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對組織結構的改革
| |
| 波音公司自1916年成立后,一直是由條例、規章所束縛的官僚企業,但隨著21世紀環境的劇變,由機械師與航空技工國際聯盟所發動的大罷工,暴露出波音的勞工與管理階層長久以來互不信任的弊端,此外各大航空公司愈發對波音公司的交貨時間與價格結構提出非難,更大大增加了波音的壓力。 首席執行官康迪特上任后,面臨著再造波音的挑戰,其改革方向是將既有的工程技術與領導能力,融合像微軟與康柏這類高科技公司所采取的任務團隊的特征,以迥異于原來的組織文化。 康迪特了解到這種傳統的方法落伍了,于是改以專項任務式的組織,使相關部門自始至終都得以協同工作,假如波音想為飛機發展新款的行李儲藏隔間,管理人將建立專項小組來推動此方案,這個小組包括有設計工程師、制造部經理、工業營銷部經理、財務專家,甚至人力資源好手均會為這個團隊提供服務。 憑借上述新方法,波音能夠適才適用,并且瓦解了組織中的障礙,促進了勞動力間更頻繁、更直接的溝通,例如,現今制造機具的技工如對零件設計書質疑,他能電話聯絡此工程師,或者他可于會議上見著此人,直接請他“說清楚,講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