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聯網營銷的角度,要想理清邏輯,我們不妨先把互聯網六個主要的悖論,跟大家分析一下。既然是悖論,容易讓人產生錯亂,甚至是糾結,所以我們爭取簡明額要、點到為止,但至少要為我們了解、運用互聯網營銷掃清障礙。
悖論一,數字的悖論。
在這本書里,有一個重要的概念:互聯網跟IT是兩碼事。IT產品的性能指標和參數這些數字,都是靜態的,象征著不變、穩定、真實、可查證。而互聯網上的數字,主要是指各種經營業績的表現。這些數字是動態的。當用于買賣雙方的交割或計量時,肯定是假的、必然是假的、只能是假的。利益驅動下,由于無法查證,沒人會提供真實數字。比如,微博營銷里的粉絲數、轉發數。于是,阿拉伯數字成了商品。在互聯網行業,不管是融資、還是營銷,不管是投票、還是評分,到處都在“制造”數字。這就成了悖論。
悖論二,流量的悖論。
互聯網流量的概念,主要是指網站整體或某個頁面的真實訪問量。是對訪問者的人頭數或訪問次數的記錄。當數字悖論成立后,流量悖論也隨之成立。當數字成為商品,流量的買賣就成為必然。
流量買回來,不僅可以去融資,更多情況下,是作為廣告價值往外賣。這種罪惡的買賣,至今還在盛行。
須知,這是無成本、無風險的生意!販毒的人聽了這個,一定會服毒自殺、羞憤而死。這既是個荒謬的騙局,也是個著名的悖論。
史賢龍:算是互聯網財富原罪嗎?
仲昭川:不算是。只是小兒科。數字、流量,都是參考。一旦作為審核標準或買賣計量,要么是單方面的欺騙、要么是雙方的故意合謀。但慶幸的是:像杜子建、史賢龍、老謝這樣真正的明白人,不受這個悖論的困擾。
史賢龍:這話聽著象在打圓場。
仲昭川:是真的。悖論,不是科學奧秘。不是宇宙難題。
悖論三,圈地的悖論。
現實世界的圈地,好處無窮、且顯而易見。最初網上的圈地,是一種注冊行為,得到的只是個域名。經營不好的話,最后剩下的還是那個域名,賣出去賺錢的概率太小。后來網上的圈地,是指新領域的捷足先登。
成功了,贏家通吃。比如當當網賣書、攜程做出行業務、微信做移動圈子。不成,就是先烈,尸骨無存。這種無限趨于兩個極端的風險,對于決策者或創業者,是個悖論。這種悖論是互聯網商業的永恒驅動力,無數風流人物都將前赴后繼,直至永遠。
悖論四,內容為王的悖論。
古今中外所有的經營者,每天都在做同一件事: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然而,內容就是成本,而成本是經營者的天敵。內容成本的可怕之處,是它無休止的疊加和遞增,日復一日、直到倒閉。可是沒有新鮮的、高質量的內容,哪來的真實流量?
用戶生成內容,本來是簡單的事,但審核的成本又來了。這是個悖論。
悖論五,首頁的悖論。
很多人說企業不開官網就跟不裝電話一樣。其實不一樣。公司有了電話,可以立即主動跟外界聯系;開了官網,卻只能等著別人來跟自己聯系。這是相反的旋律。
開官網花不了幾個錢,但要讓別人都知道官網域名、有興趣來訪、產生行為或交易,需要花多少錢?天文數字。既然如此費勁,何必開官網?很多人回答:名片上有個域名顯得挺正規,而且有了自己的“首頁”,可以把業務介紹上去。
酒爺老謝:虛擬世界的偽動態。
仲昭川:殊不知:那只是個官網的封面,是自己看著玩的,不是首頁。首頁是給外人看的。真正的首頁是掛在搜索引擎上的,按照公司名字一搜,會出現一個結果頁面,那才叫首頁,隨時面向全世界。誰都能看見。這個首頁,你建了嗎?建官網,還是建首頁?悖論。單獨做好哪一個都不容易。想兼顧?還是悖論。
悖論六,水軍的悖論。
無所不在的水軍,確確實實參與了各種社會化營銷,并不是正常的分享和交流。水軍的目的是什么?是持續傳播的口碑。
口碑可以有,但想要口碑持續傳播,卻是一個腦殘的邏輯。這話說的對,我們來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利益驅動?不可能。一個小時工還幾十塊呢,幾毛錢、幾塊錢誰要?招募幾個、幾十個人團伙有可能,但一支成千上萬人的軍隊怎么組建、怎么協調、怎么獎懲、怎么預防反水?這,超出了人類智慧啊,諸位。是興趣驅動?更不可能。消費者的口碑傳播是自愿的,但不可能是連續的,更不可能是曠日持久的。雖然微博營銷里的水軍成千上萬,動輒轉發、動輒評論,但那都是軟件模擬的,不是真人。
因此,水軍的悖論,其實是小米手機的悖論,也是社會化營銷的悖論。
(仲昭川老師《互聯網黑洞》總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