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作者:李江濤
比如做一雙鞋,過去我們要先把皮子煮好,然后切割。切割完了,再分別把鞋底和鞋幫做好。然后縫合底幫,縫好了才叫做好一雙鞋。整個一雙鞋做完了,我們才叫做完一件事。咱們中國人做事喜歡從頭做到尾,講究四個字“善始善終”。這種善始善終的思想使中國人學會了從整體看問題,但是這種善始善終的理論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就是整個過程中的浪費我們沒有注意到。怎么浪費?你把豬皮煮好了以后放下,然后再去切割,再去做鞋幫、鞋底,再去縫。其實,這一系列步驟都可以并行。就是有一批人同時干做鞋這一件事,但是每個人的分工不同,有人專門熟皮子,有人專門切割,有人專門做鞋幫,有人專門做鞋底,有人專門縫合。西方人發明了一個詞叫“并行工程”。就像我們一大家子人一起包餃子一樣,有人和面,有人搟皮,有人和餡兒,幾個步驟同時進行。如果一個人先去弄餡,把餃子皮搟好了,放下搟面杖再去包餃子,時間就拉長了。
把一件事分成幾個部分的做法,叫分工。分工的出現代表著管理學進入了現代化。也就是說,真正的管理學起源于分工。分工的同時,出現了一個更厲害的詞叫專業。從時間到并行工程,到分工到專業,這四個放在一起就構成了現代管理的基本要素。并行工程后來形成了一個詞,叫生產線,用我們現在很流行說法就是平臺。也就是說,這個專業分工平臺,專業分工生產線構成了現代管理的基本要素。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它做到了把它的價值最好的發掘出來。當生產線和平臺出現了以后,人類的效率就大幅度提高了。商業模式
種植業、養殖業的出現使人類脫離了動物,人對自然有了掌控能力,這是人類的第一個進步。人類的第二個進步就是當平臺出現了以后,人類學會了專業分工,人類掌握了效率,這個時候工業化出現了。
也就是說,人類走到今天,就是通過分工形成專業,通過專業形成平臺,通過平臺形成生產線。也就是說,我們把生產線的思想在大規模的應用到制造業,應用到服務業,應用到教育行業。應用到教育行業就是新東方,應用到學校里就是超級中學,應用到服務業就是麥當勞。立心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