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日常生活中要戒煙酒,不飲濃茶,保證睡眠充足,不要過勞或過逸,根據自己機體的狀況選用合適的運動來鍛煉身體,對心臟的養生保健有益。
(1)四季養心
心臟是一個陽氣旺盛的人體器官,心臟養生一要充分借助天時,做好四季養生。對于人體新陳代謝來說,嚴寒、酷暑、春溫、秋涼,沒有好壞之分。
日月運轉、天地變化、四時更替,大道至簡,日月、天地、四季既孕育生命又毀滅生命。所謂四季養生就是趨利避害,盡量既健康又舒服地多活些日子,讓人體感覺舒適最重要。
同樣是熱,春季的熱帶風,是風熱;而夏季的熱則帶濕,是暑濕。秋季的熱帶燥,是燥熱。
暑氣和心臟相通應。夏季江河洶涌暢通,與之相應,暑能夠幫助心臟,鼓動血脈,促進循環,消散瘀血,所以很多疼痛性疾病到了夏季就緩解。但是,暑濕也耗心氣,困脾胃,很消耗體力,所以夏季尤其是三伏天也叫苦夏。
夏季,頭上是烈日曝曬,腳下是地熱、地濕蒸騰,夏季的熱是無處可躲的?!皦鸦稹绷胰眨钩鲞^多,就會大汗淋漓、心慌胸悶、面色蒼白、全身無力而虛脫,這是心氣大傷的表現。汗為心之液,正常汗出能夠維持體溫,幫助散熱,利于降火;但是汗出過度,就會耗傷心氣。
四季養生,一要借助“苦夏”消耗富余能量,清理人體內環境,打掃衛生;二要減少酷暑濕熱對心氣、體力的過度消耗;三要盡量減少食欲不振、腹脹惡心、身體困重等暑濕傷脾的困擾。
(2)飲食
如果沒有特殊不適,夏季飲食只要清淡利口,多喝湯水,避免貪涼飲冷就行了。
如果盛夏汗出較多,尿黃赤,心煩失眠,舌尖紅赤,應注意去暑熱,利小便,清心火??梢猿钥喙稀ⅫS瓜、冬瓜、西瓜、絲瓜、節瓜、綠豆芽等,以涼拌、做湯、煲湯較好。如苦瓜切片,開水里焯一下,撒上糖醋或者蒜汁。
胃寒的人可以在涼拌菜中多放點姜絲、蒜汁,這樣就既照顧脾胃又能清暑熱。絲瓜做湯,再撒蛋花、淋麻油、放點鹽,既簡單美味又利口清暑?;蛘咦龆暇G豆海帶湯,也很簡便。還可以用燈心草、白茅根、蓮子心、麥冬、綠茶、茉莉花茶等泡水喝。綠豆糖水、酸梅湯、鮮榨蓮藕汁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汗出過多,發軟無力、心悸胸悶,需要益氣養陰,可以用鴨肉煲冬瓜、瘦肉燉冬瓜、西洋參燉麥冬瘦肉等。凡是夏季汗出較多,飲食可以適當多放些鹽。
如果雨水多、暑濕重,食欲不振、腹脹、身體沉重,應該注意祛濕,以荷葉、扁豆、赤小豆、薏米、蓮藕等煲湯喝較好。
中醫認為“心在志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與七情中的“喜”關系密切。喜即高興愉快的情緒,對機體的精神狀態是一種良好的刺激,有益于心臟,也有益于人體身心健康。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性格開朗、精神愉快、對人生充滿樂觀情緒的人多能健康長壽,其心血管病的發病率也明顯降低;而情緒急躁、精神抑郁、對人生充滿悲觀情緒的人則體弱多病,其心血管?。ㄈ绻谛牟?、心肌梗塞等)的發病率也明顯升高。
善于調整情緒,使自己總是處于樂觀愉快的心態,是心養生保健的最好方法。但是情緒過激,超過了人體所能承受的生理限度時,便成了致病因素,從而危害健康?!饵S帝內經》認為,:“喜傷心,恐勝喜?!鼻榫w是人體正常的心理活動表現,只有節制情緒,才能避免傷身。
《黃帝內經》中說喜則氣和順而志意暢達,榮衛之氣通暢,所以說是氣緩?!皻饩彙卑ň徑饩o張情緒和心氣渙散兩個方面,適度的喜能緩和緊張,使營衛通利,心情舒暢,但暴喜過度,超過了人體所能調節的限度時,喜就成了一種致病因素,可使心氣渙散,神不守舍,出現精神不能集中,甚則失神狂亂等癥,嚴重者會因過喜而喪命。
喜樂過度,神氣就會消耗渙散而不得藏蓄。突然而至的大喜事,或是為某件事長時間喜樂不停,超過了人體所能調節的限度時,喜就成了一種致病因素。
人體本來是有自我保護機制的,凡事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自己作出調節。比如說遇到高興事,笑一會兒就不想笑了,因為再笑下去,心所損失多了就要影響心臟功能。但是過喜破壞了自身的保護機制,使心氣總是處于過度的消耗中,難以得到休養生息,就會生出疾病。
所以,一定要認識到“過喜”的危害,以安定平靜的心情對待所取得的成績、財物、榮譽等,順其自然。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過分激動,不但要防“氣死人”,還要防“樂死人”,不要得意忘形,以免樂極生悲。
尤其是酷暑盛夏,火氣旺盛,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心平氣和的性格,要善于調節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在任何情況下,人的情緒皆不可過度激動。
年紀大的人在精神、心理等方面,都應靜心、安神,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心平氣和的性格,切不可煩躁激動。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一定注意不要超過正常的生理限度,以免對健康不利。
在夏季來臨之前,應把屋子打掃得干凈、清爽、空曠;沒用的東西該扔就扔、該賣就賣,盡量少放雜物;把空調里里外外清理干凈。這樣人就容易安靜,吹空調的時候既節省能源也干凈衛生。
夏季可以適當晚睡,但要早起,晚上睡不足八小時,沒有關系,不要當成病,有午休補充體力就行了。
有的人一到夏季睡眠時間明顯減少,晚上睡不著,早晨又早醒,就很緊張,要吃安眠藥,非得睡夠八小時才安心,其實沒有這個必要。
而有的人由于吹著空調,夏季反而很能睡,逮著機會就睡懶覺,如果白天在戶外有較大的體力活動,消耗大,這當然很有助于恢復體力,是好事。但問題是,多數人白天不活動、不見陽光、不汗出,又多睡,那還怎么陽氣盛長、生機旺盛、代謝旺盛、“使氣得泄”呢?
