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與客戶負責人和用戶代表問答形式的溝通,準確了解和獲取客戶的需求。
1. 目標系統服務的范圍,客戶(負責人)希望系統達到什么目標?
2. 對系統的項目實施在時間和資金上有什么大概的計劃或想法。
3. 目標系統的使用對象(用戶)的類型,不同系統用戶分別關注系統的哪些特性。系統用戶在權限上有什么要求? 系統用戶的分布情況。
4. 這個系統的實施依賴于什么條件(業務上、管理上、技術上、資金上、發展計劃上、人員配備上、數據準備上等等),現在這些條件是否已經成熟。
5. 客戶現有的技術資源,設備、軟件、人員,有什么可以用在目標系統上。
6. 系統的實施是否配合客戶的其他方面的相關工作計劃同步進行(譬如公司治理變革、業務戰略規劃、管理體制調整、業務流程優化、新業務開發、業務自動化等等),對進度和配合方式上有什么要求?
7. 用戶的基本概況:主要業務,管理組織架構,業務發展狀況,各類型員工特征和數量規模。
8. 目標系統實施的背景因素: 目標系統所服務的業務的特點,地位,業務發展上現在存在什么矛盾,問題。實現這個系統對業務發展的意義。
9. 目標系統所服務的業務基本要素分析:
9.1業務流程和業務活動;
9.2業務的組織架構,業務中員工角色和職責, 員工在業務流程中要負責與完成的任務;
9.3業務的實體(產品、帳戶、客戶、交易、憑證、員工……)和信息內容;
9.4 業務間的協作關系;
9.5 業務的區域(地理位置);
9.6 業務的環境和依賴條件;
9.7 觸發業務的場景;
9.8 本業務處理結束后的下一個承接業務;
10.現有的業務流程中有哪些環節是已經電子化的,其功能在現有的什么系統上實現了,使用情況如何?
11.現有的業務流程中有哪些環節還是手工操作,是否有實現電子化的需求。
12.業務流程中那些部分有自動化的需求。
13.目標系統所服務的業務現在的業務流程將來有沒有調整和改變的可能,要求系統如何適應這個調整和改變。
14.系統所服務的業務所涉及的信息的構成,分布,存放形式。其中哪些資料已經電子化,存放在什么系統,什么數據庫上,使用什么具體的技術平臺和技術產品。有哪些信息還沒有電子化,需要補充錄入到目標系統中?
15.系統的信息需求,那些信息需要本系統來管理,哪些信息是需要和別的系統交互才能獲取的?
16.對系統性能上的大概要求,響應時間,同時使用的用戶數目。
17.對系統在采用的技術平臺上有沒有什么限制?硬件上、軟件上的要求。
18.對目標系統的其他方面限制。
19.目標系統的功能需求,功能需求清單,這些功能對應滿足流程那些部分的需要?
20.能否對功能按照重要性和迫切性做個排列順序,功能之間的依賴關系,什么功能的實現以其他功能為前提和基礎。
21.系統的用戶用什么功能完成他們在業務流程中的什么任務?
22.對收集的功能需求按以下分類標準分類
期望需求,即客戶或許并未提及,但如若缺少會讓他們感到不滿意;
普通需求;
興奮需求,即實現了會給客戶帶去驚喜,但若未實現也不會受到責備。
需求類型 | 含義 | 對應調查問卷中的問題 |
業務需求 | 反映了組織機構或客戶對系統、產品高層次的目標要求。 | 1,3,8,10,11,12,13 |
用戶需求 | 描述了用戶使用產品在其工作中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 3,9, 21 |
功能需求 | 定義了開發人員必須實現的軟件功能,使用戶利用系統能夠完成他們的任務,從而滿足了業務需求。 | 19,20,21,22 |
信息需求 | 定義系統的信息對象,內容,結構,格式,計量單位 | 9.3, 14,15 |
非功能性的需求 | 描述了系統的條件與限制,它包括產品必須遵從的標準、規范和約束,操作界面的具體細節和構造上的限制 | 2,4,5,6,7,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