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個故事只是信息對意識作用最淺顯的體現。我們再看兩個案例深入體會一下。
第一個故事是項羽的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軍團團圍住。項羽率2萬軍隊渡河去救巨鹿。在獲悉取得小勝并接到增援的請求后,他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
項羽在全軍渡河之后,把所有的船只鑿沉,擊破燒飯用的鍋子,燒掉宿營的屋子,只攜帶三天干糧,以此表示決心死戰,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
這支有進無退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過9次激戰,截斷了秦軍的補給線。負責圍攻巨鹿的兩名秦將,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另一個故事是韓信的背水一戰。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漢將軍韓信率軍攻趙,其時,韓信手中只有兩萬余新招上來的兵馬,而趙國現在是以逸待勞,且兵力在二十萬以上,個個精兵強將,再加上井陘關易守難攻,韓信的難度可想而知。
韓信率軍進入井陘狹道后,在離井陘口不到三十里的地方安營扎寨。半夜,韓信突然挑選兩千輕騎,讓他們每人攜帶一面漢軍軍旗,從近道沿著山路悄悄行進到趙軍軍營附近,隱蔽起來。
接著,韓信又讓副將傳達開飯的命令,說:“今天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將領們都不相信,只是假意回答:“好?!?/span>
第二天剛剛亮,井陘關內的士兵便急速報告趙軍統帥陳余,漢軍開始渡河了。陳余親自上臺觀看。只見漢軍大約一萬人迅速渡到井陘關一邊,卻不再前進,停在河邊嚴陣以待。趙軍將領問陳余是否攻擊。陳余仔細觀看了先頭部隊所豎起的戰旗,并不是韓信的帥旗,于是對將領說:“這只是先頭部隊,韓信還沒有渡河。不可打草驚蛇,嚇跑了韓信。一定要等到韓信也過了河,再一鼓作氣,殺將過去,生擒此賊?!睂㈩I得令。
上午時分,漢軍另一萬人也開始渡河,迅速抵達對岸,停留在第一隊人身后,嚴陣以待。當所有人都渡河成功之后,先遣部隊突然豎起韓信的帥旗,攻向井陘關。
陳余看到韓信原來早已渡河,又見區區一萬雜牌部隊就敢如此囂張,居然大張旗鼓地攻打井陘關,簡直就沒把自己放在眼里,氣得牙癢癢。腳一跺,發令出擊、活捉韓信。
趙軍畢竟是受過正規訓練的,而且又占據了地利和人數上的絕對優勢,漢軍的一萬先頭部隊很快就抵擋不住了,一步步被逼后退。眼看著漢軍就要被逼回河邊了。漸漸的,先頭部隊和岸邊待機部隊擠到了一塊,人貼著人,只得一步步向河中退卻。突然間,一聲刺耳的尖叫從漢軍中傳出,寒冷的河水刺痛著所有漢軍的身體,退顯然必死無疑。這一聲尖叫一下子激發了所有漢軍的狂性——已無路可退,只好拼死一搏。水中的漢軍在河水的刺激下頓時狂性大發,瘋狂地向岸上的趙軍突圍,展開了慘烈的近距離肉搏戰。
趙軍一次次地把漢軍逼進河中,受到河水不斷刺激的漢軍又一次次瘋狂地推進上岸,這種拉鋸戰持續了整整一天。河水被鮮血染成紅色,岸上和水中只見尸體橫陳。
眼看天色將晚,而關外兩軍對峙,異常慘烈的廝殺似乎還沒有停止的跡象。想到韓信很可能趁著夜色逃跑,陳余心急如焚。就在此時,漢軍突然丟下帥旗,拔腿后撤,原先駐扎在岸邊的部隊也大開營門,讓先頭部隊迅速進營。陳余一見,大喊一聲“韓信要跑!”率部緊追。頓時,趙軍有如破堤的江水一般,向漢營擁去。漢軍一下被擠到岸邊最狹窄的邊緣,又一場血腥的廝殺開始了。
正站到酣處,亂軍中有士兵驚叫一聲:“井陘關被漢軍占領了!”這一叫非同小可,陳余被嚇出一身冷汗。雙方都停止了廝殺,同時向井陘關內望去。只見井陘關原本獵獵飛舞趙軍軍旗,突然間全變成了漢軍軍旗。緊接著又是一聲驚呼:“成安君被漢軍抓住啦!快跑呀!”這一聲就炸了鍋,趙軍紛紛丟下旗幟,拔腿就跑,相互踐踏,死傷無數。
韓信一聲令下,乘勝追擊,進入井陘關。
原來,半夜潛伏下來的兩千輕騎,乘著黃昏趙軍傾城而出之時,悄悄進入井陘關,拔下了所有趙軍軍旗,全部換上了漢軍的軍旗。趙軍上當逃跑之時,這些輕騎又及時把守住關口,讓慌亂中的趙軍不得而入。如此,趙軍將士立即對趙軍已敗深信不疑。此時,龐大的趙軍便徹底崩潰。
漢軍俘虜了大批人馬,殺死了陳余,并在泜水邊生擒了趙王歇。就這樣,在雙方將士不明所以的情況下,韓信以弱戰強,攻下了井陘關。
這里我們來簡單體會一下。
