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流程與制度的說明
根據“流程“與”制度”的中文名詞解釋和在公司中的普遍認識,為解決相關疑慮和困惑,達到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的目的,特對流程與制度作以下幾點說明:
一、 關于流程與制度的相關定義
流程: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
二、 流程與制度的關系
1、 流程是河道,制度是堤壩,要使河流不會泛濫成災,梳理河道和加固堤壩都不可或缺。
2、 流程和制度都是公司的一種管理規則,同為公司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共同為公司經營管理服務。
3、 流程可以通過各流程系統之間的接口建立起緊密聯系,最終形成一個的系統流程圖,制度可以是整體或某一領域的詳細規定,也可以是單個流程環節的規定。
4、 制度體系的發展離不開流程體系的支持,流程體系的發展也需要制度體系的保障,是對立統一關系,即聯系又相互區別。
5、 制度是流程執行的控制手段,是流程得以執行的保障;制度的激勵作用可以促使流程改善。
6、 流程可以以制度的形式表現出來,(本次除個別小流程外,其它要用流程的方式明確);流程體系是制度體系的重要支撐。
三、 流程與制度的區別
1、 管理的思想不同:
“制度導向”是采取“以堵治水”的辦法,基于的管理假設是“人性本惡”,是一種管控模式。
“流程導向”更多的是一種“以導治水”,基于的管理假設是“人性本善”,以完成工作步驟、順序作為核心, “對上下游的積極信任”的態度來有效運作流程。
2、 思維定勢的不同:
“制度導向”管理模式的公司,管理者考慮的是“是不是處罰太輕了?”,隨即修改制度加重處罰力度。
“流程導向”管理模式的公司,管理者更多的會從流程實際使用優化的角度出發。管理者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如何使流程標準更優化”上。通過流程的優化來改善員工的行動效果。
3、 局部觀念與全局觀念的不同:
“流程導向”是為實現某項功能的一個系統,系統可大可小,整個公司是一個系統,根據不同的分類原則內部又可以分為若干個獨立系統,各系統之間都會通過各流程系統之間的接口建立起緊密聯系,最終織成一個涵蓋全局的網絡系統。
“制度導向”是針對局部出現執行力問題而采取的辦法或措施,包括對執行人主觀態度以及客觀過失造成公司損失的處理。
4、 由來的不同:
制 度:公司達到一定規模時,管理者無法親自照看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于是就有了制度。
流 程:自公司建立開始就有了流程,只是在不同規模、不同階段,流程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小公司或者起步階段的公司,也有流程。而當公司達到一定規模之后,內控和標準化就顯得尤其關鍵了,就有了流程管理制度。
5、 管理的范圍不同:
流 程:流程的管理的范圍窄,其范圍是公司經營過程中具有能夠形成運行最優的線性邏輯關系的“一組活動”。
制 度:制度管理的范圍廣。它可以對公司經營環節的各個方面進行管理,既可以是一組有線性邏輯關系的活動,也可以是一組沒有關系的活動,還可以是單個活動。
6、 管理的側重點不同:
流 程:流程管理的側重點是一組活動之間的邏輯關系,強調的是步驟、連續性。關注的是部門之間、崗位之間在這組活動中怎樣配合或牽制的,它關心的是誰做了什么事,產生了什么結果,傳遞了什么信息給誰。這些活動一定是體現公司的增值價值過程。
制 度:制度不但對公司經營過程中的各部門、各崗位之間的協作關系進行管理,而且也對各種行為進行約束或控制性要求。
7、 表達的方式不同。
流 程:流程表達的是一種動態關系,所以通常用流程圖來表達,將流程中各個活動之間的關系以及部門/崗位在流程中的職責顯性的表達出來,讓使用者能夠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但流程圖因為本身圖的特性,不能對每個活動的具體要求進行表述。
制 度:制度是用文字表達,對管理要求能表述的更具體。
四、 流程與制度的有效融合。
1、 流程管理的思想可用于公司制度建設,在公司管理運營的制度可按流程進行分級分層管理。
2、 在制度中又運用流程管理思想而不斷地持續改進和優化。
3、 在公司制度與流程的制訂中,一方面要制訂員工的工作要求、內容的制度,另一方面要制訂指引員工如何實現工作內容的流程。沒有一個客觀、合理的制度進行限制,就有可能隨意采用一種片面的流程,最終無法得到預期的結果。
4、 流程在公司中劃分到將工作環節說明白,且不發生歧義。制度至少要保障現有的管理無漏動,解決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