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部門主管與同級相處的藝術
職場上同級主管之間的關系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其間的矛盾仿佛使人踏上了一個“蹺蹺板”,要求彼此積極配合起來,找好平衡,一旦某個動作協調不好,就很可能使人摔倒在地,所以,處理好同僚之間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是部門主管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
4.1 同級主管間相處的原則
在一個單位或部門系統內,同級部門主管之間既有分工又有聯系,彼此之間相處時應該把握什么樣的分寸呢?
與同級主管相處,太疏遠了顯然不好,人家會誤認為你不合群、孤僻、性格高傲;太親近了也不好,因為這樣容易讓別人說閑話,而且也容易使上級領導誤解,認為你是在拉幫結派。所以不即不離、不遠不近的同級主管關系,者最合適和最理想的。
4.1.1學會體諒與寬容,別得罪人
你應當學會體諒別人,不論職位高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圍和責任,所以在權力上,千萬不要喧兵奪主。但也不能說:“這不是我的事”這類話,過于涇渭分明,只會破壞同級主管間的關系。
不在背后議論他人的長短。比較小氣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就難免議論東家長西家短。你一定不要加入他們的一伙,偶爾批評或調笑一些公司以外的人,倒無所謂,但對同級主管的弱點或私事,保持沉默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同級主管眾多,總有一兩個跟你特別投機,可能私下成了好朋友。但不管你身居何職,都不能因為關系好而互相包庇縱容,聯手作弊或做出一些違反原則的事。上司對這類人“最討厭”,認為這是不能信賴的人,一個公私不分的人,怎么能成得了大事?
有人認為好朋友最好不要在工作上合作,這句話有一定道理。假如有一天,公司來了一位新主管,他不是別人,正是你的好朋友,而且,他竟成為你的搭擋。如果上司將他交托于你,你首先要向他介紹公司的分工和其制度,大前提是公私分明。而不能跟他拍肩膀拉關系,以免惹來閑言碎語。在公司里,他是你的搭擋,你倆必須忠誠合作,才會有良好的工作效果。私底下,你倆十分了解對方、關心對方,但這些表現最好留到下班以后,你倆可以跟往常一樣一起去逛街、閑談、買東西、打球,完全沒有分別,只是奉勸你一句,此時少提公事。
當一位原同級主管重返公司工作時,你也要注意自己的態度,首先你得清楚,這位原主管以前的職級如何?他的作風屬于哪種類型?與你的關系怎樣?如今重返“舊巢”,他的地位會有所改變嗎?
如果他以前與你共過事,請不要在人前人后再提以往的事,就當是與新主管合作吧,這樣可以避免大家尷尬。要是他過去與你不相干,如今卻成了搭檔,不妨向對他有些了解的同級主管詢問一下,但要裝作輕描淡寫,不留痕跡。
有些同級主管生性暴躁,常因小事而嘮叨不已,雖然事后他會把事情忘得一干二凈,但當時粗聲粗氣或過激的反應,卻會叫你悶悶不樂,怎么辦呢?
