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不時會出現一些問題:有的資金發生危機,使企業轉不動或投資發展受瓶頸制約。有的把握不好庫存與質量的關系,產品滯銷滯壓時,就將沒有質量問題的產品廉價推銷;產品暢銷庫存空空時,為了增產就“蘿卜快了不洗泥”不顧產品質量,盲目投產。有的企業為了抓生產,就將人機資源滿負荷運轉、甚至超負荷運轉,如此以來、設備易出故障、工人也會疲勞,一旦市場需求增加,再也無能為力。有的企業出了一種好產品或目前經營狀況不錯時,就沾沾自喜,不能及時研發新產品或及時調整經營管理思路思路,結果會停滯不前或出現危機。有的對現代化知識與技能學習和補充不夠,缺乏憂患意識,難以駕馭瞬息萬變的市場,出現了心理素質障礙。有的不是以人為本,為了節省成本,就招用臨時工,給職工發低工資,不給職工交保險,難以留住人才,因此企業人心渙散,沒有凝聚力,發展自然受阻。類似問題還有不少,使企業經不住市場風浪的沖擊,有的甚至一潰千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要學習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水壩式經營法”。人們修筑水壩,主要目的是蓄水備用、防洪抗災和提供水源。松下認為, 企業也要筑起這種功能的水壩,來應對外在市場形式的變化,形成有備無患的調節機制,維持企業的穩定與發展。引申一下就是要在資金、設備、庫存、技術、企劃、人員開發等各個環節都筑起堅實的水壩,保持正常發展。
比如說“資金水壩”,一個企業要經營10萬元資金的生意,就需要準備12萬元以上的資金。要是不留余地,突然遇到急需資金的新情況,馬上就捉襟見肘,不但限制了企業的發展,連老本也發揮不了作用。
“設備水壩”也是如此,就是企業的設備使用不能達到百分之百,更不能超負荷,最好是只運用百分之八十或百分之九十。這樣設備會輕松合理運轉,也不怕有的設備出故障,工人也不至于疲勞過度
如果企業到了設備100%運轉和職工疲勞才能盈利的地步,這是相當危險的,因為一旦市場需求增加,再也無能為力。如果設備有10%-20%的能力剩余,職工精力充沛,就不怕市場變化,馬上可提高產量,增加效益。
“人才水壩”最重要,因為企業必須以人為本。有一個比喻最能說明人的重要,就是企業的“企”字,是由“人”和“止”構成的,要是沒有了“人”,企業也就“止”了,這個人當然是真正的人才了。企業要發展必須引進和培養各種人才,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使用臨時工和不為職工謀福利,也不能任人唯親搞家族式經營。不把職工當人看,容不下人才,不能給員工準確定位并建立長期的人才培訓計劃,搞家族統治的企業,非常危險不能長久。也就是說這樣的企業沒有筑起人才水壩,最終一切都會流失。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當一個企業用合理科學的方法構建出自己的人才體系,并且使人心與企業的目標融合在一起的框架,才是經得起市場考驗的人才水壩。
還有諸如“庫存和質量的水壩”,即產品要保持適量的庫存,以應生產停滯或產量減少之急,更要保證質量。“新產品水壩”也不應忽視,在出老產品的同時,要走上步看下步研制新產品,跟上市場的變化,“心理水壩”更要筑牢,這種思想上的水壩是指導和制約其他水壩的,有了心理水壩”,樹立了憂患意識,才能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處變不驚。
筑起經營水壩,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必須加而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