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昭川講師:往下一個層級,是注意力、影響力、公信力。營銷和傳播都包括這三種力。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可以粗淺地區分這三種力的不同作用:注意力,提高知名度;影響力,提高市場份額;公信力,降低營銷成本。
史賢龍:注意力,可以被操縱或控制。
仲昭川:對。但實際作用遠遠不止于此。分別介紹如下:
先說注意力。
在中國,最早提出注意力概念的,是互聯網早期的旗手人物之一張朝陽。他把注意力上升到“注意力經濟”的高度,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眼球經濟”。
大部分眼球經濟是二維的,基本上都是從一個點上引爆,再擴散到某個區間,吵鬧一陣子,很快過去。隨著信息量日益增大、網絡熱點日益頻繁,制造注意力的成本越來越高,而維持公眾注意力的成本,幾乎是無限的。
所以,注意力到了今天,它只能算是一種網上每天都有的現象,一種極為短暫的現象。注意力充分體現了網絡的量子化特征,具有極大不確定性。而傳統企業的思維,始終沒有跳出注意力經濟的二維范疇,始終掙扎在各種不確定性之中。沉溺玩弄注意力,極為可悲。
再說影響力。
影響力跟注意力不同,是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可能來自某個人、某些人。當所有人彼此影響的時候,就不再是普通的文化,而是可傳承的文化。影響力是三維的、也可能是四維的。因為有了時間的拉伸。個人或企業都希望在網絡上有好的影響,并以此獲取價值。
(仲昭川老師《互聯網黑洞》總裁班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