先說項羽的破釜沉舟。狹路相逢勇者勝,如何才能讓士兵“勇”起來呢?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勇不行了,勇就來了。道理講起來是容易的,但真正的戰爭是殘酷的。在戰前,士兵表現出必死的決心是容易的,但在戰中,真正面對死亡的時候,大部分士兵的“決心”就會變味,此時,只要有路可逃,就自然會想到“逃命”,這是人性,不是所有人都有那種無謂的意志的。而項羽的破釜沉舟就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信息,后面沒有生路,只能前進。有這個信息在,“勇”就在,這是任何意識層面的動員和鼓勵都做不到的。
再來看看背水一戰,在這場戰役中,韓信對“信息決定意識”的應用更加到位,也更加深刻。我們來品味一下。
先看看《史記》中所記載的,韓信對這個戰役的解釋。【《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效首虜,(休)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薄?/span>
漢軍慶功宴上,眾將獻上首級和俘虜,向韓信祝賀。雖然打了大勝仗,畢竟是稀里糊涂,不明所以,便有人趁機問韓信:“孫子兵法上說:‘行軍布陣應該背山面水’,這次將軍反而令我們背水列陣,還一早就說‘打垮趙軍后正式會餐’。這究竟是什么戰術?將軍何以如此自信?”
韓信呵呵一笑,回答說:“這也在兵法上,只是諸位沒留心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況且我平素都沒有什么機會訓練將士,這就是兵家所說的‘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這種形勢下不把將士們置之死地、使人人為保全自己而奮勇拼命,后果將不堪設想;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就都跑了,還怎么靠他們取勝呢?”
將領們都佩服地說:“好。將軍之謀,我等不及呀?!?/span>
韓信接著說:“其實最關鍵的還是昨天夜里就提前安排好潛伏于井陘關前的兩千輕騎,沒有他們出奇招,這一仗我們很難取勝?!?/span>
將領們都詫異地望著韓信。
韓信緩緩道來:“兩軍交戰,影響勝負的因素很多,其中雙方的心理戰非常重要。當我軍無路可退的時候,環境很容易激發出我們的潛力,使得人數占絕對優勢的趙軍激戰了一天也沒有真正打敗我們。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心理就會發生變化,必勝的信心會減弱。恰在此時,早已潛伏下來的兩千輕騎悄悄進入毫無防備的井陘關,拔掉趙軍的旗幟,全部換上我們的軍旗。接著,在混亂的人群中一喊,趙軍的心理就頓時崩潰了。如此,我們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劣勢勝優勢?!?/span>
眾人皆服。
韓信的解釋實際上提出了兩點:其一,具體戰局中的心理博弈;其二,把控戰局、引勢而上的核心策略。
現實中,尤其是短兵相接的關鍵時刻,人們的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行為,也就是說,越是緊急的時刻,人的感性對行為的支配越明顯,所以,在關鍵時刻進行心理博弈非常重要。
韓信的井陘之戰,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便是雜牌軍如何帶。常理告訴我們,一支沒經過嚴格訓練的雜牌軍是無法戰勝訓練有素的職業化軍隊的;但是,像韓信一樣,把這幫雜牌軍置于死地,就很容易激起士兵的斗志,不得不拼死一搏,從而發揮出巨大的潛力。這就是韓信背水之戰的秘訣。我們現在可以試想一下,兩萬雜牌軍面對二十萬正規軍能夠來來回回僵持一天,是什么概念?帶團隊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普通人完成不普通的事情。這也是心理博弈的威力所在。
不過,背水一戰只能保住性命,卻不能帶來決定性的勝利,所以,從戰術上講,韓信指出的第二點,把控戰局、引勢而上也非常重要。
井陘之戰韓信獲勝的關鍵在于拔幟易幟——派出一支兩千人的奇兵,乘機偷偷進入井陘關,換掉軍旗。這是一個足以摧殘所有趙軍士氣的信號。對于趙軍而言,他們最根本的優勢在于井陘關的地利,現在連這個也失去了,這個打擊是致命的。所以,當趙軍看到這個信號時,心理便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戰斗力頓時崩潰。于是,韓信就勝利了。
而這里我們能明顯品味出來的是,信息決定意識的應用在心理博弈與把控戰局中的決定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