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勇,房勇講師,房勇聯系方式,房勇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弘揚道家養生 關愛大眾健康
    5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房勇:先天不足后天補 之12
    2016-01-20 4700

    第三節  五臟養生與五行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和變化所構成,五行強調系統的思想。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古老的普通系統論。

    如果要清楚地認識五行的本質,必須從陰陽的變化規律中找尋。在陰陽的變化規律中,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陰陽相互消長;二是陰陽相互轉化。那么,陰陽的變化規律又是怎樣生化出五行的呢?

    其實這是很簡單的事情,從陰陽的變化規律中可以看到,陰陽相互作用產生的不同狀態只有五種:一是陰消陽長狀態;二是陽消陰長狀態;三是重陽極限狀態;四是重陰極限狀態;五是陰陽平衡狀態。這五種狀態就是五行的真實本質。

    將陰陽運動變化產生的五種狀態進行了形象化的的處理后,便有了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

    金的本質為陽消陰長狀態,木的本質為陰消陽長狀態,水的本質為重陰極限狀態,火的本質為重陽極限狀態,土的真實本質為陰陽平衡狀態。

    在長期的實踐運用中,五行為五種性質狀態的實質逐漸被人們淡化,而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則被人們誤當為五行的本質,所以一說到五行,人們自然而然地會想到這就是在說金、木、水、火、土。

    1.五行相生相克

    從本質上說,宇宙中一切事物必然是陰陽五種變化狀態的產物,宇宙間一切事物都必然在五行體系中有一個具體性的固定性質,而且這個性質是絕對不變的,比如人、動物、植物、礦物,它們由不同的陰陽狀態所產生,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靜止不動的,運動是永遠的本質,在不停的運動中,事物所處的狀態也會不停地發生變化。因此,一件事物的五行屬性,可以跟隨時間、環境、條件的改變而改變。

     

    比如草木的性質屬于木,當它發生燃燒時,就變為火;一件物體位于東方時,其性質定為木,當它轉移到南方后,其性質則定為火;一個人的性格處暴躁時,屬于火,當處于柔弱時,則屬于水。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個性質,依次如下:

    木-曰“曲直”。好華美,且具有風雅的個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愛,又行善的意思。

    火-曰“炎上”。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禮,就是為人謙讓謹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曰“稼穡”。性情溫厚篤實,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就是又誠實又溫厚誠懇之意。

    金-曰“從革”。性情剛強,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義,就是崇善棄惡,事事都順理。

    水-曰“潤下”。人聰明,并能推測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觀察事物詳細,對于任何事能預知前兆,善理權謀術事。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的說法。“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是互相反駁、互相戰斗、制衡。

    五行中,唯一有生命活力的是木,生命需要由水滋潤才能成長,故“水生木”。

    人類最早取得的人造火種是鉆木取火,所以“木生火”,生命在于運動,生命運動過程亦即能量釋放過程,亦即火的生成過程。

    “火曰炎上”指能量釋放,在能量釋放殆盡時,生命也走到盡頭,只剩下一堆灰燼,生命歸于一杯黃土,故“火生土”。

    土屬中性,是向上、外向、擴張發揮到極致的轉折點,蘊藏著盛名氣機,以及向下、肅殺、收斂之力,故“土生金”。

    “金生水”,古人認為地藏氣,氣升化為云,降為雨。這就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環狀態。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種屬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體的某種東西。在中醫里,用五行描述人體五臟系統(肝、心、脾、肺、腎)的功能和關系,注意這里的五臟也是個功能概念(稱為藏象),并不限于具體的解剖上的五臟。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人體的五臟與五行有著密切關系: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

    (1)肝:五行之木

    肝與膽互為臟腑表里,又屬筋骨和四肢。過旺或過衰,較易患肝、膽、頭、頸、四肢、關節、筋脈、眼和神經等方面的疾病。

    工作過于辛苦時,首要維護的就是肝。肝是身體里集中藏血的器官,當玩命工作時,肝就要玩命儲血。五行本來是按肝→心→脾→肺→腎這個方向相生的,肝過勞虛弱,心、脾、肺、腎都進入波及范圍,而且過勞積累的怒氣也會傷肝。肝膽相照,肝膽之間會互相影響,肝氣郁結或虛弱的人,要多吃綠色或酸味食物。