對付這種人,最好的辦法是以靜制動。你不妨細想一下,有同感肯定不只是你一個人,所以不妨就讓對方說下去,你只要處之泰然,保持緘默,直至事情明朗化,對方態度平靜下來,你再擺出明白事理的姿態來,細心將事情分析清楚,如此,你肯定能將對方擺平。
4.1.2學會忍讓與謙讓,廣結善緣
《孫子兵法·火攻篇》中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全國全軍之道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君主不可以一時怒起就發兵打仗,將帥也不可因一時氣怒而出陣交戰。如果認為利國利軍,就干,否則,就停止不干。怒是暫時的感情沖動,時過境遷,要轉怒為喜,轉怒為悅,但國家滅亡之后則不會復存,人死了就不會復活。所以,明智的國君對戰爭問題要慎重處理,賢良的統帥對于戰爭問題要保持警惕,因為這是關系到國家和軍隊安全的大事。
在與同級主管相處時,也要顧全大局,以忍為安。古人講究“勤”和“忍”,認為這兩方面是做大事、成大業最根本的要求。而且,事實也往往如此,一勤、一忍,往往能夠使一個人一步步走向成功。
“以屈求伸”是一門實實在在的領導藝術與工作策略,領導者既要有寬廣的胸懷,又應通過靈活多變的“屈”來達到“伸”的目的。
才華蓋世的孫臏被嫉賢妒能的同窗龐涓誣陷下獄,并被刺去膝蓋骨,使其永遠無法站立,面部被刺上游墨,使其永遠把恥辱刻在臉上。在這種情況下,孫臏以極大的忍耐力,忍辱佯瘋,以此迷惹了龐涓,為后人留下了八十卷的《孫臏兵法》。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忍讓的處世方法,初看似乎比較消極,其實,它是通過少招惹是非的方式,更好地展現自己的才華。
三國荀攸,智慧超群,謀略過人,他輔佐曹操征張繡、擒品布、戰袁紹、定烏桓,為曹操統一北方、建功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在朝20余年,能夠從容自如地處理政治旋渦中上下左右的復雜關系,在極其殘酷的人事傾軋中,始終地位穩固,立于不敗之地,就在于他善于謹以安身,以忍為安。
荀攸平時特別注意周圍的環境,對于同僚他不爭高下,總是表現得很謙卑、文弱、愚鈍、怯懦。對于自己的功勛他則諱莫如深,他與曹操相處20年,關系融洽,深受寵信,從來不見有人到曹操處進讒言加害于他,朝里朝外口碑極佳。
不卑不亢,以忍為安。謙讓也不是無限度的,而是要有一定的條件,謙讓者必須有堅強厚實的智能、品德、權位和實力作后盾,否則就成了被迫退讓。其次還要看謙讓的對象,如果對方是一時糊涂的明理之人,固然不妨謙讓;如果對方是得寸進尺的小人,謙虛謹慎就等于逃跑。
有句俗話叫做“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有太和”,強調的就是“忍”在為人處世中的重要性。只有具有容人的海量,志存高遠,避免積怨成為仕途上的禍端;才能叩開成功的大門。
4.2學會處理同級主管之間的競爭關系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部門主管都想表現得出色些,通過競爭在同級中脫穎而出,贏得自己理想的職位、利益和榮譽。但同時,又不愿意因為競爭而損害同事之間的和善友好關系;那么,部門主管應該怎樣與同級開展友好競爭呢?
4.2.1端正競爭態度
部門主管在與此同級主管進行競爭時應做到兩點:
一是既要樂于競爭,又要看淡競爭,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競爭,把競爭作為提高自己能力的階梯和動力,在競爭中品味工作和生活的樂趣。同時,要有以事業為效,堅持以工作為主,把集體利益和履行職責放在首位。不管誰在競爭中獲勝,都是好事,競爭本身的目的,是為了充分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把工作干得更好。
二是既敢于競爭,又要甘于適度退讓。競爭是不可回避。因而面對競爭要克服和防止畏懼心理,有一位名人說過:對一個踟躅不前的人,別人會越過他趕到他前面去;對一個勇往直前的人,別人會自覺給他讓路。在面對競爭當仁不讓的同時,也要為他人著想,有時在特定條件下,如果機會對別人來說非常重要,對自己卻是無足輕重,或自己還更多機會,那么就要有謙讓的風度。
4.2.2講究競爭方法
首先要努力開掘自身的競爭優勢。要想在同級主管之間發揮競爭優勢應注意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l 要靠過硬的人品參與競爭
尊敬、佩服或擁戴品行高的人,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特征。一個品德過硬的人,在無形中便贏得了一種優勢,一種“人氣”。其過硬的人品包括:對事業忠誠,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做老實人,不搞小動作,不玩小伎倆;做事踏實,不搞花架子,不虛報浮夸。
