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坊間只要提到企業愿景和戰略目標,流行言必稱納斯達克上市,再不就處心積慮要拉風投資金控股,美名其曰融資并購, 就是要把公司變成硬通貨賣啦;企業好像如果不說資本運作,不說以納斯達克上市為終極目標,哪就顯得太沒層次,太老土。企業盤活未來價值,實行資本增值,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無可厚非的大好事;企業的發展戰略,也只有產業實體運營結合資本運營才是企業快速強大必由之路。企業產業實體運營和資本運營就像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一樣,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才能相得益彰。可“人類因夢想而偉大”,有的企業老板做夢都想進入資本市場好基業長青,“想咱村跑步進入共產主義” ,中小企業偏面強調融資上市,夢想化化妝,美美容,包包裝,處心積慮在財務上做帳,空穴來風,做一張好看的虛假財務報表,盡快脫離實體產業運營上市圈錢,猶如緣木求魚,最終只能竹籃打水一場空,“春夢了無痕”。
企業空喊一句納斯達克上市就能是激勵員工的愿景嗎?就算真的上市員工的利益又如何保證?這些都是實際問題,飯都吃不上啦,還要臉干嗎?空喊不如實干,誠信務實,真抓實干,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考察申請企業能否上市,信奉鐵的原則,就是企業誠信原則:納斯達克證券市場流行一句俚語:“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But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時間會證明一切)。意思是說,只要申請的公司秉承誠信的原則,上市是遲早的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的中小企業老板忍看什么連鎖酒店,什么英語培訓學校都上市啦,禁不住眼睛紅得滴血,也不管產業實體運營處于何等低劣的水平,生吞活剝,也恨不能自己的企業明天就成為盛大、搜狐哪樣的公眾性公司,好上市發行股票圈錢。哪怕企業的辦公場所猶如茅屋為秋風所破,用紅墨水染指甲苦大仇深的前臺小姐,和一群面有菜色,在死亡線上掙扎的老弱病殘員工(稍微有一點能力的員工都跳走啦),經理出差為到底是要做火車還要做飛機痛苦地思索申請兩天,“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就出手”,咬牙跺腳買一張三折的飛機票,公司都要地動山搖好幾天。可就像啃咸菜也要就XO一樣,蹬板車也要進酒吧,企業賣褲子當皮襖,要飯也要到納斯達克去要。企業有美好的愿景是好的一面,可總要有分階段的現實目標吧,哪種大躍進的浮夸運動,只能像服用春藥一般,亢奮過后就是陽痿,還沒聽說哪個空殼虧損的企業能夠上納斯達克。
看企業也跟看人一樣,要看品質和格調。其實企業跟人是一樣的,也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價值現實這五個層次的需求,一家整天在為如何盈利而發愁的企業,連溫飽都沒有解決,根本談不上什么納斯達克上市的戰略目標,長遠和中長期目標不過是老板自己的“春夢”,并沒有得到全體員工的認同。
且看什么叫納斯達克?中小企業為何對納斯達克如此癡迷?納斯達克(Nasdaq)是全美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英文縮寫,但目前已成為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代名詞。納斯達克始建于1971年,是一個完全采用電子交易、為新興產業提供競爭舞臺、自我監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場。納斯達克是全美也是世界最大的股票電子交易市場。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涵蓋所有新技術行業,包括軟件和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世人矚目的微軟公司便是通過納斯達克上市并獲得成功的。
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市盈率普遍高于美國其他市場,也高于世界其他主要市場,包括像歷史最悠久的倫敦交易所、區域性的香港聯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等。目前,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市盈率大致范圍在30倍-40倍之間。在新加坡和香港地區交易所的市盈率大約在13倍 -16倍,倫敦可能更低一些。其次,中國企業到納斯達克上市,獲得融資的同時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國際知名度
納斯達克面對全球市場,國內中小企業可以從全球投資者手中融資渠道廣,資金量大,上市門檻不高,對企業凈資產要求低,更看重企業后續發展潛力,同時可以避開在國內證監會監管,所以納斯達克深受國內很多中小企業的喜愛。
中國企業在納斯達克(NASDAQ)上市條件,只要符合下面的三個條件及一個誠信原則,就可以向美國的SEC及NASDR申請掛牌。
(一)先決條件:經營生化、生技、醫藥、科技(硬件、軟件、半導體、網絡及通訊設備)、加盟、制造及零售連鎖服務等公司,經濟活躍期滿一年以上,且具有高成長性、高發展潛力者。
(二)消極條件:
有形資產凈值須達到1500萬美元以上,最近一年或最近三年中,近兩年的稅前收入達100萬美元以上,IPO股票發行須超過110萬股,上市證券掛牌市值須在800萬美元至1800萬美元之間。
(三)積極條件:SEC及NASDQ審查通過后,需有300人以上的公眾持股(NON-IPO得在國外設立控股公司,原始股東并須超過400人)才能掛牌,所謂公眾持股依美國證管會手冊(SEC Manual)指出,公眾持股人之持有股數需要在整股以上,而美國的整股即為基本流通單位100股。
對于我國公司而言,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途徑有兩個:IPO和反向收購(借殼上市)。而在IPO中,一般是采取曲線IPO的形式。也就是說,境內企業在海外設立離岸公司或購買殼公司,然后通過資本安排和契約設計將境內資產或權益注入殼公司,然后以殼公司的名義在海外證券市場上市籌資的方式。通常,離岸公司注冊在英屬維京島、巴哈馬、開曼群島、百慕大群島等世界著名的避稅島上,這樣能夠享受稅收優惠,同時能夠規避我國政府對于企業海外上市的嚴格規制。納斯達克市場上的新浪、網易、腦白金、搜狐等就是采用這種方式上市的。
中小企業納斯達克上市不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江山多嬌,有德者居之”,企業究其根本還是實體產業運營,資本運營實際上是產業實體運營放大的過程。“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其遠者,必浚其源泉”。有梧桐樹,還愁金鳳凰嗎?企業先有產業運營而后有資本運營,企業過早想資本運作就想像兒童期就有青春期性幻想一樣對身心不利。
中小企業納斯達克海外上市成本也相當高,企業要想做強做大,第一戰略要靠譜,第二戰術要到位,第三分配要合理,第四管理要貼身,第五產品技術要領先,第六營銷策略要領先,別總是人力成本領先(公司以低薪著稱),外號叫魔鬼訓練營,黃埔軍校,員工沒干幾天既得不到眼前利益又看不到長遠利益就跳走啦,妄談上市,倒叫人笑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