    (2)心:五行之火

    心臟與小腸互為臟腑表里,又屬血脈及整個循環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小腸、心臟、肩、血液、經血、臉部、牙齒、腹部和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由于心屬火,而高溫時候容易上火,心緒不寧,心跳加快,給心臟增加負擔,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養心。養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它們對應的是同為紅色的血液及負責血液循環的心臟,氣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虛寒體質人更可以多吃一些。心與小腸互為表里,心氣不順則小腸功能亦不調,吸收就會不好,心臟虛虧時要吃紅色或苦味食品。

    (3)腎:五行之水

    腎與膀胱互為臟腑表里,又屬腦與泌尿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腎、膀胱、脛、足、頭、肝、泌尿、陰部、腰部、耳、子宮和疝氣等方面的疾病。

    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之功能,腎氣虧損易陽氣衰弱,腰膝酸軟,易感風寒,生疾病等。由于工作繁忙, 現在很多人都選擇外出就餐,而大廚做飯共同的特點就是油大鹽大,這樣更下飯更香。可是鹽味屬水,和腎是一族,適量是有益的,過度是糟糕的。

    (4)脾:五行之土

    脾與胃互為表里,又屬腸及整個消化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脾、胃、肋、背、胸、肺和肚等方面的疾病。

    長夏多雨,是一年中最濕的時期。濕氣過多會傷害脾胃,脾胃受傷影響食欲,所以盛夏季節我們總是沒有胃口。而貪涼的下場,更是讓脾胃出現腹瀉、胃痛等問題。

    (5)肺:五行之金

    肺與大腸互為臟腑表里,又屬氣管及整個呼吸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大腸、肺、臍、咳痰、肝、皮膚、痔瘡和鼻氣管等方面的疾病。

    養肺的時節在秋季,可是肺與大腸是相表里的關系,肺陰虛易導致便秘,肺外合皮毛,皮膚也與之息息相關。所以夏季時節對肺部的保養也是必不可少的。

    2.五臟六腑五行學說

        五臟六腑五行學說認為:

    心主血氣,藏神,五行屬火,充于脈,其華榮于面,開竅于舌,與小腸互為表里,色紅,味苦,嗅焦;

    心肝疏泄,藏魂,五行屬木,充于筋,其華榮于爪,開竅于目,與膽互為表里,色青,味酸,嗅臊;

    脾主運化,藏意,五行屬土,充于肌,其華榮于唇,開竅于口,與胃互為表里,色黃,味甘,嗅香;

    肺主宣降,藏魄,五行屬金,充于皮,其華榮于毛,開竅于鼻,與大腸互為表里,色白,味辛,嗅腥;

    腎主精髓,藏志,五行屬水,充于骨,其華榮于發,開竅于耳,與膀胱互為表里,色黑,味咸,嗅腐。

    可以參考表3-1。

    表3-1  五臟六腑與五行

     

    (1)五臟六腑與五行原理

    五行是依據中國數千年來實踐經驗歸納的由木、火、土、金、水為符號的五行理論,它深刻的描繪出人體器官之間的相關性,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體的五個臟器。

    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有五臟就有六腑,五臟和六腑是經絡關系。

    肝為經,膽為絡,心為經,小腸為絡,脾為經,胃為絡,分泌系統是胰腺,肺為經,大腸為絡,腎為經,膀胱為絡,肝為經,膽為絡,肝膽相照,相互影響。心為經,小腸為絡,食物中營養,水分經小腸吸收后進入脾臟輸入肺,另一部分進入腎輸入膀胱,當心有火時,會使小腸受熱,受熱后的水分進入腎輸入膀胱,會出現尿熱,尿痛,甚至尿血的現象,如果久治不愈時,就考慮調理心臟等。

    脾為經,胃為絡,胃是容納食物的,象一個發酵器,脾象蒸餾器,提煉輸送,二者配合,將營養輸送到全身,由于經絡影響,胃寒脾受濕,脾受濕困胃,所以胃功能減退。肺為經,大腸為絡,肺受寒時,會出現腹瀉,時間久了會出現咳嗽的現象,肺有火時,會產生便秘,便秘久了會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負擔。腎為經,膀胱為絡,腎功能不全的人會出現膀胱炎,結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臟里邊就是說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腎好,腎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臟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幫助膽分泌膽汁兒的,肝功能不好時,立即對脾有一個壞影響,使食欲減退,厭油膩,腹脹,胃脹,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腎:脾有生化氣血作用,當這個功能差時,立即對腎有一個壞的影響。

