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咖啡,國人更多的是想到星巴克,上島等咖啡連鎖品牌,或者是裝扮清新的文藝咖啡小店,而真正當做日常生活飲品的并不多。而在寶島臺灣的City Café,卻打破這一印象,在7-ELEVEN出售,一年賣出3億杯,成為臺灣民眾日常的飲品之一。
▲據City Café公布的最新數據,CITYCAFE 2015年共吸引2.8億人次到店購買,2016年預估銷售突破3億杯。
這3億杯咖啡,以一杯中杯咖啡高度12公分計,3億杯迭起來相當是7萬多棟101大樓的高度,足可繞臺灣30圈。
以容量計,一個標準游泳池是450噸立方米的泳池,3億杯咖啡可以填滿233座。
CityCafé是臺灣統一集團旗下7-ELEVEN便利店在2004年創立的販售咖啡品牌,目前已經發展成為臺灣第一咖啡品牌。
年營收破百億 City Café占據冠軍寶座
臺灣咖啡市場由1997年進入的星巴克帶動風潮,統一超商鮮食部長梁文源指出,其中最受臺灣人喜愛的口味是拿鐵,為市場主流。
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全臺有高達1萬多個據點供應平價咖啡,形成臺灣特有黑金文化。
去年咖啡營收突破百億元的統一超商直言,其所經營的City Café,市場占有率高達8.1%,坐穩連鎖便利商店販售咖啡的冠軍寶座。
初期砸廣告,銷量卻很慘淡
CityCafé并不是一開始就賣的那么順利,初期統一集團用做了2個動作,都賣的不理想。
1、在臺北市都會區500家7-ELEVEN便利店內試點。
2、拍攝第一支電視廣告。廣告訴求重點是7-ELEVEN無論白天、晚上,都在你我的身邊,任何時候想喝咖啡店門永遠開著,隨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失敗原因:
1、當時市場的環境及氛圍是不太能接受這件事,便利店怎么可能賣咖啡?也就是顧客的消費習慣還未養成。
2、大多門店認為,新商品的成功機會不高、導入咖啡機的意愿并不強。
3、廣告訴求方向不對,對于當時的環境來說,“隨時隨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是個假需求,顧客并不買單。
City Café又是如何逆襲成年銷3億杯的?
從2004年開始,City Café經歷了幾年的混沌發展期,增長緩慢,但好在統一的高層們仍然看好咖啡市場,一直在做培育工作,直到2007年,販售的店達到1000家,加上之前的營銷失敗經驗,統一集團打算再搏一把,重新調整各方面的策略。
1、在產品上創新,調整配方。
CityCafé的咖啡豆配方是經過特別調整:從南美洲進口咖啡豆,且是生豆,到臺灣時才烘培,增加新鮮度。且冰和熱咖啡的咖啡豆配方也不相同。
針對夏季天熱,推出冰咖啡,并開展促銷活動,也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第二杯半價”,讓銷量得到提升。
2、以情感訴求為重點,打出“整個城市,就是我的咖啡館”口號。
“新鮮、快速、無所不在”,這些訴求點完全不是顧客想要的,咖啡其實還是一個情感交流的東西,不在乎你具體說的那些東西。
CityCafé邀請知性及靈性兼具的女星─桂綸美,拍攝一支以城市為主題的咖啡,并打出“整個城市,就是我的咖啡館”口號。結果大受歡迎,在2008年,就創造了3倍的銷售業績提升。
CityCafé從都市出發,傳達一位都市知性女子的形象,藉由她來表達喝咖啡的心情,終于找到銷售咖啡的正確方式。
3、選對了代言人。
一個品牌的代言人毋庸置疑,也是非常的重要,選對了,帶來銷量的翻倍,選錯了,可能會毀了一個品牌。City Café選擇桂綸鎂,無疑是很明智的選擇。
作娛樂圈的氣質女神,桂綸鎂在臺灣年輕人中具有很高的人氣。她一直和City Café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品牌的廣告語也從“整個城市,就是我的咖啡館”變化為“在城市,探索城事”。
最近,出道14年的桂綸鎂和CityCafé拍攝了一分鐘主題為“再見”的探索影展,在臺灣獲得了廣泛的傳播,也可以說是對桂綸鎂14年演藝生涯的一個總結。
4、搭上“金馬獎”,在營銷方式上推陳出新。
CityCafé連續4年榮獲金馬影展唯一指定咖啡品牌,除了店頭的視覺設計,咖啡杯套、杯身也融入金馬影展視覺。5000多家7-11門店同步進行,達到非常好的宣傳效果,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7-11換上第52屆金馬獎的主題視覺,并在咖啡杯身及杯套換上全新設計,首度推出限量黑色質感金馬杯。
7-11City Café還以「深耕本土藝文形象」為主軸,著重打“情感牌”,春節期間首次推出插畫家王春子手繪、展現家人團圓時刻的限量紙杯,受到好評,然后與華人首位入圍葛萊美包裝設計獎的設計師蕭青陽合作,再推第2波夏季限定紙杯。
▲CITY CAFE今年春節期間首次推出插畫家王春子手繪、展現家人團圓時刻的限量紙杯。
▲蕭青陽設計的CITY CAFE夏季限定杯,有心曠神怡(左)、無窮想像(右)2款。
CityCafé不定時推出各種杯,以拉近和年輕人的距離,讓購買民眾能轉換不用的心情,推出的4款CITY CAFE咖啡因表情杯,包含「bb杯」、「TT杯」、「ZZ杯」與「XX杯」,分別代表放空、傷心、疲累與不開心。
