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2009技術規范精髓
暨企業應用TS16949體系標準成功實施系統和過程改進之方法
為協調國際范圍內對各汽車供應鏈質量管理體系的不同要求,國際汽車特別工作組(IATF)聯合各國汽車工業協會制定汽車工業通用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ISO/TS16949,該體系整合了世界上各大汽車工業的要求,單一化認證流程,將取代QS9000(美國汽車工業標準)、VDA6.1(德國汽車工業標準)、EAQF(法國汽車工業標準) 、AVSQ(意大利汽車工業標準)。福特、通用、克萊斯勒、BMW、菲亞特、雷諾及德國福斯等汽車大廠公開表示支持ISO/TS16949的施行。
多年來,大多數企業都推行或認證了TS16949或QS9000及VDA等管理體系標準,大多數企業也獲得了外部認證機構的認證證書,但多數企業并沒有真正應用TS16949或QS9000及VDA等管理體系標準實施系統及過程改進,或取得與公司商業目標有關的績效提升;而恰恰系統和過程改進或持續改進是TS16949或QS9000及VDA6.1等管理體系標準的重要精髓;
每當我與那些車廠及零部件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談及系統和過程改進時,總會得到很多的反饋,但其中大多數都是挫折或失意。系統和過程改進的確存在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都已經得到解決,如美國波音、IBM、中國華為、大眾、豐田等企業均有成功實踐。
現在越來越多的管理者認識到系統和過程是一種強大的企業資產,然而,這些人同樣認識到:要步入系統化和科學化管理的殿堂,必須進行有組織的系統和過程改進。有人甚至發現,必須身體力行地去領導這種改進,這種改進并非一種簡單的變化,與所有變化一樣,它并不是提醒人們應該做什么,而需要具體的方法。本課程將介紹如何通過具體方法成功實現組織的系統和過程改進;
掌握這些方法,可以成功實施TS16949或QS9000及VDA6.1等管理體系標準基礎上的系統和過程改進;
培訓目的:
本課程通過高度參與和實際案例的課程能讓所有學員對ISO/TS16949:2009版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和條款有深入的理解。學員應能理解ISO/TS16949:2009技術規范要求,通過培訓、討論、練習和案例研究,加強學員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掌握運用ISO/TS16949:2009技術規范達成品質保證的方法。
掌握應用TS16949體系標準成功實施系統和過程改進之方法,可以成功實施TS16949或QS9000及VDA6.1等管理體系標準基礎上的系統和過程改進;
課程時間:2天/12小時
課程對象:企業CEO、副總裁、部門經理、管理代表、系統和過程管理部門負責人及小組核心骨干、質量管理經理、管理體系部門負責人和成員等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TS16949或QS9000及VDA6.1等管理體系標準的精髓,產品實現關鍵過程及管理過程條款講解和過程最佳實踐總結
TS16949或QS9000及VDA6.1等管理體系標準的精髓:
滿足顧客及法規需求和系統過程改進(持續改進);透過過程及系統的管理實施過程及系統改進,提高過程能力成熟度和穩定,從質量控制走向真正意義上的質量保證;
2. TS16949:2009技術規范產品實現關鍵過程標準條款講解及過程的最佳實踐:
TS16949:2009技術規范(7.2,與產品有關要求識別過程)條款要求講解;輸入-輸出;過程主要活動;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與企業問題解答。
與產品有關要求識別過程(需求開發過程)最佳實踐解釋:過程輸入、輸出;需求開發、評審、承諾、變更管理、需求跟蹤;
與產品有關要求識別過程(需求開發過程)有效性和效率如何衡量?
TS16949:2009技術規范(7.3設計開發過程)條款要求講解;輸入-輸出;過程主要活動;案例分析;(7.1;7.2;7.3)條款要求與APQP、PPAP、 FMEA、 SPC、MSA運用; 第四版FMEA的變化點和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案例分析與企業問題解答。
設計開發過程(技術解決方案)最佳實踐:過程輸入、輸出;輸入評審、設計開發、輸出評審、驗證、確認、變更控制;
設計開發過程(技術解決方案)有效性和效率如何衡量?
TS16949:2009技術規范(7.4;)條款要求如何實現TS16949:2009技術規范的目標;
TS16949:2009技術規范(7.4;)條款要求講解;采購過程:輸入-輸出;過程主要活動;案例分析;
采購過程(包括供應商管理體系)最佳實踐解釋:過程輸入、輸出;采購信息、供應商初期評價、定期評價、采購產品的驗證;
采購過程(包括供應商管理體系)有效性和效率如何衡量?
TS16949:2009技術規范(7.5;7.6)條款要求如何實現TS16949:2009技術規范的目標;TS16949:2009技術規范(7.5;7.6)條款要求講解;生產交付與服務過程:輸入-輸出;過程主要活動;案例分析;(7.4;7.5;7.6)條款要求與APQP、PPAP、 FMEA、 SPC、MSA運用。案例分析與企業問題解答。
生產、交付和服務提供過程最佳實踐:過程輸入、輸出;生產計劃、生產準備、過程控制、產品驗證和確認、發行和交付;
生產、交付和服務過程有效性和效率如何衡量?
