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板,尤其是做大老板需要好口才,對老板來說口才比專業能力更重要,但好口才如果發揮過頭了就是“吹”。 有一則笑話說,母牛MM,為什么你跑這么快,母牛MM說:聽說CEO在開峰會,他們中午吃完牛肉,下午就要吹牛×,快跑吧!”
我們聽到過太多這樣的吹了,昨天保健品巨頭三株曾經吹過:“我們要做中國第一納稅人”“我們要讓葡萄酒像可樂一樣觸手可及”。政府官員喜歡吹,因為數字出官,官出數字。民營企業吹什么?吹給誰聽呢?企業存在的目的是贏利,那老板們為什么花很多時間在吹上?他們不知道吹的不現實嗎?還是讓我們分析一下他們的理由吧,或許他們的吹有合理成分。
吹給政府官員聽
雖然已經WTO了,但國門也只是微微地打開了縫隙,還有很多成文和不成文的限制。“八國企業聯軍”還沒有大規模地進入中國,天朝的“管理者們”沒有感到工業政治文明的洗禮。目前經濟環境還不規范,市場游戲規則很多都掌握在政府手中。就連行業協會也仗勢欺人,膽敢把全國知名的格蘭仕評為“虛假名牌”產品,到底是誰給了他們這樣的權利?格蘭仕都是“虛假名牌”還有哪個企業是真正名牌?連堂堂的格蘭仕都遭此厄運,其它中小企業怎么辦?格蘭仕們又能對行業協會的狗仗人勢的“丑惡舉動”怎么辦呢?答案是沒有辦法,所以我們看到的是格蘭仕可憐的沉默。在行業協會背后是政府官員們,行業協會都膽敢這樣亂來,更何況“有關當局”。
所以企業有時候要吹一下,這個吹是給在政府官員聽的。政府官員知道,他為官一方,需要政績支撐才好往上爬,最好在管轄期間出幾個全國名企,這樣才有資本。因此有一些企業在策劃人的精心策劃下,上演了聯合政府,整合政府資源的大戲。老板們這時的吹是為政府撐面子,讓他們在短暫的任期內可以和自己的上司說:“你看我的業績,我管理的區域出了一個這么出名的企業,他的雄心壯志多大,準備打開全國市場,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大的稅收,我們要全力支持他。”于是企業成了官員的政績,也得到了相關的支持。有官員支持的企業,“行業協會”能把他怎么樣呢?企業手中拿了這么個馬尾巴,蒼蠅和蚊子就都會走開,企業的外部環境得到改善。
在政府的引導下,企業逐漸地變成了政府的一個“托”,成為了政府的“名片”。所以吹給政府官員聽,是雙贏的策略,互相稱同志,在吹中互慰。反正他們不懂企業,牛不妨吹得大一點。
吹給銀行聽
雖然說銀行名義上已經成了獨立的企業單位,不受到政府的影響,但在業務開展過程中也有很大的壓力。主要的壓力來自放貸的壓力,銀行自主放貸,放給哪些企業好呢?在這個信譽缺乏的市場中,不精心考慮就放貸是危險的。效益好、規模大的企業,大家都搶,弱小的企業又都看不上,只會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那么新進入市場的企業,怎么才能取得銀行的支持呢?怎么迅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展示自己的實力呢?吹是一個好辦法。專業術語說是在造勢,短期之內找到一個好的新聞點,通過媒體的炒做,把企業的知名度快速提升,引起沒有給貸款的銀行的注意,讓已經給了貸款的銀行放心。那么媒體為什么要炒做你而不是別人呢?很關鍵的是你吹出了“新聞”,媒體完成了挖掘“新聞”的任務,而不大管這個“新聞”是制造出來的,還是真實的,反正報道了以后有紅包,雙方雙贏,為什么不做呢?
吹給市場聽
吹給市場聽的大多是新企業,象娃哈哈這樣的行業老大,已經是大象了,不會象鬣狗一樣的整天嚎叫,它要靠實力說話,沒有必要在話語上引人注目。這時的吹會讓企業內部的人陳勝困惑:“老板到底在想什么?這個可能實現嗎?”,也可能產生浮躁情緒,甚至會發動“大躍進”導致戰略上的問題。象長虹這樣經常出一些豪言壯語的大企業是不多的,也是非常容易出問題的,可能MBO以后要好一點。現在的長虹反正不是自己的企業,吹一吹可以把老板在企業里面的地位更穩固,可以制造更大的個人聲譽,也是個不錯的辦法。
企業往往是越大、越清楚自己的定位越平和,越小、越找不著自己的方向越張狂。
剛到市場上的企業,就象新天這樣吹:“我們要讓葡萄酒像可樂一樣觸手可及”。這是可以理解的,很快地得到了整個行業的經銷商的關注,招商就會進行地更快速,進入市場可能更順利。零售商通過一些報道聽說這品牌,而把他和市場上雜牌子區別,新天爭取上架會比較容易一點。熟悉這個行業的優秀分子,可能被它的雄心壯志感動,因此投奔而來,減少了新天人才培養的成本。因此站在這三個角度上來看,吹一下也是一個好辦法。有一句頂一萬句的效果。
說了那么多好處,有沒有壞處呢?
我想伴隨著好處的就是壞處。市場經濟下面,政府應當扮演一只“看不見的手”,如果總是伸出來干預市場的運做,就一定會變為一只腐敗的“黑手”,企業和政府的過分親密接觸不是好事情。前期可以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幫政府喊一下,互相壯膽,等翅膀硬了,就要在別的地方找核心競爭力。銀行已經變得越來越理性,更看重的是企業的贏利能力,而不是企業單純的雄心壯志,太大的雄心可能嚇著銀行。畢竟銀行不是傻瓜,可能綜合了解的信息更多,因此看問題更全面。在老牌經銷商眼中,真正合作長久的企業都是低調的,沒有底氣的企業才虛張聲勢。所以虛張聲勢招來的經銷商,可能都懷著短暫的目的,想利用新品牌短期賺錢,而不是想和品牌長期一起發展。
因此企業無論吹還是不吹,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達成的目的是什么。老板們,該吹你可千萬要吹呀,市場機會是轉瞬既逝的,吹對了,就可以取得上面三個方面的好處。但也千萬不要把吹當成是做企業的目的,開拓市場目的,它只不過是風險很大的方法而已。
本文系轉載,僅為信息傳播,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不妥,請聯系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