    腎克心:比如心臟病,治了幾年,幾十年,最后還是死于心臟病,也就是西醫忽視了腎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當心有火時會出現胸悶氣短,前胸痛,因為心克肺,是相互制約的。肺克肝:肺有火時,肝火更旺,反過來就困擾著肺。

    從相克的理論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當一個臟器有病時,其他臟器就會受到連及傷害,也就是說當一個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內不能治愈,就會變成慢性病進入惡性循環,惡性循環的發展過程就是相克的連續,這樣周而復始的相克,就會使所有的臟器受損,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一種或同時出現幾種病癥,也就是中醫所說的五行不協調,陰陽不平衡。

    健康就是體內成分之間的適當平衡,一個人只有身體平衡了,人才會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當中。

    當一項機能特別突出的不足,就破壞了和諧,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疾病,那么有病就要有藥醫,下面就把我們公司最基礎,具有代表性的增建口服液介紹給大家,它具有既神奇又看似平淡的功效。

    (2)通過顏面觀察人的健康

    從五竅,五體,五志,五味,五色來表現:

    ①五竅

    肝開竅于目:肝臟不好眼睛干干澀澀。

    心開竅于舌:心臟不好的人影響中樞神經,吐字不清。

    脾開竅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無味,口唇無光澤。

    肺開竅于鼻:肺功能不好,會引起鼻塞,鼻炎,鼻竇炎。

    腎開竅于耳:腎功能不好會引起耳鳴,耳聾,中耳炎,鬧耳 底。

    ②五體

    肝主筋和指甲:久走傷筋,筋傷肝衰,肝好筋自然柔軟,肝不好腿抽筋,指甲有豎紋,不光滑。

    心主臉:心臟不好的人早晨起來臉浮腫。

    脾主肌肉:脾胃不和,肌肉就不發達,四肢無力。

    肺主皮毛:肺功能不強,頭發干燥,汗毛孔粗,皮膚無光澤。

    腎主骨:腎功能不強時,影響骨骼健康

    ③五志

    情緒會傷肝,怒則傷肝脾氣暴躁,控制不了天氣,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心:喜則傷心,注意心情,樂極生悲,不要去那種過于激動的場合。

    脾:思則傷脾。現在來自個方面非壓力很大,情緒緊張,思慮過度,導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面黃肌瘦。

    肺:悲憂傷肺,中國四大名著《紅樓夢》中林黛玉,悲也悲,喜也悲,悲傷過度,不停咳嗽,時間久了開始咳血,形成肺結核而死。

    腎:恐則傷腎。驚嚇刺激腎功能,膀胱內氣功能不好,您就說:嚇得屁滾尿流。

    ④五味

    肝功能不好的人少吃酸的,美味不可多用。

    心臟功能不全的人少吃苦的,苦味入心,苦的在血管里不易流動。

    脾功能不強的人少吃甜食,甜味入脾,影響消化。

    肺臟功能不強的人少吃辛辣的食物,辛辣入肺。

    腎功能不強的人少吃咸的,咸味入腎,咸味過重傷腎,美味不可多用。

    ⑤五色

    肝功能不強的人,臉色發青。

    心功能不強的人臉色發紅(高血壓的人臉色發紅)

    脾胃不和的人臉色發黃,無光澤。

    肺臟功能不強的人,臉色發白(結核的病人過午發燒,臉色發紅)

    腎功能不強的人,臉色發黑,因為腎過濾毒素的,如腎臟不好,毒素慮不出去,反射到臉上,所以臉色黑。

    (3)五臟六腑的生理

    肺,大腸為金

    肝,膽為木;

    腎,膀胱為水;

    心,小腸為火;

    脾,胃,胰為土。

    五行相克相生,治療疾病不可單一入手,其方法(包括調養),每種疾病至少二十五種,應擇優,排好順序,分階段治療。

    ①人體的發病因素

    情緒:人是有思維,有感情的,人的情緒變化會對健康有明顯的影響;

    氣候:氣候是影響人體健康的又一因素;

    環境污染:主要指水質,空氣,噪音;

    飲食:偏食、傷食、停食;

    濫用藥物。

    ②五臟的生理(腎)