TS16949:2009技術規范(第4; 5;6;8章節)條款講解與管理過程的共性最佳實踐;過程方法;
TS16949:2009技術規范(第4; 5;6;8章節)條款講解:
TS16949:2009技術規范(第4; 5;章節)條款要求如何實現TS16949:2009技術規范的目標;TS16949:2009技術規范(第4; 5;章節)條款要求講解;
如何運用過程方法策劃質量管理體系和各過程;
文件控制過程和記錄控制過程:輸入-輸出;過程主要活動;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與企業問題解答。
TS16949:2009技術規范(第6章節)條款要求如何實現TS16949:2009技術規范的目標;TS16949:2009技術規范(第6章節)條款要求講解;
人力資源管理過程、設施設施管理過程、工作環境管理過程:輸入-輸出;過程主要活動;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與企業問題解答。
TS16949:2009技術規范(第8章節)條款要求如何實現TS16949:2009技術規范的目標;TS16949:2009技術規范(第8章節)條款要求講解;
顧客滿意度調查過程、過程監視和測量過程、數據分析過程、持續改進過程:輸入-輸出;過程主要活動;案例分析;
管理過程的共性最佳實踐:
策劃、組織、帶動、監視測量分析改進;過程及系統管理的12要素模型;
過程管理者如何進行過程管理?如何通過過程管理實施改進,提高過程能力成熟度和穩定,從質量控制走向真正意義上的質量保證;
系統管理者如何管理系統?如何通過系統管理實施改進,提高系統能力成熟度和穩定,從質量控制走向真正意義上的質量保證;
過程方法:
什么是過程方法;IATF推薦之三大過程分類;過程之相互關系;過程分析方法—烏龜圖;過程分析方法—章魚圖;如何確定公司的COP、SP、MP過程;如何運用過程方法策劃和管理質量管理體系和各過程;
案例分析與企業問題解答。
第二部分、基于TS16949或QS9000及VDA6.1等管理體系標準系統和過程改進失敗的原因和案例:
1.失敗原因:系統和過程改進需求和方向不明確(市場、過程、產品);過程中的盲目的需求變化;
2.失敗原因:不切實際的時間安排和計劃;缺乏業內最佳過程實踐指導;
3.失敗原因:不恰當的人員配置;缺少遵守紀律且積極向上的專業技術團隊
總是相信奇跡;
4.失敗原因:管理人員做出毫無紀律的承諾,并且沒有強調正確執行的必要;沒有堅持按照正確的方式工作,如堅持有計劃且有紀律可循的工作方式;
5.失敗原因:低質量的工作的危害;質量不是最優先考慮的事情,經常因為進度原因而降低質量要求;
…………
…………
…………
第三部分、企業成功實施系統和過程改進之方法
1.理性管理的方法:
a.確定系統過程改進需求和改進的方向及改進項:設立具有挑戰性長期目標,然后將這些目標分解成符合實際情況的可度量的短期目標,并對目標進行評審和跟蹤;
建立組織過程需要:商業目標
評價組織過程
識別組織過程改進項
b.策劃與執行系統過程改進:制定具體而完整和切實可行的計劃并審核或評審這些計劃,然后與執行工作的人員協商計劃執行的方式;
建立過程改進行動計劃和度量及跟蹤計劃
執行過程行動計劃,要求有紀律的工作,執行度量和跟蹤,強調事實和數據的重要性,并用事實和數據監督改進工作和改進成效;
c.七個轉變步驟和基于IDEAL模型的系統和過程改進流程步驟及行動計劃:
1.七個轉變步驟
2.IDEALSM 模型
3.行動計劃和成功案例;
d.推廣組織過程資產及并將過程相關經驗教訓納入組織過程資產庫
推廣組織過程資產
推廣標準過程
監督執行情況和工作,并用當前的數據預測和解決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或糾正當前問題;
將過程相關經驗教訓納入組織過程資產庫
2.優先保證質量,質量是最優先考慮的事情,不因進度原因而降低質量要求;
a.質量危及企業的生存;
b.人必定會犯錯誤,因為他們是人;
c.檢查和解決一個問題的代價隨著過程的推進呈指數增長;
d.最好由工作的本人找到并解決問題;
e.有效的問題的排除方法是需要接受正規的培訓;
f.如果你不能有效管理質量,那么其他任何人更不會關心質量;
3.管理者的重任:明確的目標、分解給特定人員、度量和跟蹤目標、改變管理行為、有效的工作新方法、改變員工的工作行為;
a.設定目標是,必須設立明確的目標而可測的目標,將它們分配給特定的人員并跟蹤這些人的業績;
b.經過度量的目標會被進行有效的管理,而處于管理之下的能夠得以實現;
c.沒有經過度量和管理的目標不能得以實現,而執行性能可能更差;
d.要提高過程業績,必須改變員工行為;要改變員工行為,必須讓員工相信新的方法對他們有用,同時,員工必須要清楚如何制訂詳細的計劃、管理質量并采用有效的工作方法;
e.要改變過程的組織過程能力,員工必須始終如一使用自己知道的方法,而管理人員必須在過程中對其進行指導、支持和培訓;管理人員必須認可那些方法并支持員工及工程師使用它們;
f.要真正改變管理行為和員工的工作行為,管理人員必須負起實施改變的重任;
4.組建積極向上的團隊:
a.如何組建積極向上的團隊
b.如何激勵團隊
c.組建盡責的團隊
d.信任的環境
e.保持團隊的穩定
第四部分、課程總結和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