夏季,要走出戶外,迎接陽光,熱愛濃郁蕃茂的萬物生機,每天最少一次滿面通紅、一身大汗。每天窩在空調房間,實在要不得,這樣只會使你頭昏腦漲、萎靡不振、腰酸背痛、關節僵硬、二便不暢。
凡需要苦思冥想、需要深入思考做出重大決策的工作,要盡量避免在炎熱的夏季進行。如果總是在空調室中工作、開會,雖然不出汗,但室內熱內濕散不出去,會使人頭昏腦漲、思路不清。
(1)快步走
俗話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步行是最簡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有氧運動。步行走對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攝氧量效果最好;能有效改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血壓,調節血脂,調控血糖。
走路頻率:每天步行走路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上,每周5次左右。如果工作忙,抽不出整塊時間,可以上午、下午、晚上各10分鐘。快步走也可雙手使用手杖,使運動更協調平穩。
(2)游泳
游泳是一種輕松愉快的全身性運動方式,對人體神經、呼吸、消化、肌肉、血液循環有神奇的鍛煉作用。
67歲的美國家庭醫生卡爾·丹尼森博士每周游5次。他說:“一下水,所有壓力煙消云散。游泳讓我身體更靈活,疼痛消失,心臟更年輕。”
(3)跳舞
跳舞是一種全身運動,可放松身心,愉悅心情,減輕壓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攝氧量,有益心臟健康。
專家建議,可根據自身身體狀況,找個舞伴一起參加相應強度的舞蹈班。如果附近沒有舞蹈班,那么可以在家中伴著最喜歡的音樂,跳30—45分鐘。
(4)騎自行車
研究發現,騎單車能夠將心血管功能增強3%—7%。心率的變化也依據踏蹬動作的速度和地勢的起伏而不同。
工作和生活環境是否安靜,與心臟養生最為密切。噪聲對聽覺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最為明顯,如果突然聽到強烈的聲音,心跳就會加快,跳的力量也會加強。
如果長期遭受噪聲刺激,不但會造成聽覺系統的損傷,還會造成心血管系統損害。研究發現,長期生活或工作在噪聲的環境中,其心血管病和高血壓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還會出現情緒激動、急躁的情況,所以生活和工作環境應選擇在安靜的地方。
如果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噪聲較大(超過60分貝),應積極地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降低噪聲的強度。如生活環境周圍的噪聲較大,應請有關部門解決噪聲源的問題,降低噪聲的強度;或安裝雙層玻璃窗以減少噪聲。
居室內的音響、電視等容易產生噪聲,使用時要放低音量,以免影響自己和他人。平時也可以多到空曠安靜的地方去活動或鍛煉,避免噪聲的干擾。
(1)保護心臟的穴位
心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隨著氣溫變冷,心臟病進入了高發期。要保持心臟健康,預防各種心血管病的發生,注意經常揉揉三大穴位,對保持心臟健康大有裨益。
保護心臟穴位一:內關穴
端坐位,將右手按于左手臂內關穴(前臂內側,腕橫紋上2寸,兩筋間),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內關穴30次。
保護心臟穴位二:郄門穴
將右手按于左手臂郄門穴(前臂內側,腕橫紋上5寸,兩筋間),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郄門穴30次。
保護心臟穴位三:心前區
將左手放于左胸心前區,右手壓于左手之上,順時針旋轉按摩30次,再逆時針旋轉按摩30次。有疏通氣血,調養心臟,增強心臟功能的作用。
(2)按壓穴位,給心臟排毒
心臟的排毒要穴有少府穴和勞宮穴。
少府穴的取穴方法是:握拳時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按壓這個穴位不妨用些力,左右手交替。
勞宮穴的取穴方法是:握拳屈指時,位于中指和無名指指尖處。
勞宮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配合腳底的涌泉穴可以治療失眠、神經衰弱。
中醫認為失眠多是心腎不交,水火不濟造成的。如果在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擦熱雙手,右掌摩擦左涌泉,左掌摩擦右涌泉各36次,可以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水火既濟,心腎相交,促進睡眠。
(3)快樂發源地——膻中穴
中醫認為,心包主“喜樂出焉”,膻中穴就是我們快樂的發源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被氣著了,會不自覺地拍打自己的胸膛,這實際上是人們出于本能在拍打膻中穴。
每天晚上看電視或者入睡前按一下膻中穴可以讓我們快樂無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