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動物法則
在變革、復雜、動態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和方法很難適應社會對企業的需求,如營銷團隊的建設、企業的戰略柔性、競爭戰略的選擇、核心競爭優勢的獲取和保留等等都需要新型的有效適應社會要求的管理法則。在當前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四伏的時代,每個企業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競爭對手的逐漸強大,信息技術和網絡的廣泛運用,顧客偏好的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在的沖突相互作用,使企業在殘酷的競爭環境中茫然無措,仿佛陷入在一個復雜多變的大森林中,對新的生存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從而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企業如何生存,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如何進行變革,如何在市場取得領先優勢等等都需要我們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動物作為大自然中與人類共存的朋友,我們可以從許多動物身上學習智慧,通過對一些動物的分析研究,管理過程中存在許多“動物法則”。如大象的柔性變革之道;刺猬的靠簡單制勝;變色龍隨需應變的生存哲學;狗與人親和的品質;大黃蜂突破自我的傳奇;白鼠影響學習能力的黃金法則;海貍鼠實現目標的優化方式;鲇魚激活組織的不二門法則;馬蠅“問題員工”的價值法則;鰷魚慣性的魔鬼法則等等。
之一:營銷團隊建設
在營銷團隊的建設過程中,既要防止團隊中的“共振”現象,又要防止團隊中的妥協。卓越優秀的營銷團隊需要優勢互補,發揮團隊整體效能最大化,達到協同效應。在動物的日常生活中,與營銷團隊有關的主要有如下幾種情形:
一、大雁般的營銷團隊
筆者曾撰文認為在組織中應建立大雁般的營銷團隊,鷹一般的個人。因為大雁在飛行過程中遵守如下的雁行理論:一是鼓勵伙伴共同前進。飛在雁群隊伍后面的雁會不斷發出聲音,用叫聲來鼓勵飛在前面的伙伴繼續往遷徙的目的地前進;二是相互扶持和幫助。當一只雁在遷徙飛行的過程中生病或受傷時,其它兩只雁就會從隊伍中飛出來協助和保護這只生病或受傷的雁,這兩只雁就會一直陪伴生病或受傷的雁到康復或死亡為止,然后他們再組成隊伍開始往前飛,或者是去追趕原來的雁群;三是自動調整和修正角色。雁群在集體飛行的時候,一定會有一只雁飛在最前面帶領大家一起前進,后面的雁群則緊緊跟隨。當前面的雁群感到疲倦后,這只雁就會退回到隊伍中,由另一只雁去取代他的位置,帶領大家繼續前進;四是激勵同事加快前進步伐。當雁鼓動雙翼翱翔于藍天上時,對尾隨的其后的同伴來說都具有“鼓舞”作用的。雁群一字排開成V字型飛行的時候,比孤雁單飛增加了71%的飛行距離;五是給予同事以關懷和勉勵。雁群在遷徙的過程中,無論什么時候,當一只雁將要脫離隊伍時,馬上就會感受到一股動力阻止這只雁離開。借助前一只雁伙伴的“支撐力”,這只雁很快就能回到隊伍中。
二、狼群般的營銷團隊
中國人民大學的彭劍鋒教授認為應建立狼群般的營銷團隊,因為狼有野性與激情;有很強的敏銳性,反應速度及快;有團隊精神,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犧牲精神。身處動物世界的狼群卻具備一個優秀團隊的所有特征,他們方向明確,特別是在捕獵的時候,狼也被公認為是群居動物中最有秩序、紀律的族群,他們善于交流,最關鍵的是,狼擁有極強的自我更新能力。
三、螞蟻般的營銷團隊