    中醫認為腎的功能是藏精、生髓、生骨,為生育發育之源,又主納氣,主水,開竅于耳及二陰,其華在于發。

    血液循環的過濾器;

    腎主生殖;

    腎主水(泌尿);

    腎主骨生髓,通于腦”其華在發”;

    腎納氣,人體呼吸雖然是肺所生,但吸入之氣必須納于腎;

    絡膀光;

    腎開竅于耳及二陰。

    ③五臟的生理(肝)

    中醫認為肝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主筋,開竅于目,其華在爪。

    主免疫,肝有解毒功能;

    肝藏血,肝是血液的儲存器,向心臟供血;

    主謀慮,考慮判斷事情的能力與肝膽有關;

    主筋,其華在于爪.久走傷筋,筋傷肝衰;

    開竅于目,由于肝膽經絡走向眼睛,肝膽有病變會影響眼部;

    消化,膽汁是由肝臟分泌進入膽囊和十支腸,幫助腸道消化吸收營養.病變出現上逆苦水,消化不良,胃脹,腹脹;

    絡膽,出現膽結實,膽囊炎等。

    ④五臟的生理(脾)

    中醫所指的脾,主要指消化吸收功能而言,脾主暈化通血,主肌肉及四肢,開竅于口,其華在于唇.

    脾與胃有經絡關系,胃是容納與腐熟食物.脾是吸收輸送營養到心,肝,腎,胃,肺,大腦和四肢.

    脾生血,主運化,它將營養輸送到血液中;

    脾通血,脾臟有統攝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能力;

    脾主肌肉,脾健康肌肉發達有力;

    脾主四肢,功能好,四肢有力;

    脾向全身控制提供水液.脾臟輸布功能紊亂全身浮腫;

    絡胃,胃寒則脾濕。

    ⑤五臟的生理(肺)

    肺是宰相,開竅于鼻,配合心控制全身,也參與意識活動,憂悲易傷肺。

    主呼吸;

    通調水道,水道不通會出現浮腫;

    主皮毛,皮毛感受到氣溫,疼痛首先反射到肺;

    絡于大腸。

    ⑥五臟的生理(心)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為人體血液動力所在,并認為心主神志,開竅于舌,其華在面。

    心是推動血脈運行的臟器,屬火,是泵.它的功能出現問題,整個五臟六腑都出現問題;

    主思維 每個臟器與神經都有關系.古人把神賦予心,由陰氣,陽氣相互作用而成,精神體現人的意志.把魂賦予肝,魂是隨著精神而活動叫靈魂.如:痰迷心竅---癲癇(西醫);

    心主汗,汗為心之液.過多的流汗會導致心臟衰竭.自汗,盜汗,手足潮濕也說明心臟有病變;

    心開竅于舌,心有病變在舌反映出來.舌為心之苗.心血不足舌質淡白,心火旺(上)則舌質紅,甚至舌體糜爛.心血淤滯舌質紫暗或現瘀點,瘀班;

    絡小腸,心有火使小腸受熱,受熱的水分進入膀胱.出現尿痛,尿澀,尿熱甚至尿血。

    ⑦六腑的生理(膽)

    膽附于肝,內藏"膽汁",膽汁注入大腸,促進食物消化;

    膽氣與人的精神情志有關.驚悸,失眠,多夢,等精神情志癥狀,也從膽方面治療;

    膽病:嘔吐苦水,膽液外溢身,面目發黃等癥狀。

    ⑧六腑的生理(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胃:胃主主受納,腐熟水谷。中醫稱胃:山谷之海。胃謂后天之本,人以胃氣為本。胃氣不衰病愉快。 

    小腸:小腸分清濁。清為精養.濁為糟粕。吸收精養,經脾輸送身體個部分利用,剩余水。下輸膀胱。小腸病變,影響消化,小便異常。

    大腸:大腸接受小腸下注物。大腸虛:腸鳴,大便瀉等。大腸實:大便秘等。

    膀胱:膀胱是人體水的代謝器官之一。津液通過下焦陽氣,而為尿排除體外。

    三焦:三焦總司人體汽化,水谷精微生化精養,水液代謝。上焦司呼吸主血脈,謂氣。中焦熟水谷,吸精養通肺化生營血。下焦分清濁。

    ⑨五臟的病變反映

    腎:腰酸腿痛,腿沉,小便不順,下肢浮腫,頭暈,耳鳴,性冷淡,高血壓,不育癥,結石,炎癥,關節痛,呵喘不止;

