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晚,人民日報客戶端發表署名“柳葉刀”文章,《周永康后,中國要打好“三大戰役”》。其中,經濟上的市場化與再分配,是“三大戰役”之一。
首先,要完善高效公平的市場經濟機制,但不能掉入陷阱。比如,某知名經濟學家曾經強調市場的萬能性,最近也不得不承認市場也分為好的市場、壞的市場。殊不知,這也是另一種思想上的混沌,好、壞本身就是道德法則,與立場有關。強人如劉漢者,自然認為官商就是對他最好的機制;得暴利如地產商者,也可以滿口正義成為創業導師,認為他們的資本是應得的……
市場優劣,第一要看它是否促進了生產力,有很高的資源配置效率;第二就是它是否相對公平。比如,壟斷國企自然必須改,特別是要建立董事會、經理人和監管人結合的公司治理機制,需要優化經濟增加值考核,需要向社保分紅,需要引入國企間競爭,逐步打開私企牌照準入等市場化舉措,也需要反腐——但是,這與崽賣爺田、變相管理層收購毫不相關。在中國最牛的企業,如華為、阿里巴巴、招行等,管理層所持股權反倒不多。
而且,中國的市場建設中,最嚴重的問題是政府僭越與缺位并存。比如,本周李克強總理提到的政府過多的審批有尋租嫌疑,比如,對土地出讓的過多干預是裁判員參與比賽的問題;反過來,現在市場中還有很多政府該干而沒有干好的,需要去補足,比如,食品藥品監管、國資賤賣、地產商各種逃稅避稅……這種情況下的自由化只能是一切權利歸資本。
其次,市場不是萬能的,必須通過制度優化財富分配。在全球30多個發達國家里,日本、韓國、德國、法國、北歐五國的貧富差距都不算大;而美國、英國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法系則要大得多,幾個并不發達的金磚國家反倒基尼系數很高,這都與它們的經濟制度休戚相關,特別與它們的經濟分配制度相關。不如,更低的資本稅必然導致貧富差距過大,而對促進經濟增長幾無幫助。對該問題,在歐美炙手可熱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克提的《21世紀資本論》所述頗多。
中國有太多人致富是靠著“封建資本主義”的裙帶關系(比如,很多私營礦山來自低價非法獲取國家資源),“野蠻資本主義”的資本增值(比如很多房地產商囤地待漲)。這些問題導致了社會的極大不公平,是貧富差距里不能容忍的部分,是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里那些最陰暗的部分。所以,需要建設現在還千瘡百孔的市場,但是又不能讓政府僭越或缺位;要解決貧富差距問題,不能放過裙帶資本、野蠻資本,但是又要鼓勵真正的企業家精神和動物精神。這個戰役幾乎攸關所有官僚資本和野蠻資本家的利益,比之反腐,難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要順利解決市場化問題、顯著解決貧富差距問題,就要堅定不移完善市場制度,兼顧保護優秀合法企業家利益,需要和日本一樣與資本一方“春斗”,需要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