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益峰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由于中國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歷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節氣來歷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國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后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系,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并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到戰國后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這八個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后來到了《淮南子》一書的時候,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節氣簡表
立春 315° 2月3——5日 苗歷偏月十六日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
雨水 330° 2月18——20日 苗歷一月一日 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
驚蟄 345° 3月5——7日 苗歷一月十六日 桃始花、倉庚鳴、鷹化為鳩
春分 0° 3月20——21日 苗歷二月一日 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
清明 15° 4月4——6日 苗歷二月十六日 桐始華、鼠化為鴽、虹始見
谷雨 30° 4月19——21日 苗歷三月一日 萍始生、鳴鳩拂其羽、戴勝降于桑
立夏 45° 5月5——7日 苗歷三月十六日 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
小滿 60° 5月20——22日 苗歷四月一日 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種 75° 6月5——7日 苗歷四月十六日 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
夏至 90° 6月21——22日 苗歷五月一日 鹿角解、蜩始鳴、半夏生
小暑 105° 7月6——8日 苗歷五月十六日 溫風至、蟋蟀居辟、鷹乃學習
大暑 120° 7月22——24日 苗歷六月一日 腐草化為螢、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立秋 135°8月7——9日 苗歷六月十六日 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
處暑 150° 8月22——24日 苗歷七月一日 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
白露 165° 9月7——9日 苗歷七月十六日 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
秋分 180° 9月22——24日 苗歷八月一日 雷始收聲、蟄蟲培戶、水始涸
寒露 195° 10月8——9日 苗歷八月十六日 鴻雁來賓、雀攻大水為蛤、菊有黃花
霜降 210° 10月23——24日 苗歷九月一日 豺乃祭獸、草木黃落、蟄蟲咸俯
立冬 225° 11月7——8日 苗歷九月十六日 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
小雪 240° 11月22——23日 苗歷十月一日 虹藏不見、天氣上騰、閉塞而成冬
大雪 255° 12月6——8日 苗歷十月十六日 鴠鳥不鳴、虎始交、荔挺生
冬至 270° 12月21——23日 苗歷動月一日(苗歷新年)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
小寒 285° 1月5——7日 苗歷動月十六日 雁北向、鵲始巢、雉始雊
大寒 300° 1月20——21日 苗歷偏月一日 雞始乳、鷙鳥厲疾、水澤腹堅
——北京風水師、風水術數學傳人陳益峰整理
附:陳益峰、建筑風水學專家,風水學傳人,1979年出生,重慶石柱人,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古建造園專業,獲碩士學位,師從著名古建造園專家裘鴻飛教授,曾經在北京市古建園林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從事建筑風水研究工作。風水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多次在著名大學、地產集團、銀行等單位做建筑風水研究成果講座。從事建筑風水研究15年,堪輿風水項目4800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