    肝:口干苦,耳鳴,聾,偏頭痛,手腳抽筋肝區痛沉,易怒,多疑,惡心,嘔吐,易感冒,經期不正常,行走不穩等;

    脾:口臭酸,食欲退,愛睡,頭身沉重,皮膚瘙癢,胃反酸,隱痛,口,鼻,牙出血,便血,大失血等;

    肺:呵喘,咽干,多痰,浮腫,口鼻皮膚干燥,呼吸無力,大便干稀不定;

    心:胸悶氣短,心率不齊,胸心痛,失眠多夢,多汗,眩暈,口舌青紫,心悸,口舌生瘡。

    ⑩五臟病變臉部的反映

    腎:顴骨到耳之間,到下巴為腎反射區;

    肝:鼻梁中段和兩側為肝膽反射區;

    脾:鼻子尖是脾,兩側是胃;

    肺:前額和兩眉中間是肺;

    心:額頭,兩眼間是心,心血官反映區;

    小腸:鼻翅到眼外角是小腸;

    大腸:鼻翅兩側大腸;

    腦:兩眉間;

    生殖系統:上下嘴唇;

    心:壓力:印堂上.突發變化有病變,顏色發白,黑斑,紅,膿包,紅絲等。

    內分泌(激素),包括如下:

    甲狀腺:喉部.調節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基本生理過程;

    甲狀旁腺:棕黃色大豆大小的小體.調節鈣代謝.不足,血鈣下降,手足抽筋.亢進易骨折;

    腎上腺:

    腦垂體:生長素.催乳素.黑色細胞刺激素.促激素;

    松果體:7歲后萎縮,具有抑制性成熟;

    胰島腺: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代謝;

    生殖腺.激素,黃體(女)。

    3.五臟養生百病除

    幾千年來,五行理論被中醫傳承著,并用于實際的醫學中,在病因、病理、治療、用藥等方面,均以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來研究,五行理論成為中醫辯證論病的一種基礎性理論。

    我們知道,相生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有促進、助長和資生的作用。;而相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

    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保持事物發展變化的平衡與協調。

    五臟之間,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陽氣可以問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運化水谷之精氣可以益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氣清肅則津氣下行以資腎;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滋養肝的陰血等。

    五臟之間,肺(金)的清肅下降,可抑制肝(木)陽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以疏瀉脾(土)的壅滯,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防止腎(水)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陰的上濟,可以制約心(火)陽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即火克金。

    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此為五行相生的順序。當然,有相生就有相克,木、土、水、火、金則為五行相克的順序。五行相生與相克是單向而不可逆的,就像四時氣候的更迭,是不可逆的過程。五行相克正是這種不可逆的過程的反映。人身的元氣如果順天之機相生而轉,這是正常;如果倒退向后,這就是反常。

    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理論,可知五臟之間同樣會相生相克,也就是說,當一個臟器出現問題時,其他臟器就會受到牽連和傷害。當某個器官機能不足,就會破壞整體的和諧,失去了平衡,形成疾病。若在短期內不能治愈,其就會變成慢性病而進入五臟相克的惡性循環中。

    這種“相克”若是周而復始地進行,就會使所有的臟器受損,功能降低。當損傷達到一定程度,就會五行不協調,陰陽不平衡,出現一種或同時出現幾種病癥。因此,有病就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幫助下讓機體重回協調平衡的狀態。

    要保持身體健康,就要維持五臟平衡,只有順應五行,也就是順應自然,才能真的擁有健康

    五臟六腑是中醫的一個概念,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和本源,我們常說的養生,就是對五臟六腑的調養。比如,季節養生強調順四時適寒暑,最終落在實處,所調養的還是五臟六腑。

    凡是人體有了病,無論大小、輕重緩急,都和五臟六腑有著密切關系。無論是風邪外感,還是情志內傷,只要殃及臟腑令其功能失調,疾病也就隨之上身。只有臟腑平衡,氣血精津才能充盈暢達,身體才能健康安泰。

    人體的脾、心、肝、肺、腎并不是孤立的,它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中醫養生通過調養的方式來調動全身的能量,使肌體陰陽平衡、五臟調和、氣血暢通,從而健康百歲。

