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數億個家庭、產值上千億元的智能家居市場無疑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各方都在努力。
2014年9月3日到9月5日,第八屆上海國際智能建筑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可以 說,這次的展會并不成功,雖然場內產品種類不乏“智能開關、智能插座、智能燈泡、空氣質量檢測儀、煙霧探測器、智能門鎖等產品;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智能家居的產品看似很多,但同質化、山寨化問題非常嚴重,真正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智能產品非常少。
一些初創的小企業沒有足夠功能性上的創新能力,沒有系統的研發,就只好在外觀上煞費苦心;然而換湯不換藥,貌似種類紛繁的智能家居產品,實際功能大多僅限于上述所說的產品范圍,清一色地都是一些開關、插座、燈泡、探測器等產品,無法真正滿足用戶的多方面選擇。
不少小企業直接奉行“拿來主義”,進行“復制、粘貼”操作,研發產品完全是通過對其他公司產品進行照搬,來壯大自己的聲勢,有些甚至直接拿別人家的產品,貼上自己公司的標簽,完全沒有自己的創新可言。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設備的普及,全新的交互技術給家居智能化帶來了爆發點。
從產業鏈的生態發展趨勢來看,結合軟件開發、電子硬件應用、大數據沉淀、使用門檻等關鍵因素,家庭安防、智能門鎖、家庭娛樂環境、老人監護、智能小家電等領域將迎來巨變,這些小微的家居產品設計,以互聯網發展思維的模式,將創造近達300億元人民幣的商機,推動中國房地產業轉型改造。
可以預見,隨著物聯網、無線通信等技術的發展,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智能家居將漸漸走入大眾視線;但缺乏創新精神的產品同質化問題,將逐漸成為智能家居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盡管如此,智能家居市場對進入者仍設置了較高的門檻,而門內則是群雄紛起。谷歌、高通、英特爾等IT巨頭以及蘋果、通用電氣等電子企業都紛紛搶占專利,誓要爭奪行業的話語權及主導權。誰能最終獲得行業話語權現在還無從定論,但憑借專利在智能家居市場上站穩腳跟的企業是不得不去關注的。
來自全球著名機構湯森路透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的調研數據的顯示,美國專利商標局和中國國家專利局自2000年來收到的關于家庭自動化方面的專利申請進行的統計結果發現,三星在過去14年中提交了近150項相關專利,索尼擁有60項左右,不到三星的一半,谷歌和蘋果分別排在第16位和第30位。這些科技巨頭的布局之早,令人驚佩。
更多詳情登錄立心國際管理研究院官網【https://www.lixinguoj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