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管理的本質是解決方向的選擇和資源的配置問題。外部環境分析主要是為了確定企業今后的發展方向,而內部環境分析則是為了明確企業內部的發展結構,企業內部有哪些資源,這些資源該如何配置。這就要研究企業的生命周期,研究產業鏈,研究價值鏈,研究多元化和專業化等方面的問題。
(1)企業內部資源盤點:為制定
戰略打下資源基礎
盤點內部資源,就是對企業的
人力、
財務、
生產、企業
文化、員工意識等資源進行系統的盤整,將之對
戰略的支持度和可轉移性進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盤點企業內部資源的目的在于明晰企業現有資源狀況,為
戰略的制定和執行打下資源基礎。
首先,制定
戰略需植根于企業資源類型。
制定
戰略需植根于企業的資源類型。要說明這一觀點,我們可以先來看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究竟是一種什么關系?家庭中是親情關系,而在商場上更多的是一種利益關系。社會關系就是利益關系,它強調合約。
為什么我們經常說做事以前先做人?就是有一些社會生意你僅僅通過朋友關系是做不了的,必須通過朋友關系慢慢轉化成社會關系才能達成合作。所以,實際上不是做事先做人,而是做事以前先把朋友關系建立起來。由朋友關系過渡到社會關系,能解決一個利益分配的問題。
你看有些老板你看他念書不多,他做人厲害,就是他能叫人很舒服,把利益分配的很好,這種人就可以跟他做朋友,這種人就能成大事。任正非厲害到什么程度?為了解決他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任正非先跟各地的電信局、郵電局搞好關系。做出交換機以后,讓它們來買。為了保證郵電局來買他的東西,任正非就和郵電局的局長在當地合作成立了公司。這樣,利益就綁在了一起。
大家一定要記住,你和關鍵資源建立長期的利益關系,你們能變成利益共同體。所以說,做企業不能用人際關系做事,而要學會用利益關系做事。企業家不能把人際關系當成做事的重點,真正的合作是由人際關系開始,進入利益關系的。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人與人之間只有利益關系,是不是太殘酷,太冷漠了?難道就沒有關懷、關愛這些情感成分嗎?有,但是首先是利益關系,因為人要生存首先需要解決物質問題。怎么解決?人只有被別人利用才有價值,才能得到自己的利益,解決物質問題。這里的“利用”是中性詞,而不是貶義詞。別人之所以認為你可以被利用,是因為你有價值,擁有某些獨有的資源。利益是建立在資源的基礎上的,制定
戰略管理需要規劃利益,即規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