l 要靠過人的才干參與競爭
才高,就容易成為權威。一個人的才干,主要表現在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干練的實踐能力上,要增長自己的才干,就要勤于學習、善于鉆研、勇于實踐。
l 要靠強烈的事業心參與競爭
要努力做到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且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爭創一流的意識。
l 要靠突出的業績參與競爭
要通過兢兢業業的工作取得突出成績。這樣的主管,大多數人會心服口服。
l 要做到知已知彼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只有知道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才能懂得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潛力,做到揚長避短。
l 要做到隨機應變
在競爭中,如果自身優勢頗為明顯,可以全力以赴投入競爭;如果勢均力敵,可以冷靜觀察后再作打算;如果自己處于明顯弱勢,則可另辟天地,避其鋒芒。要嚴格遵守競爭的規則,不要為了贏得成功而搞小動作、出損招。通過不正當手段贏得成功不但會使人從心底里瞧不起,而且自己還可能因動作“犯規”而前功盡棄。
4.2.3正確對待競爭成敗
虛懷若谷、與人為善和勝不驕、敗不餒是以待競爭成敗應有的氣度。對競爭的成敗,要坦然接受,絕不可為眼前的一點得失牽腸掛肚,甚至大傷肝火。如果競爭獲勝了,態度要倍加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因為,一方面或許只是因為自己的運氣比別人好,另一方面世上也沒有常勝將軍,在新一輪競爭中,或許別人已迎頭趕上,遠遠超過了自己。如果在競爭中失利了,但從長遠看,這種“退”卻是“進”,這樣的“失”卻是“得”。失敗后,應多反省自己存在的不足,與勝者對照,找出自己存在的差距,把失敗當作自己前進的壓力和動力,努力使自己始終保持高昂的斗志,以取長補短,奮力趕超。
4.2.4在競爭中加強合作
尊重是加強同級之間合作的前提。同僚之間,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往往各有優勢。大家在一起,競爭是競爭,但相互尊重、以誠相待卻是為人不可丟掉的基本原則。能力強的人不應恃才放曠、盛氣凌人,能力弱的人也不能嫉賢妒能、對別人造謠中傷。理解是加強同級主管之間合作的關鍵。要通過加強相互之間的接觸和交往,了解對方的脾氣、興趣、風格。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同僚。一位哲人說過,“善于欣賞別人的人,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當你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對方時,你會發現,其所作所為也許有一定道理,理解他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只有相互理解,彼此相處才會融洽愉快,使工作和生活輕松、順利甚至富有情趣。同級主管之間還應互補,絕對不要把競爭搞成互相拆臺和水火不相容的斗爭。要正確處理好分內與分外的關系,是自己分內的工作要盡職盡責、全力以赴,不要推給別人。當本部門的工作涉及到其他部門時,就應顧全大局,考慮同胡主管的意見,不能只強調本部門的重要,而不管其他部門,更不要以鄰為壑,妨礙同事完成任務。要處理好主角與配角的關系,還要把握好自己角色,該唱主角時,不要畏首畏尾,要有大將風度;該當配角時,不要搶著出風頭,要有綠葉精神。在必要的情況下,應對同級主管的工人給以支持、配合,幫助出點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方便。當同僚的工作存在某些方面的疏忽或紕漏時,要及時提醒,或巧妙協助,幫助其彌補。總之一句話:通過競爭,促進了解,加強相互合作,通過合作,互相學習,提高競爭能力。
4.3同級主管避免齟齠的藝術
