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五項修煉
【課程背景】
曾經說過:“只有目標卻沒有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事情是干不成的”。事實上,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目標、規范、流程……真正使我們“頭疼”的往往不在于目標、規范、流程本身,而在于員工缺少對企業目標的心理認同,追求目標的積極態度,對規范、流程的遵守和堅持。對于企業的中高層管理干部而言,我們更需要結合新生代員工(尤其90后)的特點和需求,提升自身管理素質和管理技能,同時營造一種尊重、認可、學習、鼓勵、敢于擔當、樂于付出和奉獻的管理環境,用精英創造環境,用環境帶動大眾,并學會運用管理工具搭建管理平臺,真正提升管理績效。
【課程收益】
◆重新定位管理者角色;
◆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和反應機制,做好情緒管理;
◆搭建良性溝通平臺,掌握“非暴力溝通”技巧;
◆提高員工執行意愿,了解管理學中快樂的驅動力;
◆洞悉團隊下屬的特點和需求,強化信念;
◆獲得提升員工歸屬感和信任度的日常化操作方法;
◆掌握核心管理工具,利用實效工具搭建管理平臺;
◆認識管理,讓愛在團隊中流動。
【課程對象】 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
【培訓形式】 針對性講解,個案分析,課堂討論、視頻導入和互動等
【培訓時間】 1—2天
【課程大綱】
引言:管理現狀分析和問題根源
◆為什么目標定了,員工完成不了
◆為什么流程規范有了,但員工不愿意遵守
◆為什么獎懲有了,員工卻無動于衷
◆為什么管理者情感投入了這么多,員工卻還是“無情無義”
◆為什么管理者經常苦口婆心,但員工卻比“我”還有理
◆為什么原本想迅速解決,卻淪為了沒有休息日的“救火隊長”
◆對待“新生代員工”總感覺“力不從心”
◆員工離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第一部分: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與認知
◆管理角色定位與思維轉變
◆管理者最需要具備的六種角色
◆管理者必須具有的四種功能
◆提高團隊績效,先從自我轉變開始
◆增加影響力的五個層級
◆管理者必須經營好兩個客戶
◆管理者的職業規劃
◆個人成就的金字塔
◆如何面對管理困境
◆管理者個人修煉的六個基礎
第二部分:團隊動力激發與員工歸屬感營造
◆心智模式的四大障礙
◆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心智模式對比
◆信念的力量
◆情緒需要調動,信念需要強化,認知需要引導
◆員工知道怎么做是對的,為什么不去做
◆如何才能打造“家文化”
◆員工的內心訴求是什么
◆歸屬感是如何營造出來的
◆員工加入組織最希望獲得什么
◆如何提高員工在企業中的價值感
◆管理者在團隊管理中遭遇的三個障礙
◆協作與執行從內在激活開始
◆團隊雙贏管理模式導入
◆驅動員工的內在動力是什么
◆企業和員工的四個紐帶
◆如何讓下屬找到工作價值
◆如何讓下屬找到責任感
第三部分:新生代員工管理
◆新生代員工成長環境
◆新生代員工的價值觀
◆新生代員工的人性弱點和優勢
◆新生代員工的信念
◆新生代員工的快樂需求
◆新生代員工的情感需求
◆新生代員工的工作價值感塑造
◆新生代員工的歸屬感
◆新生代員工的自我實現
◆80/90/00的性格特點
◆新生代員工最希望什么樣的管理方式
第四部分:目標計劃授權與領導風格覺察
◆將目標變為團隊職責
◆合理的計劃是完成目標的有力保障
◆制定計劃的SMART原則
◆執行路徑和如何保證執行
◆管理者的時間分配原則
◆時間與計劃在于個人的重要性排序和價值觀
◆管理者重要性排序原則
◆授權與布置工作原則
◆領導風格覺察
◆你能改變誰
◆界定結果的溝通方式
◆增加溝通與協作能提高判斷和準確率
◆創建文化和氛圍
◆蓋洛普Q12的重要啟示
◆不問西東 只問初心
◆永不放棄
第五部分:管理升級與核心管理工具實踐
◆格局先要發生轉變
◆內部效能太低制約了企業的競爭和發展
◆引發管理升級
◆管理哲學轉變
◆管理思維轉變
◆管理動作轉變
◆案例管理法的神奇作用
◆案例管理法應用原理
◆案例管理的分類與操作
◆案例管理法的實際運作技巧
◆活力機制——員工更長時間保持工作熱情
◆輪值機制——激發責任
◆賽馬機制——以賽代練
◆連鎖機制——更快的融入組織文化
◆評議機制——找到差距
◆榮譽機制——向更高標準要求自己
◆分享機制——最低成本的快樂體驗
◆學習機制——在互相陪伴中成長
◆感恩機制——讓愛流動
結束語:一切管理都是為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