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互聯網+”的傳統企業至少應該具備以下三個特點中的一個:
一、輕資產。輕資產企業的特點就是“虛”的東西多,比如核心技術、品牌標準、金融服務、網絡服務、中介服務、內容服務等等,這類行業有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這些行業的企業的資產越“輕”就越更適合互聯網的全盤改造。
二、提供不受時空限制的商品或服務。這些商品和服務有可能是虛擬的,比如新聞、音樂、學術論文、培訓、金融服務、信息傳輸等等,也有可能是經過對流程的優化和全產業鏈整合可以極大縮短時空限制的商品或服務,比如電子商務業通過對物流業的改造,使實物商品到達用戶手中的速度大幅縮短,上午下單下午送到,甚至一個小時送達,這使商品和服務的時空限制越來越小。
三、業務流程中某些環節可以進行互聯網改造。這些企業可以通過業務流程的改造,通過線上體驗模式的創新,對傳統的線下資源進行整合,實現O2O閉環,實現互聯網化。這些企業集中在生活消費領域。還有一些產品設計和生產是傳統模式,但是市場手段、銷售渠道可以進行互聯網改造,通過互聯網進行市場和銷售運作,這種傳統企業集中在制造業、物流運輸業等。
當然,還有其他適合互聯網改造的傳統企業。并不是說其他企業不適合互聯網改造,只是目前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隨著互聯網理念的更新和技術的進步,相信能夠“+”互聯網的行業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