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藍領和白領的界限將會消失
近日,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坪山做了題為《新常態和中國經濟的走向》的學術報告。本文根據報告內容整理。
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只有進行時、沒有終點。一定要設法讓更多的人能夠參加到創業、創新的潮流中去。創業要處理好“三個清單”的問題。
第一個是“負面清單”,規定了什么行業不能進去、什么行業限制進入,不是被禁止的行業、不是被限制的行業,都可以做;第二個是“權利清單”,就是政府要依法、依章辦事,不能過多干預市場;第三個是“責任清單”,包括政府、政府下屬的部門,在執法、執政的時候必須按程序辦,必須按規定的日期批,這就可以制止亂作為和不作為。
在當前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改革轉型中,要推動職業經理人制度的發展。職業經理人制度是慢慢在德國推廣開來的,這個對我們今天的民營企業來說值得借鑒,今后的民營企業走職業經理人道路,會非常有潛力。潛力在哪里?比如一個職業經理人,他可能有過在國資委主管企業的經驗,退休或辭職以后加入了職業經理人的隊伍,是專業的人才。這對于民營企業的轉型來說,是很重要的。
當前,很多民營企業選擇繼承人不外乎兩種方式:一個辦法就是“從賢”,誰最賢我挑誰;二是“唯親”,誰跟我最親,幾個兒子中我最喜歡哪個兒子我就選誰。這在長遠來說都是有毛病的,維持一段時間之后,企業要繼續發展,終究還是要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
職業經理人可以經過考察、推薦、試用來選人,最后職業經理人轉化為合股人,企業就延續下去了,這都是國外的一些經驗,對我們來說很多地方可以做參考。中國有中國的國情,廣東有廣東的省情,深圳有深圳的市情,究竟在什么樣的程度上做?先別著急,先把職業經理人的市場形成,這樣就能適應第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也能適應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
新人口紅利從哪來?——來自創業者、專業人員和農民。
現在一般會說,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用完了,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枯竭了。這話不準確,為什么不準確,因為物價的上升、工資的上漲,舊的人口紅利的確是在用完的過程中,然而我們還可以創造新的人口紅利。
還有一點要注意到的,就是藍領、白領工人的界限正在逐步消失。當前,北京的環衛工人坐在計算邊上完成工作,過去憑體力去掃馬路、清垃圾的狀況,現在變成了計算機指揮,運用機械設備去做。
危險的工作由機器人去做,所以藍領和白領的界限將來會逐步消失。當人們都在計算機邊上的時候,你能說誰是白領、誰是藍領嗎?說不出來的,這個界限在逐漸消失,可能十年、二十年以后就沒有了。大家都在運用計算機操縱機器人。
在此前提下,新的人口紅利將會在哪里產生?新的人口紅利將來自創業者、創新者,來自技術學校的畢業生,成長起來的新的專業人員,也來自農民——他們正在努力學習成為新型的農場主。未來,中國不僅將會有新的紅利,而且中國的人口多,新人口紅利的數量也是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