同級主管之間由于工作接觸多、職責交叉多,產生矛盾和磨擦的機會也多。再者,同級之間比上下級之間客觀上存在著更為濃厚的競爭氣氛和更為直接的競爭態勢,加之相互沒有隸屬關系,相處時顧忌較少,更容易誘發和激化矛盾。縱觀這些矛盾,有些是由當事者的過錯行為造成的,而多數則是“竹本無心,外面偏生枝節”,屬于無過錯性矛盾。單從當事各方的心理行為來看,各有各的良好動機、正當理由和可和的行為規則,但客觀上卻造成了矛盾,而且其危害也不一定比過錯性矛盾小。因此,探討如何避免和化解無過錯性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4.3.1職責上,既明責守分,又注意前后照應
一般而言,同級主管之間都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既有職責交叉和銜接問題,也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定,通常都能各司其職,井水不犯河水。但是,職責明晰往往也會強化同級之間各自的本位意識。一方面,由于責任的壓力,大家莫不爭先恐后地去完成自己的職責目標,無暇他顧,很容易慌不擇路,造成搶道,引起磨擦;另一方面,履行職責的保障條件都是有限的,在同級之間的分配通常是捉襟見肘,難以時時處處都能保持平衡,攀比和紛爭在所難免。在對履職情況進行評價時,大家會很自然地認為自己承擔的工作重要,自己付出的努力多,自己完成任務的質量高。如果自己的任務完成得不理想,還可能怨天尤人,指責同級配合不力、有意掣肘;或者五十步笑百步,為自己辯護。如此等等,當事者并無惡意,都是想把自己的職責履行得更好一些,也都符合人之常情,但無形中同僚之間就形成了隔閡和矛盾。對此,同僚之間應注意下述幾個問題。
一是對無過錯性矛盾的產生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以增強心理承受力。要認識到,正如足球場上的合理沖撞一樣,同級長期共事,相互間免不了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誤會和矛盾,因而對于已產生的矛盾不必過于自責,而力求坦坦蕩蕩地直接找對方或通過上級領導說明情由即可。同時,也不可對對方做故意為之的推測,以防疑心生暗鬼,加深矛盾。即使一時發生了激烈的爭吵,除了克制自己不出惡言外,事后也要盡快消除心理陰影,萬萬不可心存芥蒂。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同級之間應達成一種默契,即工作與感情分開,使工作矛盾隨生隨滅。
二是要堅持按既定原則和程序辦事,力戒無原則的通融。有些同級主管程序意識比較淡薄,辦事喜歡超常規。盡管他們的動機是為了把工作做好,而且單從具體的某件事情來看,效果也不錯,但由于壞了規矩,侵害了其他同級的利益問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同級主管應該明確,一個單位是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任何規則都是針對單位全體成員的,自己以及自己領導的部門不應該特殊。尤其是同級之間的平衡關系非常敏感,任何失重和失衡都容易引發矛盾。作為部門主管,要盡量不以情況特殊或以自己處事方式獨特為由,不遵守既定規則和程序,時時處處顯得與眾不同。那樣的話,將會非議四起,麻煩不斷,同級之間很難相處。
三是注意設置緩沖區,以退求和,防止各執一端,爭論不休。通常意義上講,同級之間有矛盾應立足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加以化解。但從實際工作中看,對于同級之間的無過錯性矛盾,這種方式是無濟于事的,甚至有可能激化矛盾。因為無過錯性矛盾不是具體的動機、行為和效果的錯誤,而是這些行為要素正確但卻不恰當、不合時宜地組合在了一起。當事者都有充分的理由,都能講得頭頭是道、振振有辭,甚至慷慨激昂,任何想說服對方的努力都是徒勞的。鑒于這種情況,同級相處時腦子里要有一條清晰的警戒線,履行職責要有意設置緩沖區,不要輕易涉入對方的敏感區。一旦產生了矛盾,且經判明屬無過錯性矛盾,雙方都應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主動避讓,因為彼此皆無過錯,讓一讓,矛盾也就煙消運散了。
4.3.2 心態上,少打小算盤,凡事出于公道
其實,同事之間既容易培養深厚的情誼,也很容易造成無意的傷害,無過錯性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問題造成的。因此,對待無過錯性矛盾應注意解決三個問題。
首先,轉變觀念,從追求結果平均到追求機會平等。我們通常把“不患寡而患不均”視之為小農意識,實際上這種意識在干部群體中同樣根深蒂固。尤其是同級主管之間,一方面莫不期望自己能獨占鱉頭,另一方面又莫不怕別人成為一匹率先打破平衡的黑馬,總是把注意力和著眼點放在結果上,總是嫌自己得到的少而別人得到的多,總是心中有委屈感和怨氣,成為導致無過錯性矛盾的重要心理誘因。要減少和化解無過錯性矛盾,同級主管之間都要自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樹立平等競爭觀念,注重通過規則的平等來保障自己的正當權益和實現自己的競爭目標,勝者欣然,敗者泰然,以減少競爭關系對彼此間感情的干擾和刺激。
