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技術正迅速在全世界推廣應用。移動商務、寬帶技術、3G手機及3G標準之爭、外包等成為熱門話題。本文的目的是討論這些話題,理解這些技術和業務的發展對企業商務和個人生活的影響。
文章將首先介紹移動商務,然后探討寬帶技術。接著,本文將介紹3G手機、討論3G標準之爭。然后,聚焦外包趨勢及其對中美企業的影響。最后,一個結論將結束這篇文章。
一、 移動商務
1、 移動商務的定義和特點
移動商務是利用移動設備和移動網絡實現電子交易或信息交互,從而實現信息、服務或商品轉移的商務模式。移動商務意味著應用大量的無線技術裝置去處理商務活動和信息。
比較固定網絡的電子商務,移動商務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⑴機動性。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甚至在行走時,消費者能夠完成網上購物或選聽音樂。無線電傳輸層安全協議(WTLS)和無線電同一性模塊(WIM)將使消費者在安全的商務環境下完成交易活動。
⑵可利用性。公司員工能利用移動電話接近數字信息,例如提取電子郵件,使用公司的數據庫等。
⑶個性化。移動電話是一個極端個性化的設備。使用者不僅能買個性化的手機,也能通過內容服務商設置個性化的手機鈴音、待機圖形和圖片信息。
⑷容易使用。這是一個關鍵的服務,也是確保使用者喜歡移動商務并通過移動設備進行網上交易。數字錢包和GPRS使交易能迅速完成。
2、 移動商務價值鏈
從商業和技術兩個重要層面來看,移動商務的價值鏈主要包括六個環節:通信承載環節、基礎服務環節、交易支持環節、服務實現環節、個性支持環節和應用服務環節。其中的任何一個都將成為移動商務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或制約因素1。
我國移動商務的切入模式至少存在三種類型:(1)提供網絡支持;(2)提供技術支持;(3)提供應用服務。從目前階段來看,這三種切入模式都將成為中國移動商務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中國移動公司作為國內重要的網絡運營商在網絡支持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而如何提供具體的技術支持和應用服務,在實務上最有效率地切入移動商務市場成為當前最具有挑戰性的問題1。
3、 移動商務服務
現有的移動商務服務主要有網上采購、網上金融服務、網上銀行、轉賬支付、貸款申請、電子彩票、電子購票、移動股票交易等。以下介紹三種有特色的移動電子商務應用。
⑴銷售終端服務(POS)。日本移動電話業巨頭NTTDoCoMo于2004年7月上旬開通了使用內置非接觸IC卡的手機結算及認證服務——“i-modeFeliCa”,隨后緊接著推出了4款支持該服務的手機,通過新款手機和FeliCa服務,用戶只要將手機對著收款機的電子掃描設備晃一晃,收款機就可以通過無線電頻身份識別技術將費用從手機中扣除。使用的過程像是在使用信用卡,而且完全不需要按鍵操作。除了代替錢包,新款手機還可以充當火車票和其它身份證明卡。
⑵移動訂票。這種服務可以通過定位技術將距離手機用戶最近的餐館、電影院或者戲院的消息發送到移動手機上,用戶通過手機訂電影票或者就餐消費。手機訂票具有成為大規模市場的潛力,將在商品及票據銷售中獲得廣泛應用,而且成本也十分低廉,由于風險很小,估計有不少消費者愿意嘗試。
⑶手機銀行。手機銀行也稱移動銀行,是利用移動電話辦理有關銀行業務的簡稱。它可以認為是金融機構借助移動通信運營商的新技術平臺開展的一種“便民業務”。使用這種業務的銀行用戶可以利用手機辦理多種金融業務,突破時空限制,只需使用手機,依照屏幕提示信息,即可享受中國銀行手機銀行服務提供的個人理財服務,實現帳戶信息查詢、存款帳戶間轉帳、銀證轉帳、證券買賣、個人實盤外匯買賣、代繳費、金融信息查詢等功能。
4、 當前存在的問題
目前,由于受無線網絡的帶寬限制,很多移動商務應用還是建立在偶連接基礎之上,無法作到實時在線,因此移動數據庫的市場空間比較大,但這僅是移動商務的過渡階段,今后3G網絡上馬,帶寬足夠承擔業務流量之后,很多應用就會從偶連接轉到在線方式2。
二、 寬帶技術
1、寬帶技術的種類
全球通信發展的寬帶化、無線化、個人化、分組化是大勢所趨。同有線接入系統一樣,無線接入系統經歷了由窄帶到寬帶,由面向話音業務到面向數據、多媒體業務的轉變。
當前寬帶無線接入有以下幾大技術:本地多點分配系統(LMDS)、多點多信道分配系統(MMDS)、無線局域網、藍牙及其他(如紅外等)。
2、寬帶技術發展的原因
