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合同作廢也納稅
有些企業的領導喜歡簽合同,也喜歡變來變去,簽了以后發現不行就作廢以后重新來過。簽了合同要繳印花稅,即使合同作廢。例如:公司本月簽訂了合同,申報的時候繳了印花稅。領導作廢了該合同,不簽了,由于印花稅已經繳納,并且不能退還,因此,由于作廢合同導致多繳了稅。
還有一個是變更合同,如果合同金額增加了,就要補繳印花稅,如果合同金額減少了,不退印花稅。
所以,如果合同金額一時不能確定,應該先簽訂金額未定的合同,等到金額確定以后再補充進去,這樣就可以避免多繳稅。
12.做善事也有講究
企業對外承擔的是一種社會責任,每當遇到天災,作為一個有責任的企業家就會熱心公益事業,捐款捐物,風險一片愛心。
做善事也與納稅有關。企業對外捐贈的款項和實物,一是可能涉及視同銷售,繳納增值稅,因此,在捐贈的時候,要考慮到后面還有稅務負擔;一是捐贈要合理進入成本費用,還有符合稅務上的條件,包括需要通過國家稅務機關認可的單位和渠道捐贈。例如:政府機關、民政部門、慈善機構,另外還需要有符合稅法規定接受捐贈的專用收據。如果不符合條件,捐贈完了還不能進入成本費用,結果還要納33%的所得稅,這個善事也就做得太大了(十八)遭遇意外要報案
13.處理意外需謹慎
不幸的事讓人痛苦,但確實會發生。出差在外,不小心手提電腦被小偷順手牽羊,足以讓人揪心一陣子。難過以后心理平坦了,繼續工作。有一件事千萬要記住:這件事與納稅還有關系。丟了手提電腦屬于財產損失,要憑相關證明在公司的成本費用中列支。
丟了電腦以后,要及時到公安機關報案,取得相關證明,回來提交給財務部門,作為證據。如果沒有證據,損失不能進成本,等于丟失的不僅僅是一臺電腦。
類似的意外要同樣處理,這樣才能避免損失擴大。
14.適用稅率看進項
增值稅第二條規定:圖書銷售使用13%稅率。只要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銷售圖書的稅率就是13%。但有一家公司,也銷售圖書,也是一般納稅人,稅務人員要求該公司按17%納稅。稅務機關有什么依據?稅務人員解釋:該公司印刷圖書的進項發票是17%,如果該公司適用13%的稅率,那不成了繳13%抵扣17%?那稅務上怎么平衡?
使用稅率只與產品有關,與進項無關。對于稅務人員的解釋一定要三思而行,否則就會聽得糊涂,納稅也糊涂。
15.預收帳款也要繳稅?
聽了太多預收款被稅務機關要求征稅的故事。
增值稅條例實施細則第33條規定;預收款在發出貨物才產生納稅義務。
財稅【2003】16號也再次強調;除了銷售不動產,其他服務性業務的預收款不需要先繳納營業稅,在確認收入時再繳納營業稅。
有些企業預收款繳稅是因為對方要求開具發票。其實,收到預收款,向對方開具預收款憑證就可以了。預收款憑證不屬于發票,所以稅務機關不監制預收款憑證。
16.這也是生產企業
外資生產企業“兩免三減半”的規定大家很熟悉:只有生產企業才能享受,服務企業不能享受。到底什么是生產企業?可能心里很模糊
根據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建筑、貨物運輸、產業資訊、精密儀器設備維修、城市污水處理等行業都屬于生產性企業。眾所周知,從事建筑、貨物運輸繳納營業稅,但在所得稅法規中又屬于生產性企業,看起來有點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矛盾,稅不同規定不同。
17.到底幾年算壞帳
企業經營不能收回的款項變成壞帳,壞帳是企業經營難以避免的損失。到底經過多長時間不能收回的款項才算是壞帳?兩年?三年?
兩年也對,三年也對。對于外資企業而言,兩年不能收回的款項屬于壞帳,對于內資企業而言,三年不能收回的款項作為壞帳。這又是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的一個差異。
另外,外資企業稅前不能計提壞帳準備,內資企業稅前可以按規定計提壞帳準備,這也是一個差異。了解規則,才能合理利用規則。
18.出租就不能免稅
單位租賃房屋需要按租金繳納房產稅,房產稅率為12%,外資企業適用城市房產稅稅率為18%。除了房產稅還有營業稅,出租房屋的收入稅負不輕。
對外資企業,廣東規定:新購置的房產可以銷售免征房產稅三年的優惠政策。
有家公司購買了一層辦公樓,一半自用,一半出租,去申請免稅被稅務機關退了回來:房屋出租部分不能免房產稅。企業無奈,只好咬緊牙關繳納了18%的房產稅。真是冤枉到家。廣東規定的免稅條件是不分自用還是出租。企業多繳了稅還被蒙在鼓里
19.多拿進項多抵扣
作為一般納稅人,銷項減去進項就是要繳的稅,因此,多拿進項就可以少繳稅。這些進項包括多個方面:購買辦公用品的進項,購買低值易耗品的進項,汽車加油的進項,購買修理備件的進項。積少成多,日積月累,企業就能降低稅負。修理備件不是固定資產,所以進項也可以抵扣。
建議企業在管理人員的名片背面印上企業一般納稅人資料,在采購的時候出示資料盡量要求對方開具專用發票,這也是企業節稅的一個好方法。
20.贈得巧來送得妙
一件2000元的電器,送一件400元的小家電,合計2400元實際收2000元。如果當贈送,要按2400元繳納增值稅。現在我們重新涉及方案:將兩件產品賣給顧客,給予顧客400元的折扣,其中,2000元的按15%折扣以后出售,400元的按折扣25%以后出售,這樣,對顧客而言,實際支付2000元,與買一件送一件的效果是一樣的,對于商場而言,由于是價格折扣,實際上沒有贈送的行為,只要按2000元實際營業額繳納增值稅即可。
有些營銷人員認為這樣做很無聊。改變方式就符合稅法,不改變就要多交68元的增值稅,對企業的納稅而言,這不是一件無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