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23:25北京電視臺《500強在北京》節目之《大翻盤》在BTV北京播出,有葉建華先生針對麥當勞復興求生的精彩點評,為您解析麥當勞翻盤的策略和技巧,精彩不容錯過,敬請各位看官準時收看!
每個成功企業的成長都曾歷經磨難,回首歷史,就不乏絕地反擊的經典戰略。
這些秘訣能否被復制?500強企業如何在危機中發現機遇?又如何置于死地而煥發新生?
我想,在金融危機下的今天來探討企業在危機中發現機遇的話題,具有更加現實的借鑒意義和鼓舞作用。
2002年對于麥當勞來說,是艱難的一年,僅第四季度公司便出現了高達幾億美元的虧損。在風雨飄搖中麥當勞的股價在三年內下跌了60%以上,同時,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將注意力集中到了麥當勞一直聚焦的家庭客戶群上,而另一方面顧客對于產品和服務的苛刻要求迫使企業也在不斷增加對產品和服務附加值的投入。人們開始懷疑,麥當勞出現了生存危機。
為了扭轉頹勢,2003年4月,麥當勞宣布了“全球復興計劃”。除了“全球瘦身”計劃關閉業績不佳的店面以外,麥當勞更將他們的客戶目標徑直轉向了具有直接消費能力的年輕人。
2003年 9月25日,麥當勞中國全面更新品牌形象,其品牌LOGO、口號、個性、電視廣告及主題歌曲、員工制服等,由原來延續了近50年的“常常歡笑,嘗嘗麥當勞”的溫馨感覺,全面更新為“I’m LOVIN’ it”(中文版:我就喜歡)嘻哈一派,以時尚現代的價值觀來重新闡釋麥當勞的品牌理念。這次活動是麥當勞全球同步的更新活動,自2003年9月2日于德國慕尼黑首發,在短短十余天內全球120多個國家的麥當勞陸續加入了更新行列。
正如麥當勞所言,“我就喜歡”系列廣告的推廣在麥當勞的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麥當勞第一次在同一時間、在全球120多個國家聯合起來用同一種廣告、同一種信息來進行品牌宣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麥當勞此番興師動眾的品牌大調整并不僅是一次簡單的“變臉”,事實上,它應是一次品牌“大換血”,因為在這次調整中,麥當勞居然冒險的放棄了其堅持了近50年的“家庭”定位立場,將目標集聚到了家庭母子消費群體上和35歲以下的年輕消費群體,并且將策略的中心放在了“年輕人”身上。此舉一出,立時在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