驅動寬帶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IP技術的發展和與電信技術的結合促使寬帶成為各大運營商新的利潤增長點,其地位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城域網的發展、以太網接入等技術的進步、ADSL應用的普及促使寬帶網絡基礎的優化,也從另一方面驅動寬帶用戶數量的快速增長。
3、寬帶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寬帶業務的發展仍存在諸多的制約因素,如內容應用貧乏、終端滲透率低、資金壓力巨大、無線熱點覆蓋率低、資費形式單一、安全性不高等,而安全性、無線熱點覆蓋率和終端滲透率成為主要制約因素。
4、寬帶技術發展前景
盡管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其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原因有四:一是信息化建設的大力推進為寬帶業務發展帶來無限商機。二是因特網的迅猛發展和普及為寬帶業務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市場動力。三是激烈的寬帶業務市場競爭將有力地促進寬帶業務快速發展。四是寬帶業務適應市場需求。據一項網上調查顯示,78.5%的網民認為寬業務市場前景廣闊,61.4%的網民對寬帶業務有需求欲望,說明寬帶業務是適應市場需求的3。
從技術上看,寬帶無線的崛起是發展下一代網絡(NGN)的必然結果。而先行規劃頻率、實現產業合作將會對發展寬帶無線產業起到關鍵的推進作用。在邁向NGN途徑中,全球無線/移動通信的發展呈現出六大趨勢,即傳送寬帶化、應用個性化、接入多樣化、網絡數據化、系統互補化及有線/無線一體化。對此,寬帶無線接入將成為NGN、NGBW(下一代寬帶無線)及3G演進的重要的接入與傳送支撐技術。
三、 3G手機和標準之爭
(一)3G手機
3G手機是下一代手機的通稱。3G移動通信試圖建立一個全球的移動綜合業務數字網,提供與固定電信網的業務兼容、質量相當的多種話音和非話業務;力求綜合蜂窩、無繩、尋呼、集群、移動數據、移動衛星、空中和海上等各種移動通信系統的功能,用袖珍個人信息終端作全球漫游,從而實現人類夢寐以求的任何地方、任何時間與任何人進行通信的理想4。
目前,運用3G技術的廣大用戶可以享受到運營商所提供的服務包括:簡單話音和消息類業務、多媒體信息類業務、定位業務、移動接入互聯網業務和高級話音業務。與2G相比,3G的最大優勢在于它能夠提供至少384 kbit/s的高速數據接入,這使其除可承載原有的話音業務和短信業務外,還能夠開設許多新的業務,包括高速互聯網訪問、移動電子商務、定位業務、交互式游戲、遠程教育、遠程辦公、醫療會診、高速文件傳送、多聲道/多話音(可視)會議電話、視頻點播等移動多媒體業務和寬帶數據業務。
雖然3G技術有諸多優勢,但其應用推廣速度并不如人們所期待那樣快。從目前國際3G商用實踐看,影響3G商用進程的主要因素有:經濟發展水平、國家的3G政策、2G市場的發展程度、市場需求和運營商發展戰略。另外,3G終端“價高難用”的痼疾也阻礙了3G手機的普及。盡管如此,人們對3G手機仍充滿信心。據英國權威咨詢機構ARC最新調查結果顯示,除韓國和日本外,全球其它國家和地區的3G需求在2006年之前不會出現大幅增長。到2009年,預計全球3G服務普及率會達到30%。《計世資訊》預測:2005年底中國將出現3G用戶。2005年至2006年為3G市場的導入期,這一時期3G用戶將主要為一些高端用戶和時尚用戶。2007年至2009年為3G市場的成長期,3G用戶將逐步擴展到中低端,從而迎來第一個發展高潮。
(二)3G標準之爭
1、三個標準及其各自的優缺點
世界上存在三個國際性的3G標準,這三個標準分別是:歐洲支持的WCDMA、美國高通公司開發的CDMA2000及中國本土開發的TD-SCDMA。三個標準各有所長:
⑴WCDMA共有17款手機參加了測試,其系統設備整體上功能比較完善、穩定,多數手機終端功能完善,穩定性比較好。不過,少數手機成熟水平和兼容性稍差;系統與系統、系統與終端、終端與業務平臺之間的兼容情況較好;可視電話等視頻業務存在的互操作性問題,在試驗后期得到較大改善;容量和覆蓋等無線性能指標較好。
⑵CDMA2000在系統性能和終端兼容性方面比較出色。CDMA1X業務比較完善;系統和終端兼容性情況良好;無線網絡性能指標良好。但是專家組同時指出,由于采用核心頻段進行測試,參加試驗的終端數量、型號以及終端所支持的業務比較有限。
⑶TD-SCDMA。設備已具備基本功能,但是試驗也只完成了部分性能測試。參加測試的TD-SCDMA廠商只有三家,大唐、普天、中興的產品研發速度均大幅度提高。這三家企業聯合提供了全套的無線網絡設備,大唐還提供了測試手機。TD-SCDMA是向下兼容GPRS的,在共存融合發展中,TD-SCDMA具備最好的機會。另外,在某些對數據業務要求比較高的大城市,采用TD-SCDMA會比較適合。
2、為何而爭?
