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炎炎烈日下,大衛領著一群工人正在鐵路的路基上作業,一輛豪華列車緩緩駛來,這群工人不得不暫時放下手頭工作。火車駛到他們面前時,突然停住,最后一節車廂的窗戶打開,一個友善的聲音從里面傳出來:“大衛,是你嗎?”工人隊長大衛回答說:“是的,吉姆,能看到你真高興。”寒暄幾句后,大衛就被喊他名字的人——鐵路公司董事長吉姆邀請到火車上。兩人談了一個多小時后,才握手話別。
火車離開后,工人們立刻把大衛圍住,對他居然是公司董事長的朋友而感到吃驚。大衛說明了他與吉姆共事的經歷。有人因此半開玩笑地問他:“為什么吉姆已成為董事長,而你卻還在太陽下工作呢?”大衛意味深長地說:“二十年前我為每小時1.75美元的工資工作,而吉姆卻為鐵路事業工作。”
大衛的回答形象地說出了造成兩個人差別的深層原因。工作有著比薪水更為豐富的內涵。
人們都在做事,但做事的效果卻是截然不同的,有的人從事情中看到了事業,是在為事業而工作,而有的人則只看到了事情中所包含的薪水,是在為薪水而工作。
從企業來說,所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幫助員工發現工作的意義,讓他們獲得事業成就感。
那么,怎樣才能讓員工做到這一點呢?我認為,做到以下兩點至關重要。
第一、公司要提煉出核心價值觀,并確定自己的經營理念和使命。
公司有了為全體成員所一致認同的價值觀,員工在經營過程中,就會依據這個價值觀對所要做的事情做出是非、善惡及該做與不該做的判斷;有了經營理念和使命,員工會將自己的行為與公司的使命聯系在一起,從而找到自己行為以外的社會意義(當然,贏利是夠不上公司的使命的,即不能作為公司的使命,公司的使命一定要與社會的普遍價值聯系起來,但可以作為公司經營的目標之一),從而獲得事業成就感。
第二、公司要幫助員工成長。
現在,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成為所有公司一致認同的追求。這是正確的,但光做到此還不夠,還要提高員工的素質。因為只有一流素質的員工,才能提供一流品質的產品和服務,而很少有公司認識到這一點。大多數公司還只是把員工當成了可以創造價值的工具,而沒有把他們當成有主觀能動性的人。這就造成了現代管理所解決不了的諸多問題。
如果說,產品還可以通過檢查來保證質量的話,那么,離開了監督的員工所提供的服務,就無法保證其質量了。所以,企業首先要把員工當成人,當成愛好不同、性情各異的素質有差別的人,并把提高員工素質當成第一位的目標。
在培養員工的過程中,企業要讓員工明白,工作崗位是員工成長的平臺。員工技能的提高、與其他員工交往及協同能力的提高、心理素質的提高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依托工作崗位來展開的。員工人格的完美,是通過提供生產或提供完美的產品和服務來體現的。當然,這個過程也是員工獲得不斷提高薪水的過程。但是,要讓員工明白,薪水等外在的收獲是內在提高的外在表現,是其所創造的價值的表現形式。
當然,我認為,要讓員工接受這些觀念,公司就必須有其明確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
現在,一些跨國公司如惠普、麥當勞、肯德基等,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紛紛設立商學院,或者設立專門的培訓機構,對包括剛加入的員工在內的各級員工進行培訓,以提高員工的素質。
我們國內的企業也開始重視培訓,但是,如果它們不明確這樣做的基礎的話,這種活動是不會長久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我認為,一個組織最應該做的是:幫助員工發現自己行為的意義,讓他們獲得工作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