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管理是研究三個方面的問題,機會、能力和目標,它要做到這三者之間的平衡。所以說,好的戰略能夠實現企業的超常規發展。戰略不是一種常規發展,它是一種超常規發展。
人類最初上山打獵,上山采野果子,和動物是一樣的。人是用弓箭去打獵物,猛獸是用爪子打獵物,但是結果都是一樣的。管理學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是在人類學會了把野狼變成狗,把野豬變成豬,把野雞變成雞,產生了養殖業之后。養殖業的出現是類脫離動物的標志。以農業為主的種植業是人類脫離動物的標志。養殖業和種植業的出現,代表著人類對資源的控制能力提高了。
養殖告訴我們什么?要提前去占有資源,提前去規劃資源。管理更深刻的含義不在于發現和占有的早晚,而在于你占有一個東西東西之后是否很好地使用了它,是否在同樣的時間內創造了更多的價值。
比如做一雙鞋,過去我們要先把皮子煮好,然后切割。切割完了,再分別把鞋底和鞋幫做好。然后縫合底幫,縫好了才叫做好一雙鞋。整個一雙鞋做完了,我們才叫做完一件事。咱們中國人做事喜歡從頭做到尾,講究四個字“善始善終”。這種善始善終的思想使中國人學會了從整體看問題,但是這種善始善終的理論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就是整個過程中的浪費我們沒有注意到。怎么浪費?你把豬皮煮好了以后放下,然后再去切割,再去做鞋幫、鞋底,再去縫。其實,這一系列步驟都可以并行。就是有一批人同時干做鞋這一件事,但是每個人的分工不同,有人專門熟皮子,有人專門切割,有人專門做鞋幫,有人專門做鞋底,有人專門縫合。西方人發明了一個詞叫“并行工程”。就像我們一大家子人一起包餃子一樣,有人和面,有人搟皮,有人和餡兒,幾個步驟同時進行。如果一個人先去弄餡,把餃子皮搟好了,放下搟面杖再去包餃子,時間就拉長了。
把一件事分成幾個部分的做法,叫分工。分工的出現代表著管理學進入了現代化。也就是說,真正的管理學起源于分工。分工的同時,出現了一個更厲害的詞叫專業。從時間到并行工程,到分工到專業,這四個放在一起就構成了現代管理的基本要素。并行工程后來形成了一個詞,叫生產線,用我們現在很流行說法就是平臺。也就是說,這個專業分工平臺,專業分工生產線構成了現代管理的基本要素。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它做到了把它的價值最好的發掘出來。當生產線和平臺出現了以后,人類的效率就大幅度提高了。
種植業、養殖業的出現使人類脫離了動物,人對自然有了掌控能力,這是人類的第一個進步。人類的第二個進步就是當平臺出現了以后,人類學會了專業分工,人類掌握了效率,這個時候工業化出現了。
也就是說,人類走到今天,就是通過分工形成專業,通過專業形成平臺,通過平臺形成生產線。
著名管理專家李江濤教授《商業模式實戰訓練營》第十期將于2016年4月8-10日在北京舉辦。課程內容:1、完整學習商業模式設計的方法;2、學習商業模式設計的流程及內容;3、獲得商業計劃書撰寫模板;4、從投資者的角度分析商業模式設計的要點;5、對咨詢企業商業模式案例進行剖析指導教會企業家分析商業模式的好壞;6、現場針對學員企業某個項目商業模式進行設計、演練;7、針對學員的企業問題進行一對一輔導。報名電話:13811134461(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