三大標準的競爭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WCDMA代表了歐洲的利益,CDMA2000代表了美國的利益,而由大唐公司主導開發的TD-SCDMA則代表了中國的利益。
TD-SCDMA是世界通信史上第一個由中國提出的國際標準。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專家陳育平日前指出,從當前國際、國內信息產業發展的格局來看,支持TD-SCDMA體現的是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問題。政府主管部門首先會保證TD-SCDMA標準在中國的順利推進和政策上的把握,而不僅僅單一地從市場的角度來處理TD-SCDMA的問題。雖然政府主管部門多次重申允許運營商自由選擇3G標準,但國家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予TD-SCDMA一系列的優惠。包括融資、資費、稅收、管制政策、運營審批等方面。
3、結局如何?
中央政府主管部門決策層對TD-SCDMA的堅決支持對這一標準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劃分給TD-SCDMA最寬的頻率、加大資金的投入和擴大產業聯盟等。在這樣的強烈暗示下,國內外主流制造公司開始有所行動。西門子、北電網絡、德州儀器、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等主流制造企業逐漸進入到TD-SCDMA的陣營當中。而在這些國際主流設備公司的促進下,從芯片到終端制造的TD-SCDMA產業鏈開始逐步完善。而這一結果也很有可能直接帶動中國的3G進程。另外,歐洲GSM協會已經明確表示向TD-SCDMA靠攏,提出WCDMA和TD-SCDMA混合建網的建議。
對于中國自己的3G標準TD-SCDMA,國內廠商更是寄予了厚望。日益凸現主流化地位的TD-SCDMA正在成為國內設備廠商發力的一個重要支點,華為、中興、UT斯達康三家都已明確支持TD-SCDMA,并開發出了基于TD的系統設備。不久前,華為與西門子在德國漢堡明確了雙方TD-SCDMA合資公司的細節,稱將于2005年3月啟動商用試驗,目前合資公司投資已達到1億美元。中興作為TD-SCDMA產業聯盟的成員則表示,在WCDMA設備的研發上中興用了7年時間拿出了成熟的商用設備,而在TD-SCDMA方面,商用設備的推出完全可以縮短到1年時間。目前大唐、展訊等4家國內廠商已經完成了TD-SCDMA芯片流片,另外有包括波導、聯想等多家國內手機廠商在進行下一步的終端開發工作。
然而,盡管TD-SCDMA獲得國家主管部門大力支持,但這種支持是有限度的。TD-SCDMA的商用化進程將左右國家選擇3G標準。如果TD-SCDMA的商用化進程受阻,也不排除國家依市場經濟原則行事。因此,3G標準之爭仍然充滿懸念。
四、 外包趨勢及其對中美企業的影響
(一) 外包
1、外包的定義
外包是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僅僅保留自己最關鍵的功能,而另一些功能則“外包”給其它公司。這樣,“外包”部分作為合作伙伴也就成了主體運作中的一個環節。這種現象,是社會化、專業化生產和市場競爭、市場選擇的必然趨勢5。
事實上,外包是供應鏈整合和行業融合的必然結果。移動商務價值鏈上的運營商、內容提供商等,都是一種外包關系,一種協同提供產品和服務聯合體,一種競爭組合體。
2、外包趨勢
隨著中國信息化程度的提高,IT外包服務在企業信息化工程和政府的電子政務工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加強,IT外包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近幾年中國IT外包服務市場一直增長很快,2003年中國IT外包服務的市場規模約為人民幣42.4億元。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外包服務市場將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平均增長率可望達到25%以上6。
未來IT外包呈現三個特點:
⑴企業用戶需求將從被動采購向主動采購轉變。隨著IT外包服務廠商市場的日益成熟,他們為了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充分發揮自身核心競爭力和對外環境的應變能力,逐漸由被動的采購轉變為主動尋求IT外包服務。
⑵部分的、基礎系統外包向整體的、應用系統外包轉變。現階段,各種用戶對IT外包服務的需求種類還比較有限,主要集中在電子郵件系統外包、主機托管服務、外包呼叫中心服務和基礎架構的日常維護服務等。而且往往只是把其部分系統外包出去,或者分包不同服務商,這和外包服務商的信譽度及服務能力還不是很高有關。但隨著外包服務商積累越來越豐富的實施經驗,操作更加成熟,企業用戶將更傾向于選擇能夠提供整體的IT系統外包服務。
