使用時就會更謹慎,并且想出各種生活小妙招,例如以密閉容器代替保鮮膜、紗布代替衛生紙,自然能降低消耗品的使用率,換來神清氣爽的好生活。
4.丟棄。養成丟棄的習慣,雜志或小冊子超過一定數量,就丟掉;沒在使用的漂亮糕餅盒子、過期的食物和調味料,也丟掉。并且確實執行丟棄前的準備工作,例如用美觀的袋子,作為垃圾分類的容器,讓丟棄這件事,變得輕松愉快。
5.替代。添購一樣物品前,先想想家里是否有其他東西可替代?例如一年可能只用到一次的漏斗,就用現有的塑料板卷成漏斗狀來代替,如此就能避免多持有一個東西;活用現有物品,不是為了彌補貧困,而是為了創造豐足。
6.借用。不常用的東西,可以借用或租用,和其他人一起使用更多物品,每個家庭或許就會減少囤積少用物品的情況,避免壓迫居住空間,減少無謂的浪費。
7.沒有也無所謂。購物前,務必自問:這個真的是必要的嗎?也許能得到“沒有也無所謂”的答案;生活中這種東西,應該很多。
編輯 ∣ 嬌嬌
本平臺所有轉載文章都經過深度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