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零售行業線上、線下可謂“冰火”兩重天。中國最大的商業不動產開發商萬達集團2013年的銷售額只完成了計劃的70%,累積虧損;并且要求2013年四季度以后開業的萬達廣場,力爭不招零售業態。萬達對零售業態的信心似乎在加速消失。
此外,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全國重點大型零售業實現零售額同比增長9.1%,增速較上年放緩1.1個百分點,創1999年以來最低。而網絡購物仍然保持42%的高增速。
“中國傳統零售行業再繼續往前走就是死胡同,現在中國傳統零售行業要做的就是慢慢從零售業態向體驗式、服務式商業轉型。”企管天下創始人、著名品牌定位營銷專家任超一說到。在經濟環境低迷、電商沖擊、消費者購物習慣改變的背景下,傳統零售行業的轉型勢在必行。
去零售化,轉型之路勢在必行
在電商經濟迎來“春天”的時候,百貨、超市、連鎖和專業市場子行業基本處在“寒冬”。中國傳統零售行業被人工、租金等成本壓力,電商和新盈利模式沖擊,以及宏觀經濟整體不振等外部因素逼到了死胡同里。
“零售向來是毛利與規模的平衡游戲,價格是核心。線上勝在便宜,線下贏在體驗。在服裝、消費電子、家電和圖書等標準品上,電商對傳統零售渠道的沖擊已非常顯著。但是,電商還難以將一杯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咖啡送到你的面前,也無法提供父母和孩子一起游戲的快樂與滿足。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體驗和服務是零售行業先天的優勢,這是商機。”任超一說。
“萬達最近在‘去零售化’,嘗試轉型。原本萬達百貨的布局是:一樓化妝品、二樓女裝、三樓男裝、四樓嬰童或運動品牌、五樓及以上餐飲。但是最近新開的萬達都將二樓的服飾零售業態取消了,變為兒童游樂、精品店、家居體驗店和輕餐飲等體驗式商業業態。這說明萬達意識到,‘萬達模式’在市場走低和電商沖擊下已經陳舊不堪,轉型為‘體驗式業態’是其發展之道。”
任超一認為,雖然網絡購物的便利性,打破了傳統零售行業原有的格局。但目前對于傳統零售商而言,向服務型商業業態轉變,不失為其繼續生存發展的一個好選擇。
借本地化服務,發力互聯網時代
“購物愿望本身,已不再是消費者前往購物中心的充分理由。今后20年,你會發現那些銷售書籍和DVD光盤的商店,將被那些能夠提供更多服務的場所取代,這些場所能夠提供藝術畫廓、教育培訓中心、醫療保健服務等功能,這就給了人們去逛購物中心的新理由。” 任超一說。在電商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電商可以改變人們的購買方式和習慣,但卻無法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醫療、娛樂等本地化生活服務的需求。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同時也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問題背后隱藏著巨大商機。所以,我們傳統零售行業雖然目前遭到電商等其他因素的強烈沖擊,但是這也為其提供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零售行業向全功能的服務型商業業態轉變,或者向本地化生活服務發展,這都將為其塑造億萬規模的商業機會,成為傳統零售行業突破自我的轉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