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根據筆者之前參與某電子研發公司的IPD咨詢項目的素材編輯整理而成!
該公司在正式引入IPD咨詢項目前,基本處于“土匪軍”模式(引自該公司副總的原話)!靠運氣和環境吃飯!后來通過長達3年(含自行修煉2年)的IPD咨詢項目的運作、試運行和獨立運作階段,公司的面貌大為改觀,逐漸形成“本職工作的良好習慣化”境界!真正實現了從“土匪軍”到“正規軍”蛻變!
以下為該公司實施IPD項目前后的變化過程:
某電子研發公司在實施IPD咨詢項目前的狀況是(“土匪軍”模式):
一、總體劣勢:1.產品管理還沒有形成科學的決策機制;2.產品開發還沒有真正由市場業務來驅動;3.缺乏必要的研發過程度量和改進機制;4.沒有真正的項目經理、項目管理重在進度;5.知識/經驗/平臺積累不夠;
二、研發模式
1、研發模式與業界最佳的差距:沒有真正的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機制,只是被動地響應客戶需求;對于內銷產品,設計過程中產品需求和規格不斷變化,導致產品開發及下游部門無所適從;以前沒有Beta測試,在用戶那里做產品集成測試,售前、售后、生產沒有完全做好準備就將產品投放市場;沒有事件驅動的流程改進機制,往往從部門的角度出發對流程提出要求。
2、產品路標規劃薄弱:缺乏產品開發的路標管理;產品規劃不到位;
3、開發模式:沒有把產品開發當成投資行為,財務沒有介入;
4、誰對產品負責?對產品負責主體不明確;
5、各項目組獨立負責產品開發,不利于專業技術的積累和資源的共享;
三、組織結構
1、成立矩陣式的開發組織結構,但沒有“矩”起來;
2、各個職能部門參與產品開發的力度不夠四、產品決策--缺乏i市場為導向的產品決策機制
五、研發流程
1、沒有形成結構化的產品開發流程體系;
2、評審缺乏細化的支撐標準
3、設計變更控制流程可操作性不強;
六、研發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更多,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詳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模塊1、計劃管理;2、成本管理;3、溝通管理; 4、問題i風險管理;5、項目總結; 6、質量管理;7、文檔管理。
七、研發人力資源管理
1、與最佳實踐的比較:長期的人力資源戰略和項目之間的關系不清晰;考核沒有與激勵有效的結合起來;員工感覺公司的政策是以“懲罰”、“扣錢”為導向;無清晰的員工個人職業發展規劃,無基于業務的人力資源分析;在職培訓缺乏,技術和管理培訓少;
2、研發績效管理:任職資格--任職資格標準與業務流程脫節,晉級標準不透明/不明確(員工感受不到晉級標準與自己有關系);等級只有升,沒有降;評定任職資格時透明度不夠,被評審成員不清楚自己需要改進提高的方面;從技術類發展的通道不具備吸引力,員工更愿意“做官”;
3、研發績效管理:職位體系及考核權限--有角色配置,無明確責任與權力劃分,導致諸如項目管理過程中,產生溝通效率低下;沒有項目考核機制;由于業務流程沒有理順,導致不同的人對考核理解不同;
4、研發績效管理:考核指標--考核頻率過于頻繁,為考核而考核,每月考核一次;項目組每月沒有具體的考核指標,考核由職能部門主管進行操作,但人員卻在項目組中擔任角色。
該公司在咨詢顧問的輔導下,公司成員由核心骨干成員到全員成員,真正實現了公司全員參與的變革項目,徹底丟掉了拐杖和帽子(土匪軍),在形式上已經形成了“正規軍”的雛形,在后續(2年時間)的大熔爐中進行煅造,目前已成為真正的“正規軍”!
何為“正規軍”,該公司總經理給予了詮釋:
【有人對“問題狀態”負責(例如秘書),有人對“解決問題”負責(例如核心成員/組長),先搞清所有“問題狀態”,再“解決問題”;先搞清所有“資源狀態”,再“解決資源”;讓能解決問題的人,去解決問題;讓握有資源的人,去解決資源;】
【行動的要決:沒有計劃,不要行動沒有計劃,就沒有游戲規劃與節奏,就不能:“有的放矢”有了計劃,沒有監控,不要行動沒有監控,就像有了法律,沒有警察;就像有了比賽,沒有邊裁與裁判有的監控,沒有績效管理,不要行動沒有績效管理,就像有了警察,沒有法院;就像有了裁判,卻沒有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