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不是企業經營的目的,技術只是企業經營的手段和工具。能用較低的投入把這個事情干起來這叫本事。一個人不應該先學會怎么花錢,同意嗎在座的各位?應該先學會怎么不花錢辦成事,這叫本事。彼得德魯克說:未來企業間的競爭不是產品和服務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的競爭。知止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定,定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商業模式決定工作流程,工作流程決定組織結構,組織結構決定人才選拔,商業模式是綱,綱舉目張。
商業模式設計專家李江濤教授:我想這個題材大家應該不是很陌生。大家朋友都會很關心,說我在做一個產品,做一個市場的時候要考慮的企業模式的發展,那個前景。找出一個產品,尤其是互聯網的產品,一個非常大的人氣,但是沒有好的商業模式。我想大家在我們的互聯網當中這個產品的形態是比比皆是的,大家肯定很關心。我們在記錄市場之初,是不是可以提前的把我們要做的一些準備,比如說這個商業模式可以給他一些規劃。
我強調這個過程是一個分享的過程,不單純是我在講,你在聽,我希望是一個探討的過程。我先講一個小時,后面半個小時的時間我們會探討。那么首先我請問大家一個問題,就是在過去三年來,在中國這片市場上這個土地上很多的企業賺到了錢。那為什么中國這個土地上,那么多的企業賺到錢,那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不單純是中國的企業在中國的市場同樣分到錢,而就是美國的公司投過中國來,它的管理水平是差不多的情況下,它在世界別的地方是不賺錢,在中國這個土地上是賺錢大家認同嗎?是不是這樣的?舉個例子來講,通用汽車要破產,那么還是到中國投資,它在全世界都已經不投了,在中國還是要投資。為什么在中國這個土地上過去三十年來企業賺錢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過去三十年來,原因是什么?
是因為低成本,是因為低本在中國這個土地上,什么是低成本?勞動力的價格是低成本的,原材料的成本價格是低的,能源價格成本是低的,資金的使用成本是非常低的,大家認同嗎?老百姓把錢存到銀行當中去,扣到了利息這些東西賺,幾乎是沒有什么收入的,同意吧?以存款來看的話,那么貸款的時候自然就可以指出一個必須低的利息去獲得資金。無論是獲得這些生產要素都是一些比較低的成本的話,支持在這個土地上的企業可以由一個絕對比較快速的發展,但是我請問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在未來,站在2011年這個點上的話,我們往未來來看,請問低成本的前提是否還存在?是還是不是,在座的各位?那人力成本會越來越高還是會越來越低?那么未來會有一天突然被人力成本較低的取代,你覺得會不會這樣?為什么人力成本會越來越高?原因是什么?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事實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