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戰略,有些企業家可能認為這些離我們太遠了,什么調查研究宏觀決策,那都是政治家或者專家學者的事情,這些東西太虛,不如賺錢實在,企業就需要實干,因此只重視看得見摸得著的生產、銷售、盈利等,不太重視提前做什么規劃、計劃、制訂發展方向之類的東西。再加上咱們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中一直有“車到山前必有路”的觀念,什么事都是先干起來再說。于是,干起來之后迷迷糊糊賺錢又稀里糊涂賠錢。
比如,八、九十年代早期下海的企業家先下海捉到了大魚,他們賺到錢以后開始修房蓋屋,買好車顯擺一番,先滿足翻身做主人的虛榮心。結果,錢花光后,繼續過原來的貧農生活,這就是典型的缺乏戰略眼光的表現。因為他們不曾考慮,當大魚吃完了,沒有大魚可捕捉時怎么辦?盡管有一些具有長遠眼光的企業家從商人轉型開工廠,但是小魚要長成大魚并非這么簡單,要懂得養魚的技術,關注魚市的行情,這都需要有一定的戰略眼光。
有些企業家盡管也懂得戰略的重要性,可是他們往往借口說周圍環境時刻在變,制訂的計劃也需要更改,何談什么十年規劃,五年計劃?在這些急功近利的觀念支配下,他們為了賺錢不惜殺雞取卵、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最后使企業失去賴以生存的條件、關門歇業。
企業靠利潤支撐,經營固然重要。可是,如果說經營考慮的是具體的、微觀問題的話,戰略考慮的是宏觀問題,是企業發展的方向。企業在競爭激烈、茫茫一片天水相連的商海上行船,如果方向錯了,一切的努力都是枉然,就像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中國企業之所以不能做大做強,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仔細考慮企業遇到資源危機時怎樣度過。目前中國許多富豪落馬,除了他們具體的思維方式、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個性等有關因素外,在思想上不重視戰略,憑借小聰明打天下,恐怕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做一個戰略型的管理者是時代的需要。
另外,從員工的角度來說,他們需要的也不僅只是只能解決溫飽的領導者,他們需要出色的領導者指明企業的發展方向,在這些遠景的鼓勵下,和自身的職業生涯方向相互結合,通過奮斗達到這個目標,推進企業發展的同時改變自己的命運。因此,從這些方面來說,做戰略型領導者,是企業內外共同的渴盼和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