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很多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一種東西,我們把這個東西叫什么呢?叫天花板。就是說:小孩在一個很小的房間里面,長著長著,他腦袋碰到了天花了,這個天花板限制了他的生長,那么你要給他一個高一點的天花板,他長著長著又長高了,他就又頂高,不同的時期是有不同的天花板的,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企業它在初期關注的是利潤,那么他的機會的驅動主要是靠他的創意和他的社會關系;靠他能不能夠把握到這個機會,他就可以成功,我就可以賺錢。那么到了第二個情況下呢?我們要突破這個天花板,是什么呢?我們要靠業務,來驅動我們公司的成長。這個時候呢,要靠快速的占有市場擴大業務來成長,這個時候呢,我們主要要看你對市場份額的把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呢?很多企業甚至犧牲利潤,來擴大他的市場份額,這個問題在中國的家電行業前幾年是非常突出的,原因在那里呢?他想突破這個成長的天花板;好,到第二個天花板突破了,他又遇到了第三個天花板,這個時候我們主要驅動的不是靠機會,也不是靠市場的份額,要看管理,要靠我們公司里面的內部的流程,管理的規范,要加強管理而成長。克服沒有管理而出現的這種無政府主義,以及我們的官僚主義,以及因此而產生的就是一擴三大,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呢,我們內部管理變得非常重要,這個時候我們管理的驅動,靠流程的優化,靠有效的授權,靠克服大型企業的一個弊病“官僚主義”,來突破這個天花板,我們的很多企業目前就處于這樣一個階段,內部管理混亂;好了,到了最高一個階段,是什么呢?我們要靠創新去取得,企業要不斷的創新,要不斷的成長才能夠獲得新的生存與發展的空間,那么像在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像諾基亞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的幾次大的戰略的轉移,幾次大的創新都使得公司獲得非常好的發展空間。包括IBM很多國際級的企業,它最終成長的要素,要突破的一個天花板呢?是他的創新能不能夠及時的準確的確定公司的新的戰略意圖,成功的完成戰略的轉向,取得發展。那么我們的企業,在面對這樣的一些成長極限的過程中,自己能不能夠做出內部的評審,自己去評估一下,我們公司發展到今天,你有沒有遇到天花板?這個天花板把你壓住了,我們用什么方法,去突破這個天花板?到第二重天,第三重天第四重天,最后到九重天;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整個管理體系的發展,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健全,目的也是為了突破這些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