▲CITY CAFE咖啡因表情杯,運用網絡世代無國界限制語言詮釋。
在行銷手法上,City Café推出新的創意,第一波打出“集點數、換贈品”活動。推出的贈品是來自英國的柏靈頓熊,梁文源說:“贈品的背后要有故事,柏靈頓熊是一只城市熊,他的形象是拉著一個旅行箱到世界各國旅行。”搭配城市形象,柏靈頓熊有六種不同裝扮,包括東京、巴黎、臺北、開普頓、紐約等,并意外培養一批收集柏靈頓熊的粉絲。
“多、變、快、潮流”, City Café不斷緊跟時尚潮流和元素,抓住年輕人喜歡新鮮事物的心理,不斷通過創新的營銷方式拉近與他們的距離。
10多年過去了,CityCafé已經成為臺灣年輕人中的一種飲食符號,成為流行的大眾消費品,從2005年開售到現在,從270萬到3億杯,City Café的銷售增長了百倍。
經營CITY CAFE六年,7-ELEVEN拿下便利商店銷售咖啡的第一名,目前在臺灣5000多家店,已有九成店買得到現煮咖啡。未來City Café將學習UNIQLO 的作法,持續推出超值、平價、時尚感的咖啡,并讓咖啡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
《商業模式創新閉門會》預告
如何規劃和打造企業“獨特價值”?
如何借助創新工具,跳出經驗局限和慣性思維?
如何有效梳理商業模式,發現問題并加以改進?
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設計出獨特而有競爭力的盈利方式?
如何突破現有企業邊界,打造更好的企業生態?
答案盡在,創富志《商業模式創新閉門會》!
創富志《商業模式創新閉門會》,將創新思維工具與商業模式融合在一起,讓你和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創始人一起,在統一的框架和語言里,思考企業的個性問題,打破習慣性思維框架,尋找企業轉型發展的新機會。
在這里,你不僅能了解“魏朱商業模式”理論,還能掌握一套可以直接帶回企業運用的視覺化工具,并從中推演創新的可能,避免風險,產生創新落地方案。
一、學習目標
1、目標:在魏朱六要素的基礎上,結合國際知名的創新方法,協助你從自身出發,尋求更多商業模式創新的可能性。
2、拓展:拓展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不僅僅在于目前看到的,也可能在看不到、甚至是目前不相干的地方重新定位商業模式,找尋新的價值。
3、挖掘:挖掘自身,利益相關者的資源能力針對盈利模式的各種設想。
4、創新:產生新的可能性,設計新的業務系統圖。
二、學習工具
A 創新工具
亞歷克斯·奧斯本是美國創新技法和創新過程之父。1941年出版《思考的方法》提出了世界第一個創新發明技法“智力激勵法”。1941年出版世界上的第一部創新學專著《創造性想象》,提出了奧斯本檢核表法,此書的銷量4億冊已超過《圣經》是目前所有創新技法的基礎。他發明的檢核表法技巧,在1971年由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艾伯爾(Robert F.Eberle)濃縮為主要7個創新思考方向,稱為奔馳法(SCAMPER):
1、代(Substituted,S)何物可被“取代”?
2、結(Combined,C)可與何物“結合”而成為一體?
3、應(Adapt,A)是否能“適應”、“調整”?
4、改(Modify, Magnify )可否改變原物的某些特質與意義或者放大?
5、他(Put to other uses,P)可有“其它”的用途?在其他領域使用?
6、去(Eliminate,E)可否“除去”?可否濃縮、精簡?
7、重(Rearrange,Reverse)重組與反向各個要素。
運用這些打破方向進行交易結構與盈利模式創新
B 魏朱六要素+視覺化工具
1、魏朱六要素畫布:全新演繹魏朱六要素,并且能夠將六要素的內容展示在一張畫布上,協助創始人繪制出目前企業的交易狀況與盈利模式。
2、思維圖與商業生態圖:運用全新的視角繪制出企業的商業生態圖。
3、PMS(優勢,劣勢,獨特點)腦圖:分析自身資源能力,以獨特資源重構交易結構。
“魏朱六要素”模型 在一個以你的企業為焦點的商業模式中,交織著各種“利益相關者”——可能是你的顧客、供應商、合作伙伴、經銷商等,它們之間通過各種“交易結構”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商業模式。這個商業模式經常會遇到挑戰,為了獲得競爭優勢,企業家不得不經常重新設計商業模式,為自己創造更有力的商業生態環境。
*上課內容會依據現場實際狀況動態調整
三、學習收獲
1、無縫整合“魏朱商業模式”理論以及視覺化工具,繪制出企業的交易結構與盈利模式框架,讓創始人不僅了解商業模式還能完整畫出自己的商業模式,開啟全新的商業視角。
2、依據展示出的交易結構與盈利模式,與高價值創始人群體跨界創新;打破常規的思維模式,發掘新的商業生態,從最大膽的方向設計新的可能性
3、分析自己關鍵資源能力,重構交易結構;
4、得到商業模式專家指導,獲得商業模式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