其次,推己及人,增強心里包容力。當認為自己應該得到尊重、重用和某項待遇時,也應想到別人同樣會有這樣的渴望,或許條件比自己還充分;當自己感受到難以承受失去某個機會的打擊時,也要考慮到別人會同樣失落和痛苦。要將心比心,既贏得起也輸得起。
再次,擺正感情和原則的位置,對已嚴而不茍,對人善而不偏。處理同級間的無過錯性矛盾,從根本上講要保持公道。對自己而言,也不可一味退讓。凡合法權益要據理力爭,不應礙于面子、人情或別人的霸氣和蠻氣而放棄。該得的不分爭,實質上是破壞了相處的正當規則,會誘導和縱容一些同級的貪心,雖一時落了個講風格的虛名,卻留下了導致更大、更多矛盾的隱患。因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特久和諧的同級關系的根本基礎是公平正當的規則,而不是感情,感情雖很重要,但感情用事只能因小失大,使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對人而言,首要的是與人為善,但也不可因做順水人情而喪失原則。有些同級在處理相互關系時不能一視同仁,對私交好的總是向著、護著,極力放寬原則的尺度;對私交一般的則持一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漠然態度,公事公辦,顯得很講原則;對不投機的則有意無意地持排斥態度,不經意間抬高了原則的門檻,令人心里窩火而又說不出。這樣做的結果,受到關愛的投桃報李,受到冷落或隱性刺激的如法炮制,正常的工作關系就容易受到損害,無過錯性矛盾就容易演變為過錯性矛盾。因此,處理無過錯性矛盾,公道是關鍵,當事者要力避好惡感作祟,將尊重和誠心的配合施之于每一個同僚。
4.3.3 行為上,講究以誠待人,并注意避嫌
同級主管如何在相處中避免齟齬,一般有兩種不同的思路:一種是巧許不如拙誠,凡事出于本心,率性為之,不去刻意追求為人處世的技巧;另一種是見機行事,強調洞察人情世故,主動回避嫌疑,盡可能超越是非圈。實事求是地講,這兩種認識都有其獨到和深刻之處,在實際行為過程中也不是截然分開的,其蘊涵的智慧都很值得借鑒。具體來講,應注意把握三個要點。
其一,要保持良好的為人處世信用。在同級相處中,別人認為像什么樣的人,就會以什么樣的態度和方式對待你。有些同級能力強、作風穩健、看人看事都很客觀、重諾守信,因而其他同級與其相處時感到非常放心,對其也容易做到推心置腹,許多猜疑和齟齬也就無從而生,即使已經產生了矛盾,對方也容易往好的方面想,包容力也會大一些,也更容易化解。相反,有些同級由于能力或人品有欠缺,或者處世方式不當,曾留下過不良信用記錄,其他同級與其相處時就容易帶有成見或偏見,就容易招惹是非,受到誤解。這說明,個體信用就如同商品的品牌,對同級的接納程度有著非常關鍵和深遠的影響。因此,同級相處無小事,每一個當事者都應從提高和保持自身信用的角度審視自己的素質、能力和言行,做一個透明可靠的人。
其二、塑造良好的個性。同級領導的個性是豐富多彩的,沒有必要保持整齊劃一。但同級之間由于要長期近距離接觸,個性太強就容易造成相互傷害。現實中,有些同級能力很強,人品也不錯,工作上出力很大,且很有成效,但不足之處是個性太強,甚至有很多“毛病”。他們或爭強好勝,處處都想高人一頭;或者愛討口頭上的便宜,出語尖刻,令人不快和掃興;或者過于精明、計較,糾纏小事和細節,使與其合作共事者很累、不舒暢;或者規矩多,刻板生硬,與其相處了無情趣;或者脾氣火暴,疑神疑鬼,老虎屁股摸不得,讓人心存余悸。這些個性上的不足,同級主管都應注意克服。
其三,善解人意,力避謙疑。同級相處,關系再近,也有不宜點破的話題;職責再明,也有不易說清的事情。因此,要切忌觸犯別人的忌諱。若對對方的工作有什么意見或建議,應力求單獨與其說在當面,不能隨意在對方的分管下屬面前亂發議論,否則,即使你并無惡意,對方也容易認為你是別有用心。在涉及把關的問題時,即使對方所提要求明顯不當或過分,原則要堅持,但語氣一定要和緩,理由一定要講清,切不可因理直而氣壯,那樣的話,對方就容易認為你是故意刁難,并可能在你“犯到他手里”時以牙還牙。在共同負責某項工作時,一定要注意與對方協商,充分尊重對方的意見。如果意見統一,要留待上級領導來定,自己不可隨意表態和當家。當對方因工作失誤而受到批評時,既要及時去寬慰,也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場合和得體的語言,以免對方認為你是幸災樂禍。當配合對方工作時,除了全力投入外,一定要周密細致,謹防出岔子,以免讓對方認為你是有意拆臺。這樣做似乎很累,但注意了這些問題,也就避免和化解了許多矛盾,慎于小而成于大。