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學認為,大的組織、大的企業,到一定程度必須出現一批人,把思考作為工作的主要內容。這是專業分工帶來的結果。
什么叫董事會?董事會就是一群懂事的人在一起開會。要懂什么事?要懂懂企業發展這件事,要懂懂企業未來發展空間這件事,要懂懂未來我們在那里占領制高點這件事。所以戰略管理要求一個組織要有人專門去思考。
在中國凡是描述人水平高的,都是從戰略思維角度描述,比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它就反映人要有謀略。我們中國歷史上所謂的能人、智者,其實都是懂戰略的人。他們懂得提前思考問題,提前解決問題,懂得用戰略思維的方法來解決傳統的問題。
我們經常說領導干部要無為,很多人認為無為就是少管。其實無為就是領導做戰略,應該為無,變成三個字就叫無中為。什么叫無中為?就是在一片空地什么都沒有的時候去為它,想想這塊地怎么拿下來,拿下來干什么,由什么人來干,這就叫無中為。所以領導的無為是指領導要提前規劃戰略。戰略的真正價值就是無為和有為的結合。商業模式
我們很多民營企業的做法是,招個人來干活,出了錯就說:你怎么辜負我對你的信任?也就是說,我們用信任、用忠誠來處理人際關系。這是中國管理的悲哀。靠人的某種心理是無法約束人的。所以中國歷史上充滿著欺詐、違約和不忠。其實,真正的管理是有人做規劃,有人執行,有人監督,這就是西方形成的三權分立監督體系,這就是完整的管理過程。管理學走到今天成熟了,它不需要什么忠誠,管理者把規劃做好了,執行者理解了就照著做,做完了以后有人來檢查監督。立心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