螞蟻般營銷團隊源于昆蟲學家對螞蟻的研究,認為組織中的營銷團隊應向螞蟻一樣配合默契,聚集眾多人的力量。螞蟻是一種簡單的昆蟲,幾乎沒有什么思維能力,但是卻創造出了建筑學上的奇跡:高聳的蟻丘,良好的通風、排水系統,專門的儲藏室和菌類培養室等等,似乎不是這種低智能生物所能擁有的智慧。所以,昆蟲學家們作了一個實驗,希望了解螞蟻的智慧到底是怎么回事。昆蟲學家制作了一個大的玻璃容器,以便能夠從外面觀察螞蟻的行為。在容器里他們放入了一層濕潤的土壤,選擇制造蟻丘非常出色的螞蟻品種,然后只放進了一小部分,大約幾十只,只見這些螞蟻不斷的忙碌,將細小的泥土搬來搬去,昆蟲學家以為他們要開始建造蟻丘了,可沒想到,幾天過去了,螞蟻們什么也沒做成,容器內沒有任何的建筑物出現,就連一個小小的土丘都沒有,昆蟲學家們感到很奇怪,為什么呢?他們決定進一步進行實驗,這次他們放進了接近上次數量的10倍螞蟻,這一次奇跡發生了,螞蟻們忙活了兩天竟然造出了兩個細小的泥柱,但是再也沒有進展了,仍然只是忙碌的將泥土搬來搬去。最后昆蟲學家們不斷的增加螞蟻的數量,真正的奇跡出現了,螞蟻們開始壘高和建造更多的泥柱,然后將它們慢慢的對接,再開始一層一層一圈一圈的累積,建筑史上的奇跡出現了,螞蟻的數量決定了這個建筑物的規模, “智慧是思想數量的積累”,當參與的人多了,自然形成智慧,當大家因為同一個愛好或者目標聚集到一起的時候,就會產生影響整個群體中每一個成員行為變化的精神力量。
之二:企業戰略
優秀的企業中有的企業像獵豹這樣陸地上最完美的動物,或者獅子老虎這類兇猛的貓科動物,它們靠強悍的力量與速度取勝,是專業類型企業的標志;有成功的企業像雄鷹,那種空中最完美的動物,優美但孤傲,是奢侈品企業的象征;有的像大象或鯨魚,靠規模保證在競爭中不可戰勝。對于不同的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戰略,如貓科動物是所有中小企業的最好范例。因為幾乎任何貓類科動物都是同等體重的動物中最優秀的,競爭力最強的動物。如果你的公司具有貓科動物的特征,那么生存根本不是問題,問題只是成功到什么程度而已。現實中只有三種企業不存在生存危機,它們要么是速度快,要么是力量強,要么是規模大。在企業的戰略制定過程中,需要柔性動態地考慮企業的發展,一是思路決定出路。如讓貓吃辣椒,可采取強迫的方法(將辣椒直接塞進其嘴中);可采取欺騙的方法(將其放在魚中);還可采取誘騙的方式(將辣椒弄碎摸在其屁股上,貓感覺不舒服后會用嘴去舔)。二是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細節決定成敗。如雄鷹一樣,在高空中俯視大地,能看清地面的一切,但從不放過任何獵物,很謹慎地行事。三是匯聚有限資源,集中精力,只做有用的事。你有沒有發現,動物除了吃,就是睡和玩,不干別的。過去我們稱這個為懶惰,其實換個角度看,那是動物們的聰明。它們只做有用的事。對于動物來說,活下去是最高目的,所以一切行為也以活下去為中心。四是突破對固定路徑的依賴。青蛙“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鲇魚效應打破了組織的固定思維模式;科學研究發現,在急劇變化的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的動物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那些最靈活的。在商業社會中,組織也應通過創新來獲取新的發展生存空間。
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可學習,而且動物也有自身的優缺點,如沒有創意的鸚鵡:只會做機械性的工作,不停地模仿他人,不會求自我創新、自我突破,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缺乏適應力的恐龍:對環境無法適應,對市場變動經常無所適從或不知所措,只知請教領導,也不能接受職位調動或輪調等工作改變。不愿溝通的貝類:有了問題不愿意直接溝通或羞于講出來,總是緊閉著嘴巴,任由事情壞下去,沒有誠意。缺少人緣的孤猿:嫉妒他人,只對別人的成就飛短流長而不愿意向他人學習,以致在需要幫助時沒人肯伸手援助。自我設限的家畜:不肯追求成長、突破自己,不肯主動挑起力所能及的擔子,抱著“努力也沒用,薪水夠用就好”的心態,人家給什么接受什么。
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是企業不敗的根本。因為動物生存的環境與企業的商業環境非常相似,因此應通過向動物學習,學習生存能力強的動物的精神和其它動物的優點,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中不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