    (1)腎養生之道

    中醫認為,人體內臟是由臟腑組成,臟腑以五臟為中心,包括心、肝、脾、肺、腎。五臟六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通過相互聯系和制約,共同組成了動態平衡的整體。其中腎為臟腑陰陽之根本,“諸臟之陽全賴腎陽以溫之,諸臟之陰全賴腎陰以濡之”。

    就是說五臟六腑的陽都由腎陽來溫養,五臟六腑的陰都是由腎陰來供給,故各臟腑的盛衰都有賴于腎的健旺,因此有“腎為五臟六腑之根”的說法。也就是說腎中精氣的盛衰會影響其它臟腑的功能。

    《黃帝內經》認為腎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為生命的發動機,故古代醫家又稱腎為“先天之本”。

    中醫認為,腎藏精、精能生髓,其華在發。髓藏于骨腔中以營養骨骼,稱為“腎主骨”,“腎生髓”。腎精充足,則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滋養,則堅固有力。

    如果腎精虛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營養骨骼,便會出現骨骼軟弱無力,甚至發育不良,牙齒與骨一樣,也是由腎精所充養,稱為“齒為骨之余”。故凡小兒牙齒生長遲緩、成人牙齒松動或早期脫落,中醫認為均由腎精不足所致。發的營養雖源于血,但其生機卻根源于腎。

    因為腎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則毛發多而潤澤,即所謂“其華在發”。凡久病而見頭發稀疏、枯槁、脫落,或未老先衰、早脫、早白者,多屬腎精不足和血虛。

    人靜坐的時候會有很多生理反應,其中一個反應就是滿口生津。這代表你的腎氣、腎精得到補充了。所以腎陰虛的人口里會經常干,缺少唾液,這就是腎精不足了。

    那么腎精氣不足會出現哪些癥狀呢?常見的有腰膝酸軟、手腳冷、體虛乏力、耳鳴、脫發、牙齒松動、骨質疏松、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減退、不孕不育、腎虧、更年期綜合癥。

    (2)脾養生之道

    脾是人體氣血的“生產工廠”,生理功能“主運化”,就是將食物消化成為營養物質(也就是氣血),并將其運送到全身各處。

    歷代醫家非常重視脾的養生作用。《黃帝內經》指出:“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生氣血。”這就是說脾是人體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臟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胃功能好壞與人的情志也有密切關系,過思則傷脾。

     

    比如,三國時期,諸葛亮之所以只活54歲就死了,就是因為他過于疲勞、思慮過度造成不思飲食、脾衰弱,最終導致氣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了解一個人的氣血盛衰狀況,有一個小竅門,就是觀察口唇的色澤。脾開竅于口,口唇的色澤代表了氣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澤蒼白或暗淡無色,就表明脾氣不足,制造出的氣血不足,這個人多半是氣血虧虛。

    脾系統異常,常表現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脹、惡心、嘔吐、打嗝、燒心、腹瀉便秘、胃炎、胃腸潰瘍等癥狀。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癥狀,來判斷脾胃功能是否出了問題。

    (3)心養生之道

    在下棋時,不管是丟了車,丟了馬,還是丟了炮,只要老帥還在,這棋就沒輸;但老帥被對方吃掉了,你的車、馬、炮再多,也是輸了。心在人體五臟中的地位就是棋盤中的老帥,因此《黃帝內經》稱心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氣血運行。

    中醫說心藏神,心的氣血充盈,神得以涵養,那么人就頭腦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記憶力下降,睡眠淺而多夢,那就表明心氣、心血不夠用了,要趕快補充。

    中醫認為,大喜傷心。這就是說,過度驚喜會使心功能受損,比如范進中舉就是大喜傷心的典型例子。

    心開竅于舌。中醫通過觀察舌的形態與色澤變化,還有語言表達的流利程度來判斷心的功能狀況。比如舍尖經常潰瘍的人,就是心火旺;講話時頻繁出現斷點,就是太疲勞了,心氣虛弱不夠用了;舌根下的靜脈色澤紫黯而曲張,說明心血管多有動脈硬化。

