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昭川老師:誰寫的?
史賢龍:布羅迪。提出模因理論。
仲昭川:在網絡上,影響力的持續時間比注意力要長,但也很快會被淹沒。各種明星代言、名人賣萌,都是過眼云煙。但無論如何,影響力對于市場開拓,是至關重要的。在很多轉折點、很多生死關頭,往往就憑那么一下。好的影響力可以消除很多不確定性。
影響力的內在驅動,不是真假對錯,而是尊卑榮辱。影響力在食草動物的族群里,可以閉著眼辦很多事,輕松愉快。食草動物的本能就從眾。中國人,無疑是食草動物。影響力的挖掘,主要是從眾心理的研究。
最后談公信力。
公信力代表了互聯網的基本屬性。公信力既是生產力、也是生產關系。在核心競爭力不可持續的當代,公信力卻是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公信力是四維的。一旦形成,便可跨越時空。不僅對個人如此,對企業、社會、國家都是如此。因此,公信力是一種文明。文明一定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顏政德:然后呢?
仲昭川:諸位!注意力、影響力、公信力的三者關系是遞增的,缺一不可。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層級,我們可以到市場上找些大大小小、各行各業的企業,對號入座。你馬上就會有感覺。請注意:這個層級的劃分,跟使用的營銷手段沒有直接關系,它取決于營銷人的價值觀,這是對市場的理解,對營銷和傳播的理解。
史賢龍:我提個反對意見。老仲這三力層級,我都贊同。但是,能走完這三層的有多少企業呢?
仲昭川講師:通俗來講,形成品牌的企業,算是走到了第三層。哪怕是暫時的。當然是好品牌。比如老干媽。
以上所說的層級,是從營銷操作者的角度來劃分的。從服務對象上,也能分出層級,而且很有必要。這直接關系到服務的匹配,直接關系到服務的成本和利潤、直接關系到服務效果和客戶滿意度。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高端客戶、普通客戶、和低端客戶。
對于客戶的劃分,有助于調整營銷者的工作定位。站在實際操作和實用的角度,大致分為品牌類、普通類、自助類。
史賢龍:或者說,對于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公信力是個太難的高峰。或許小圈子影響力與信服,更容易實現。再簡單點說,公信力是理想境界,但高不可攀。
仲昭川:這正是我下面要談的。也未必。口碑就算。比如:王致和。
史賢龍:實際上,放眼國內外500強,有幾個有公信力?
仲昭川:基本上都有。我認真琢磨了。企業公信力就是讓大家都不由自主地選擇和購買,具有一定的暗示性甚至強迫性,當然有可能是壟斷造成的,但這跟道德無關。
(仲昭川老師《互聯網黑洞》總裁班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