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DC圈報道,隨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發信確立“云+端”戰略,阿里巴巴與亞馬遜——這兩家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終于在尚處“冷門”的云計算業務中短兵相接。
一方面,不久前正式宣告入華的亞馬遜AWS(Amazon Web Service)正在為首批中國客戶使用AWS中國區服務開發和運營應用;另一方面,馬云與智囊們也沒有繼續為移動端的得失糾結,“從今天的局勢來看,即使無線客戶端風生水起,我們依舊應該堅持大力在云上投入。云端(Cloud +App)將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關鍵,精彩紛呈的端市場才剛剛開始”。
短短一周內,阿里巴巴宣布三項跟云計算相關的合作:2月24日,阿里云結盟國內最大IT服務商東軟集團,共拓云服務市場;2月27日,阿里巴巴跟海南合作,投資建設“未來城市”;3月1日,馬云飛赴貴州布道大數據,開展相關方面的合作。
百度、谷歌搜索之戰,淘寶、Ebay電商之戰,QQ、MSN即時通訊之戰,互聯網前三次中美之爭,盡管過程不盡相同,最后均以美方退出中國市場告終,BAT三巨頭的江湖地位由此確立。十年后,戰火再燃,互聯網第四次中美之爭爆發。
技術層面,有兩件事情值得關注:2013年7月,阿里完成了為期三年多的“去IOE”,不再使用IBM的小型機、Oracle的數據庫和EMC的存儲設備,完全使用廉價PC組成超級計算機集群;2013年10月,阿里獨立研發的飛天5K計劃完成,單集群服務器規模達到5000臺,100TB排序能在30分鐘完成,遠超去年Yahoo7月創造的71分鐘的世界紀錄。
亞馬遜方面,AWS于2006年推出,以Web服務的形式向企業提供IT基礎設施服務,多年發展已成為全球云計算服務領域不折不扣的老大。2013年12月18日,亞馬遜AWS宣布入華,這是AWS服務全球范圍進入的第十個區域。
亞馬遜AWS入華過程其實頗為曲折。早在2008年底,亞馬遜就已經派人入華考察中國市場情況。四年后,AWS中文網站啟用,再過一年,亞馬遜宣布AWS正式入華:一方面與田溯寧主導的寬帶資本合作,并與北京、寧夏當地政府合作,將數據中心放在寧夏、運營中心放在北京;另一方面,跟光環新網、網宿科技合作,為亞馬遜提供必要的互聯網數據中心服務和互聯網接入服務。不過,這種方式帶有外企入華特有的“別扭”:企業要想在中國內地使用AWS,需要分別跟北京、寧夏、寬帶資本簽三份合同,沒有統一的接頭人。
目前看來,中國云計算市場的對決一觸即發。亞馬遜AWS宣布入華后,阿里云連出三招:全線產品降價約30%,投入1億元培育生態合作伙伴,籌劃今年將云計算擴展至海外市場。有業內人士從價格、技術性能和產品服務方面,對二者的優劣勢進行了對比。
云計算比傳統IT最大的優勢在于降低成本,價格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以最基礎的云主機價格為例:同樣是單核CPU+2G內存,亞馬遜美國一年價格3530元,阿里云2368元;雙核+8G內存,亞馬遜美國一年的價格為14212元,阿里云僅為6452元。不過可以預計的是,二者的競爭有可能帶來持續的價格戰。
在技術性能方面,亞馬遜整體技術實力勝阿里云一籌,不過在中國環境下,有第三方測評者準備了相同的2核CPU、1.5G內存和千兆網卡配置,在同一場景下(單線程測試)進行測試,阿里云的表現目前均優于亞馬遜云。
從產品服務角度說,亞馬遜能占據全球云服務最大份額,主要依靠其先發優勢和長期積累的完整云產品序列。阿里云能夠在自主研發的飛天架構平臺上支持其多個云產品,并宣稱很快將在3月中公測移動開放云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