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國際知名品牌,從事品牌研究多年的劉平均如數家珍。他說,美國的“蘋果”、德國的“西門子”、韓國的“三星”等國際知名品牌,不僅自身公司富可敵國獲取了高額利潤,同時還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使得整個國家經濟受益匪淺。
品牌是企業的信譽,知名品牌代表國家的形象。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打造知名品牌已經成為各國經濟和科技競爭的制高點,是企業乃至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一個國家品牌價值越高,其對全球產業鏈的主導力就越強。
當前,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品牌的培育和發展,對品牌價值進行科學評價,也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國際知名的評價機構目前大多以企業品牌為評價對象,企業銷售額、國際化程度、國際知名度等指標對品牌價值的影響權重較大。這樣的評價標準對發達國家全球化程度高的大型企業較為有利,卻難以體現發展中國家中處于快速成長期的品牌價值。
為把品牌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推手,經國務院同意,民政部去年批準成立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促進會成立后,中國向美國、德國提出了質量、服務、技術創新、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5個品牌評價要素的國際標準體系,已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品牌發展的總體思想,促進會還開展了多方面的工作。通過建立中國品牌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凝聚各方力量、統一思想認識,打造品牌建設工作平臺,切實有效地從各個環節推進品牌建設工作。目前,聯席會由最初的5家發起單位擴大到近30個部門參加。
同時,大膽實踐,在品牌科學評價工作上先行一步,探索全球品牌評價要素標準體系建設。從2011年起,開始著手制定品牌評價國家標準;2012年,對419家企業進行了品牌價值評價試點;2013年,對520家企業進行了免費評價,并由中央電視臺、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聯合發布評價結果。由于堅持了科學、公正、公平、公開,評價發布獲得了社會好評。去年發布了4個品牌國家標準,另有4個國家標準草案公開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