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人士認為,前三季度GDP規模仍接近42萬億元人民幣的國內市場,至少有7個領域的投資前景強勁。你準備好了嗎?
1、能源領域
能源產業是國家經濟的基礎行業,永遠都會有剛性需求。
這里既包括新能源的利用和創新,也包括傳統能源的創新利用,以及節能產業和節能技術的發展等。
2、裝備工業
裝備工業是現代工業的脊梁和基礎,被視為國家戰略能力之一。以高鐵為代表的成套交通設備能打向國際市場,裝備工業的支撐是一個重要因素。
分析人士注意到,在發改委、工信部制定的《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工程實施方案》中提出,支持、引導節能關鍵材料、裝備和產品制造業做大做強,到2017年,高效節能技術與裝備市場占有率由目前不足10%提高到45%左右,產值超過7500億元。
如此看來,高技術裝備工業或將成為國家政策支持的長期重點,大型國企和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有可能獲得國家支持。
3、環境保護
隨著國內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環保將成為提高中國人生活品質的“剛需”。
從環保產業的特點看,會產生很多活躍的中小企業,形成繁榮的產業生態體系。
4、物流產業
無論什么行業,只要涉及實體商品的供應,都離不開物流產業。
實際上,物流產業可能是互聯網經濟時代強有力的產業之一,它們是保證互聯網經濟運行的“伙伴產業”。
實際上,物流產業可能是互聯網經濟時代強有力的產業之一,它們是保證互聯網經濟運行的“伙伴產業”。
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集中在網絡建設和信息管理,物流領域或將出現龍頭型企業。
5、互聯網領域
互聯網領域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資本追逐的熱點領域。國內或形成巨型互聯網公司和互聯網經濟形式。
這個領域會燒掉很多資金,但仍然會有更多的資金往里投入,因為互聯網領域有太多創新的可能,有極大的市場潛力。
6、醫療健康產業
在人均收入提高之后,提高醫療健康水平也將成為中國人的“剛需”。
除了以治病為目的的醫療產業之外,健康養生等產業也會有很大發展。值得注意的是,老齡化將會帶來醫療健康和護理方面的極大需求。
7、教育產業
隨著中國人收入水平的高,教育領域也成未來的“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