⑶隨取外包服務切合中國企業信息化特點,市場前景廣闊。隨取外包服務在中國市場具有廣闊的前景。隨取外包服務的優點是企業用戶不用自己投資建立基礎系統,直接租用外包服務商提供的各種應用服務。投資少、實施快、而且隨用隨取、隨取隨付,增加了企業用戶在IT系統投資的靈活性,降低了投資風險。
(二) 外包趨勢對中美企業的影響
外包已成為全球IT業的一個趨勢,但跨國公司已不滿足單一的外包源(如美國選擇印度、歐洲選擇愛爾蘭),他們希望得到更為穩定的供應源、更富活力的市場和更高層次的人才,以獲取更多的國際競爭機會。除開印度、愛爾蘭和以色列,最佳的外包候選國家就只剩下中國。在2004年底美國軟件外包協會組織的一次峰會上,全球與會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將成為未來的主要軟件出口國之一。我國有非常優秀的網絡人才,這在IT工程外包成為趨勢的今天,無疑會增強我國IT產業的競爭力。我國完全可以建立一個成功的外包產業,和印度一樣的成功,而且彼此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合作狀態。
Forrester研究公司最新公布的一份報告稱,到2015年,美國將有3百萬以上的工作轉移至海外。而McCarthy的報告則稱:“美國服務經濟領域在經過了30多年的持續擴張后,離岸外包將成為美國從追求發展速度向追求效率轉變的一種催化劑。”
隨著我國入世后時間的流逝,我國物流業將逐步向世界開放。由于我國物流業整體落后,現有物流業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經濟需求,因此,外包市場巨大。美國高度發達的物流業主將在我國獲得良好的發展機會。
總之,外包趨勢表明,中美企業間的合作機會急劇增加,競爭與合作將長期并存。
五、 結論
本文討論了移動商務、寬帶技術、3G手機及3G標準之爭、外包等課題。這些課題之間存在緊密聯系。移動商務需要寬帶技術支撐,3G手機的出現使移動商務服務項目更趨豐富,而外包則使高質量移動商務服務成為可能。
比較固定網絡的電子商務,移動商務具有機動性、可利用性、個性化和容易使用四個特點。從商業和技術兩個重要層面來看,移動商務的價值鏈主要包括六個環節,其中任何一個都將成為移動商務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或制約因素。我國移動商務的切入模式至少存在提供網絡支持、提供技術支持和提供應用服務三種類型。現有的移動商務服務主要有網上采購、網上金融服務、網上銀行、轉賬支付、貸款申請、電子彩票、電子購票、移動股票交易等。
全球通信發展的寬帶化、無線化、個人化、分組化是大勢所趨。當前寬帶無線接入有以下幾大技術:本地多點分配系統(LMDS)、多點多信道分配系統(MMDS)、無線局域網、藍牙及其他(如紅外等)。寬帶業務的發展仍存在諸多的制約因素,但其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從技術上看,寬帶無線的崛起是發展下一代網絡(NGN)的必然結果。而先行規劃頻率、實現產業合作將會對發展寬帶無線產業起到關鍵的推進作用。
3G手機是下一代手機的通稱。運用3G技術的廣大用戶可以享受到運營商所提供的服務包括:簡單話音和消息類業務、多媒體信息類業務、定位業務、移動接入互聯網業務和高級話音業務。與2G相比,3G的最大優勢在于它能夠提供至少384 kbit/s的高速數據接入。影響3G國際商用進程的主要因素有:經濟發展水平、國家的3G政策、2G市場的發展程度、市場需求和運營商發展戰略。另外,3G終端“價高難用”的痼疾也阻礙了3G手機的普及。
三個國際性的3G標準分別是:歐洲支持的WCDMA、美國高通公司開發的CDMA2000及中國本土開發的TD-SCDMA。每個標準各有所長。三大標準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利益之爭。盡管TD-SCDMA獲得國家主管部門大力支持,但如果TD-SCDMA的商用化進程受阻,也不排除國家依市場經濟原則行事。因此,3G標準之爭仍然充滿懸念。
外包是供應鏈整合和行業融合的必然結果。未來IT外包呈現三個特點:企業用戶需求將從被動采購向主動采購轉變;部分的、基礎系統外包向整體的、應用系統外包轉變;隨取外包服務切合中國企業信息化特點,市場前景廣闊。外包已成為全球IT業的一個趨勢,但跨國公司已不滿足單一的外包源,他們希望得到更為穩定的供應源、更富活力的市場和更高層次的人才,以獲取更多的國際競爭機會。中國將成為未來的主要軟件出口國之一。中美企業間的合作機會急劇增加,競爭與合作將長期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