    心系統功能異常,常出現以下癥狀:心慌心悸、心前區疼、嘴唇指甲發青、口舌生瘡、失眠多夢、神經衰弱、冠心病等。

    (4)肝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把肝比喻為“將軍之官”,用將軍剛強急噪的性格來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實上,脾氣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個人發脾氣時,你不要和他計較。為什么呢?因為他的肝氣過旺而化為火氣,克制不住。易怒的人,常會拍著桌子叫,他一定要把這股氣發出來,心里才會好受,否則憋在心里會害病的。等到這個氣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氣和了。但是如果一個人老是發怒,輕則血壓偏高,重則促使肝纖維化。

     

    三國時的周瑜大怒之下劍傷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傷肝”的典型案例。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別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態平和對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我們可以從指甲與眼睛的狀況來判斷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開竅于目,如果眼睛經常干澀,易迎風流淚,就表明肝陰血不夠。

    肝系統功能異常,常會出現口苦、頭暈目眩、眼干澀、目赤腫痛、兩肋脹痛、煩躁易怒、肝病、血壓高、血脂高、指甲干枯等癥狀。

    (5)肺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說:“肺系一身之氣,司呼吸、主皮毛,開竅于鼻。”因此,肺被稱為人體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氣機運行。

    悲傷會阻滯人體氣機的運行,故過悲則傷肺。

     

    《紅樓夢》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歡、悲悲切切,最終因肺病而死,是大悲傷肺的典型例子。因此,我們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態,避免不必要的悲傷情緒,否則有害于肺。

     

    如果病邪犯肺,導致肺氣宣降出入失調而不得解,常見以下癥狀出現:咳嗽、氣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時間長了,氣郁化火就會造成皮膚粗糙、痤瘡等。

    4.滋養五臟要順應天時

    《黃帝內經》認為:“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滋養五臟六腑要順應天時

    大自然的變化,有春、夏、秋、冬四時的交替,有寒、暑、燥、濕、風的氣候,形成了生、長、化、收、藏的規律。所以養生就要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規律,調整臟腑器官,適合自然界生、長、化、收、藏的變化,實現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順時養生,就是順四時、適寒暑,“時”即指年、月、日、時,也就是說調養臟腑是一項時刻都不可間斷的“工程”。

    人生于天地間,時時刻刻都受到大自然的影響,人體臟腑之氣的運動與大自然陰陽五行的運動相對應,所以對臟腑的調養就必然要順應天時氣候的變化。只有人體臟腑的生理活動適應四時陰陽之變化,才能與外界環境保持協調平衡。否則,就會為之所傷。陰陽四時是萬物的終結,是盛衰存亡的根本,違逆了它,就會產生災害;順從了它,就不會發生重病,這樣就可謂懂得了養生之道。

    其實,生命就是一個生老病死的過程,要養生,先把自己放到自然界的環境中去,按照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規律和特點來調節人體,健身防病。如果能順應自然規律,就可以頤養天年,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四季陰陽是萬物的根本,春夏要順應生發之氣養陽,秋冬順應收斂之氣而養陰。這是天地自然總結出來的養藏之道,我們只要順應、遵循就能夠健康長壽。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物的五味可以補益五臟,《黃帝內經》講過,五味分別進入各自所親和的臟,酸味的食物首先進入肝,苦味的首先進入心,甘味的首先進入脾,辛味的首先進入肺,咸味的首先進入腎的理論。

    食物分為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分別入五臟,對應肝、心、脾、肺、腎來起作用。五臟是食補的直接受益者。

    除了五味,中醫還用五色來對食物進行分類。五色是指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黃色適應甘味、青色適應酸味、黑色適應咸味、赤色適應苦味、白色適應辛味。

    可見,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別對應青、赤、黃、白、黑五色,五種色味分別入五臟,并在人的生命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只要這五種色味分別相和,彼此相宜,便有利于人體的和諧。

    綜上,五色養五臟,本味補本虛。青色、味酸的食物入肝,食之可養肝;紅色、味苦的食物入心,食之可養心;黃色、味甘的食物入脾,食之可健脾胃;白色、味辛的食物入肺,食之可益肺金;黑色、味咸的?物入腎,食之可補腎精。

    值得一提的是,中醫上所說的味甘,并不等同于甜食;味咸,也并非專指食鹽;青色,可泛指綠色;黑色,其實不一定要多么黑,顏色深的也可算在內。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aⅴ一区二区三区无卡无码|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 日本v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限乱码| 一区二区视频传媒有限公司|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播放| 久久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亚洲va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